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旧古迹找出路,斯洛伐克有个“黑洞计划”

李果
2020-07-25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近年来,国内掀起废旧工厂改造高潮,不时有老房成为网红打卡地,有的还得到地产商青睐,被开发再利用。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大批有价值的建筑遗产,因为区位、产权、成本等,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等待它们的是被发现或拆除。

斯洛伐克是中欧小国,面积只有重庆的一半,人口仅五百万。因处于中欧的十字路口,且地理环境险峻,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城堡宫殿最多的国家。而在近现代奥匈帝国、苏联时期,也留下众多军工遗址,如矿业隧道、工业厂房、工人聚落,以及学校、医院、商场等。在1991年苏联解体,2004年加入欧盟之后,斯洛伐克正式加入全球化浪潮。这些数量庞大、风格多样的建筑遗产,随着产业转型和工业人口的消失,不少渐趋荒废,或仍处于确认保存价值及取得维护经费的灰色地带。

为这些失落之地,几个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呢?

城堡之下,多瑙河畔

2014年,媒体人 Martin Lipták、Andrej Sarvaš 与自由建筑师 Miroslav Beňák意识到,斯洛伐克还没有一个组织在做清点建筑遗产以及向大众推介的工作。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他们开始探寻和记录这些后代可能看不到的地方,并称此项目为Čierne Diery(黑洞),提醒大家这些破旧而即将消失的古迹的存在,并试图唤起几乎被遗忘的回忆。

在开始几年里,三位合伙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且不自认为是建筑遗产的“专业人士”,而只是热情的爱好者。但日后发生的事或许说明,三人组的激情和执着,足以使“黑洞计划”发展成一个成功的品牌。

他们首先建了一个网站,依照工业遗址、民用和军工三类,将踏查的遗产罗列在网页上,并细心提供文史脉络及纪录影像。如今这个网站已成为探索斯洛伐克众遗迹的资料库。

“黑洞计划”遗迹定位图。来源:黑洞计划网站

斯洛伐克日报“Denník N”2015年春季发表了有关“黑洞计划”的报道,获得了全国关注。他们乘势于2015年夏天启动了Facebook专页和Instagram账号,如今拥有超过四万个关注者。

一座建筑不仅意味着商业或居住等功能,也承载着使用者、社区居民的集体回忆。成千上万的人通过网站和社交媒体,找到了他们的故事和照片。人们热情地在每个遗产图文介绍下留言,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情怀搭台,文化唱戏

尽管持续且毫无保留地给公众带来精彩的回忆盛宴,“黑洞计划”团队也意识到,仅讲述废弃的建筑和背后故事是不够的。面对状况不妙的建筑物,以及越来越庞大的统计资料,自己应在保存遗产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但是,要如何做呢?

2015年夏天起,随着平面设计师 Michal Tornyai和建筑师 Lívia Gažová 的加入,另一项计划开展起来:印制斯国各城市有代表性的古迹建筑的纪念地图册。从2016年首次出版首都Bratislava的地图册以来,团队已陆续完成 Trnava、Žilina、Prešov、Banská Bystrica 等数个城市的手册。目前正制作 Trenčín 的部分,只差 Nitra 与 Košice ,就能覆盖斯国所有大区。

Bratislava城市的古迹地图,来源:https://www.startlab.sk/projekty/338-cierne-diery-mapa-technickych-pamiatok-presova/

Trnava城市的古迹地图,来源:https://www.startlab.sk/projekty/338-cierne-diery-mapa-technickych-pamiatok-presova/

另一个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的项目,是摄影书籍的出版。2018年,着重介绍斯洛伐克工业遗迹和被遗忘景点、首版1000册400页的书,仅用9个小时就售罄。然后发行了第二版2000册,3天售罄。第三版目前仍只能接受预定。要知道,斯洛伐克总人口只有五百万,这个成绩相当耀眼。

