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的“她”风景

2020-07-28 10:49
浙江

她们,独立、坚韧;

她们,拼搏创新、勇于奉献;

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芳华;

她们,是时代的追梦人、造梦者,

是鄞州区最美女性。

“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活跃在鄞州区的各行各业,前段时间,区妇联通过大众投票,评选出我区10位最美追梦女性。今天,我们来听听其中几位的故事,她们如何用用心诠释了新时代的“她”力量。

让热爱在心底开花

人物:陆滢

职业:血液科医生

“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看着他们重获新生,这份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宁大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主任,鄞州区最美女性追梦人陆滢说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展露出一种骄傲的表情。

在同行眼中,陆滢是个“拼命三郎”:34岁,她担任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37岁,晋升主任医师;40岁,被评为2015年宁波市科技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44岁,获得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与她不断努力、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陆滢说,1991年,她父亲生病住院,她萌发了当医生的想法,“那时,觉得医生是特别神圣的职业。我填志愿的时候,全部填了医学院。”

出于对医学的向往和热爱,加上成绩不错,陆滢如愿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从医24年以来,陆滢致力于血液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实验研究。2014年,鄞州人民医院以“人才引进”方式聘请陆滢担任血液科主任。为更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陆滢每天早出晚归。有如此“拼命”的带头人,团队燃起了斗志,部门的年业务量和出院病人都有了明显增加。

陆滢坦言,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她必须不断学习、总结、积累,只有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不断追逐自己的医学梦。“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治疗方式的多样化,血液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5年生存期已达到40%至50%以上。我很高兴自己能见证医学的进步,见证病人康复。”

在其他人看来,陆滢的生活特别无趣,下班后也没有什么娱乐,只是看文献、查资料。对陆滢来说,经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病人康复出院这就是自己最大的乐趣。

让陆滢记忆犹新的一次抢救发生在2016年11月9日凌晨3时。她突然接到科室电话,一位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从奉化转到医院急诊抢救。经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在一周前开始发烧,全身皮肤出现瘀斑。陆滢马上给患者做了一个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诊断其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血浆置换开始。14天内,患者血浆置换了8次,使用新鲜冰冻血浆23830毫升,相当于全身‘换血’6次。”陆滢记得每一个抢救细节,因为这名患者,此后科室形成一套完整的急救体系。

这些年来,团队快速成长起来,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者慕名而来,在那里,他们除了被治愈,还得到了全方位全周期的闭环随访管理。陆滢告诉记者,她微信里有不少是她治疗过的患者。为了不让患者东奔西走,她让患者在就近的医院复查,然后把化验单通过微信发给她,她再给出诊疗意见。“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谁让我是医生呢。看着他们逐渐康复,我就放心了。”

近5年来,陆滢共完成各类移植超过200例,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主持参与10多项省市级课题,多项课题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中华类论著十余篇。此外,她还培养了9名医学硕士研究生、百余名规范化培训医师。

有梦想的人生是丰满的

人物:沈珈如,笔名天涯

职业:自由撰稿人

沈珈如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上世纪80年代,正是文学梦遍地开花时,她站在“隆隆响”的机器旁,做着不切实际的作家梦,“当时,我还叫沈淑波,想通过文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老师,身边也没有同样的爱好者,家里更没有条件让我买书读。我只能凭着一腔骨子里的热爱,一个人苦苦寻找一条能够抵达文学殿堂的路。”

1989年,沈珈如发表处女作。1993年春天,为实现心中的文学梦,她远离家乡,踏上了去成都的火车。从此,她有了一个叫“天涯”的笔名,意为辽阔与洒脱。1994年底,她出版了第一部个人作品集,散文诗集《无题的恋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就是从那时起,很多人成为沈珈如忠实的读者。

在外漂泊十年,沈珈如分别在杂志社、出版社和报社担任编辑工作。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开阔了视野,对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人生价值这四个字的含义。

2008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沈珈如打入了命运的最低谷。可即便躺在病床上,盯着那一袋袋化疗的药水,她依旧用笔记录着自己生病治疗阶段的每个细节。“那时候,我叫自己‘野草’,寓意着春风吹又生。也许就因为这种乐观的心态,我战胜了病魔,得以重生,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沈珈如。”

