南京江宁“织造”幸福小康:用科技“智慧”为养老等产业赋能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实习生 黄素素
2020-08-07 19:27
来源:澎湃新闻

“利用5G通讯技术的高网速和低延迟,我们用手机APP就能打理和照看农业大棚。”

“‘小江家护’智慧养老闭环服务体系不仅体现在智能手环,还体现在12000名老年人家庭的‘烟雾感应报警器’、34家养老院的联网式可燃气体泄露感应报警设备上……”

8月6日,在南京江宁区的一场以“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百姓心声分享会上,智慧产业的表现尤其亮眼。

本文图片均为“江宁发布”微信公号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大局中,江宁区紧扣打造“创新名城核心区”,广泛汇聚资源,持续攻坚突破,主要创新指标领跑全市。这其中,江宁的智慧农业、智慧工厂和智慧养老等领域表现亮眼,共同构成江宁区“织造”幸福小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农业智能化是必然结果

“现代化技术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的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的操作。把5G和物联网结合,并通过声光电设备,哪怕你不在大棚里,都可以远程管控农业生产。”位于南京江宁横溪的台创园宣传负责人蔡军宁在介绍智慧农业的过程中,形象地将其比作真实的“农场游戏”,用手机就能“拔草”。

在江宁区的横溪台创园“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能化的“身影”随处可见,早已摆脱了传统农业劳碌繁琐的种植和管理过程。蔡军宁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的农业产品在走向精品化,而非产量化”。

江宁区从东西南三面环绕南京主城,区域常住人口160万,常住老年人口24.95万人。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将发生变化,该区瞄准“农业智能化”既是顺应潮流,也是必然趋势。

百姓认可“智慧养老”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两年,由江宁区委区政府推出的民生服务品牌“小江家护”不断优化升级,现已成为江宁区老人心中的“明星品牌”。

目前,江宁区在南京市率先推出免费的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受惠及的群体涵盖:全区80周岁以上全体户籍老人,低保户,处于低保边缘的重度残疾人,孤儿以及监护无力或者监护缺失的儿童。

“基于上门照护服务的体量很大,我们逐步叠加一些智慧性的应用,比如智能手环、联网式烟雾感应报警器、联网式可燃气体泄露感应报警设备。”江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津东向澎湃新闻介绍,“区财政每年5000万元投向居家养老,覆盖到的人群超过25000人。”

“我们给老人安装了智能手环,他们家属也非常高兴,认为政府部门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津东说。

另外,助餐和助医是多数老人的刚需。在餐饮方面,江宁区联合“和善园”、“青露”等餐饮品牌开展银发助餐服务,用1元钱就能买到多品类的套餐。王津东表示,由于在特定餐厅开设了人脸识别设备,“老人不用带身份证核验信息,只要刷脸就能购买。”

在助医方面,江宁区与具备医疗资质的专业医疗服务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目前,江宁区政府正在和一家全省“互联网+护理”的试点单位合作,开通护士上门服务和特殊病症的护理。

此次分享会上,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工厂负责人同样对“智慧工厂”作了介绍。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