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现象级音乐节目背后,上音人“跨界作业”

2020-07-16 11:23
上海

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上音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成果的

一次集中实践和“大演习”

由我音音乐戏剧系负责人、作曲家安栋教授担纲音乐总监的新一季《跨界歌王》7月初首播,全国收视位列晚间节目第一。

在备受赞誉的音乐品质背后,有一支为跨界歌手保驾护航的幕后“上音团队”,通过整体的音乐手段,让影视剧明星们短期内提升演唱以及呈现水平。

安栋津津乐道这支由上音学生组成的“顶配”专业音乐制作班底。他表示,在带领跨界歌手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是我音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实践和“大演习”。

1

限时不限量的“现场考试”

Q、这次怎么想到以“上音团队”的形式参与综艺音乐制作?

A:组织学生们参与音乐综艺节目的制作,本身也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教学。在这场实践教学中,不仅仅考验学生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加考验的是他们的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节目的录制前期,对于不同定位的歌手,应该如何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这样的一首歌曲应该以怎样的技术手段去体现,这是首先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效果。以王凯和钟楚曦为例,一个来自刚刚“渡尽劫波”的武汉,一个则是具有“老歌情结”的广东女孩,都选择用家乡话来表达最真实的情感。这两个定位点的选择不仅仅是基于两位跨界歌手的身份和形象,更考虑到观众们希望从《跨界歌王》这个节目中,看到一个与平时形象所截然不同的他们,这正是《跨界歌王》的初衷与魅力。

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录制,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音乐工程问题,再加上《跨界歌王》的“非专业歌手”的定位属性及录制周期,需要在相当紧张的时间内解决大量的问题。其中包括音响工程的设计与搭建、歌曲的选择与再创作、歌手的训练与现场指导等等,这对我们的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再合适不过的“考试”机会。

2

行业生态与音乐艺术的磁性碰撞

Q、参与一线音乐节目实战,对学生最大的助益何在?对学科发展有什么意义?

A:音乐类综艺节目在我国发展态势迅猛,备受各个年龄段观众们的关注。这套运作体系中,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高的专业要求,可以说是一个包含创作、表演、制作的综合交叉应用学科。音乐综艺节目也代表着大众的视听需求,具有很大应用性和就业前景,其广泛的传播力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音乐家们有不可忽视的宣传推广作用。

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平台进行实践,是一种直接与市场对接的实践方式,对于我音的相关学科发展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上音近年来积极参与一流的音乐节目制作构建,对于学科发展和专业的市场导向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大获成功的由廖昌永校长担任评委的湖南卫视“声入人心”,不仅提高了我音声歌系和音乐戏剧系的社会美誉,也成就了一批来自学院的青年明星歌唱演员,对于歌剧、音乐剧的社会传播和市场热度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次“跨界歌王”的上音团队,则侧重于“幕后”音乐工作系统整个环节,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了实践展示的机遇与平台。

3

学府教学与市场实践的动态平衡

Q、在您看来,上音在新兴学科以及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的生态如何?

A:对于一个高等音乐院校来说,人才的培养与考核,不仅要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们学有所用,更要以一种更高的眼光和社会责任感,去培养能够对社会、对市场形成积极引领的“高层次音乐人才”。

一方面避免“眼高手低”的唯学历导向,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唯市场导向,将高等教育“世俗化”。通过深入参与一线播出平台的大型节目的实践,同时应用学科的建设和国际化的知识成果,提高中国音乐节目的专业水准,提升观众音乐的审美层次,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原神”原声大碟录制现场

近年来,在系主任于阳教授的统筹部署与积极支持下,上音音乐工程系在延伸领域人才培养成果也较为显著,这次节目也是上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在公众层面、社会层面的一次集中实践,集体亮相。包括最近由2007届毕业生的陈宇鹏担任作曲,我担任音乐音响总监,陆晓幸、房大磊老师作为录音师携团队,由上海交响乐团全团演奏耗时五天之久完成录制的“原神”原声大碟,也是上音音工系在各个延伸领域的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

4

音乐人才与学科设置的联动机制

Q:您深耕音乐工程多年,怎么看待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结合?

A:音乐工程系的整体学科建设是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所展开的,从影视配乐应用作曲、电子音乐设计、数字音频与制作、音乐录音艺术这四门专业主干课来看,课程设置基本覆盖了当今音乐产品的整体系列产业链,还同时开设传统作曲的“四大件”、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影视音乐相关的课程,基本涵盖目前音乐市场上的所有主流音乐体裁、音乐风格。

这种“多学科联动”的音乐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所长、所爱,去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创作风格,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水平音乐人才。

这一次《跨界歌王》的音乐团队,就是音乐工程系“多学科联动式”人才培养的一次展现。本次参与《跨界歌王》的团队,包括李林、魏子凡、黄山松、杨磊、潘成、姜凌秋、李昌杰等音工系培养的学生,涵盖了音工系的电子音乐设计、影视音乐及录音艺术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三种方向的人才,在同一个团队里形成合力,同时又各有所专,对于引导学生形成专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同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整理:蔡岳均

设计:leisurelyzs

原标题:《又一款现象级音乐节目背后 | 安栋领衔的上音人“跨界作业”》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