熟悉沈珈如的人都知道,她写作速度很快,都说她是“快手”。这“快手”之名,源于2011年的一部作品。她应省作协之邀,去杭州采访了一个全国先进集体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的事迹。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她完成了报告文学《地质之魂》的初稿。

“这在我的创作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沈珈如笑着说,“这部作品的创作,对我的脑力和体力都是一个家的挑战,庆幸的是,我赢了。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隐藏的潜力,只不过平时没有发现,只有在特定的时候被激发出来。”

这部作品后来获得了浙江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也让沈珈如从此走上了一条自由撰稿人的路。

在网上,有人称沈珈如为“励志姐姐”,她说,这是大家对她的厚爱,如果她的文字真的能给读者带去鼓励,这就是对她最高的奖赏。

“写了这么多年,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才让你坚持下来?”

“因为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无论遭遇何种生活变故,我都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这既是对写作的热爱,也是对梦想的执着。”沈珈如说,“有梦想的人生是丰满的,我的梦想主线从没有变过,修正的只是对自我的要求。比如刚开始,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对十几岁的我来说,这个目标遥不可及。当我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我又想着怎样写出好作品。到今天,我已经出版了25部个人作品集,数量对我来说已没有多大意义,重点是质量。我余生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写出一部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与法律同行

人物:汪俏蓉

职业:检察官

说起自己的职业,鄞州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鄞州区最美女性追梦人汪俏蓉笑着表示,她很开心自己的梦想和职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小时候,有一部电视剧讲的是律师,看得热血沸腾。加上,家庭环境容许任何大事小事都可以‘辩一辩’,最后,她填报志愿时选了法律专业。”汪俏蓉回忆,本来她以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律师,没想到在一次观摩庭审时,被检察官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于是她立志成为一名检察官。

初进检察院时,为尽快融入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汪俏蓉先后荣获“浙江省优秀公诉人”“浙江省控辩大赛优秀辩手”“宁波市十佳公诉人”“宁波市优秀检察人才”“鄞州区禁毒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

“对我而言,我办理的是案件。对当事人而言,我办理的就是他的人生。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大。我希望我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可以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汪俏蓉说。

汪俏蓉所在的第三检察部,专门办理知识产权和金融方面的案件。她的工作就是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提请抗诉,开展相关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相关案件的补充侦查。

这两个领域专业性强,必须专业过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希望用我们的一技之长,给企业立起保护屏障。”汪俏蓉说。从2010年3月至今,汪俏蓉所承办的案件已有1086件涉及人员1628人,其中不乏疑难复杂以及具有相当社会影响的案件,始终保持有罪判决率100%的记录。十年来,她共追诉漏犯56人,其中3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提起抗诉2件涉及人员2人。

“女性作为女检察官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亲和力、洞察力等。”汪俏蓉说,女性心思更加缜密,从细节入手,深挖打击犯罪行为,“我们也更善于发现案件背后的东西。法律是有温度的,我尽己所能让人感受到这份温暖。”

汪俏蓉曾办理过一件盗窃案,在审查过程中,她发现盗窃者有一个正在读法律专业的儿子。她深知,一旦盗窃者被判刑,他的儿子未来将无法从事法律的相关职业。经过汪俏蓉的努力,不厌其烦地沟通,双方达成和解。最终,区检察院对男子作出不起诉处理。

汪俏蓉的丈夫是一名军人,她每一次收获的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2010年7月,她丈夫前往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一走就是189天。2011年10月,汪俏蓉的丈夫又前往南美洲执行为期4个月的任务。每一次,都是汪俏蓉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让丈夫得以安心执行任务。

再坚强的女性也有柔弱和无措的一面。2019年6月,才调回宁波2年的丈夫又被派往上海任职,此时,汪俏蓉的公公生病需要做手术,大女儿更是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她正在办理一起重大案件,压力太大,汪俏蓉躲起来大哭了一场。抹掉眼泪后,她照样笑着给公公送饭,监督女儿做功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办理案件。

“检察工作承载着太多责任和使命,我不能有一丝松懈。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我动力十足,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参加工作的20年来,汪俏蓉不忘初心,用热爱和坚持与法律相伴。

设计|乡恋创意工作室

往期精彩回顾

原标题:《追梦路上的“她”风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