黑洞计划摄影作品集不仅是记录这些书籍的销售,使“黑洞计划”既能传播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又得以在经济上支持对古迹和古迹社区的保护。与此同时,团队继续跨界,与设计工作室 KAT及平面设计师 Michal Tornyai 合作,首次将文史记忆及影像纪录艺术设计化。这些作品用日本Risomat孔版印刷机限量发行,因带有旧复印机的特定缺陷,每张作品都独一无二。它们已成为收藏家追捧的热门物品。

孔版印刷插画,来源:https://eshop.ciernediery.sk

此后五年,“黑洞计划”又与斯洛伐克的艺术、产品设计和建筑领域的近50位创作者合作了插图设计,完成了189件孔版印刷作品。创作者或被邀请,或主动接洽,协商作品的执行方式、创作主题与风格。“黑洞计划”支付创作者包含创作费及印刷版权的报酬,剩余的销售利润则投入抢救老旧危建筑的公益活动。“黑洞计划”在接受众创作者不同风格的同时,也发展出独特的品牌质感。

孔版印刷插画及细部,来源:https://eshop.ciernediery.sk

所有希望购买这些作品的人都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因为在线商店中发布的商品通常立马售罄。在Bratislava两年一度的设计博览会上,早上五点开始,人们就在“黑洞计划”摊位前大排长龙,平均等四小时,只有一半人能成功购得这些限量版艺术品。现在,每件25欧元(人民币200元)的版画,往往被买家以数千欧元转售。

为何“黑洞计划”能打入商业艺术行业?“黑洞计划”成员 Lipták 表示,将孔版印刷作品推向艺术设计收藏之路,并非他们的初衷。从插画、地图至作品集,“黑洞计划”无一不坚持“限量”印制,让作品的收藏价值上升。即便无意将作品归于高价值的艺术收藏范畴,“黑洞计划”仍创造出一股复古设计风潮。与其他环保品牌的合作,衍生出周边时尚产品,带动了当地设计与收藏的风气。但由于“黑洞计划”无意负担如此的市场重量,宣布未来不再参加设计市集售卖活动。

与当地环保品牌合作的,利用回收废旧印刷版画制作的手袋。来源:http://www.bagbet.sk/sk/

回归本心,前路漫漫

尽管书和版画及其他周边产品可以获得很大的商业成功,“黑洞计划”还是选择放弃商业操作为主导的机会,坚持初衷,叙说被忽略的遗迹的故事。他们继续在斯洛伐克各地同时执行各项计划,进行文字纪录、影像叙事,以印刷设计再现旧地、并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其中。

2018年,“黑洞计划”被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授予斯洛伐克国家奖提名,以表彰其出色的活动。此前,他们也获得了国家设计奖、“年度最佳项目”奖等奖项。

当前,他们正策划协助当地政府翻新斯洛伐克东南部小镇 Jelšava 的历史大宅院。这座建筑原本在16 世纪中期至17 世纪初为修道院,至 17 世纪中后期由当地望族增建成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为配合当地政府的整修计划,“黑洞计划”租用大宅院一部分空间,将老旧空间改装成住宿场所,游客以随喜付费方式入住,所得纳入建筑整修经费。

斯洛伐克 Jelšava 的历史大宅院。来源:https://www.cas.sk/

“黑洞计划”充分发挥其广泛积累的人气和正面形象,在各地外交、游说,继续探索灵活多样的方案,为濒危的建筑遗产找到出路,帮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做出正确的选择。什么是被遗忘的建筑最好的结局?正如“黑洞计划”团队所说,在能力尚不足以实现最佳方案时,记录就是最好的保护。

在这条与时间洪流和经济价值对抗的漫漫长路上,自下而上努力的故事还有很多。几个斯洛伐克“门外汉”和建筑遗产的故事还在继续,不知他们能否坚持下去,能否继续影响政府决策、大众文史审美品位、收藏消费观念,以及继续掀起一波正面的空间改造效应,为后代留下更多宝藏?我们拭目以待。

“黑洞计划”组员合影。来源:https://www.facebook.com/cierne.diery/photos

(作者李果系巴黎一大、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建筑遗产专业硕士,现居中欧,自由建筑师,媒体撰稿人)

    责任编辑:王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