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深圳创新企业在经济转型的“降速”中成长

2020-07-14 12:33
广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来到深圳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后来进入政府部门,曾担任深圳市副市长多年,分管和深圳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领域。学者出身的他既有研究人员的专业视野,同时也拥有政府部门一线的实践经验,对深圳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独到的观察和见解。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接近2.7万亿元,是特区创办之初的1万多倍。踏入不惑之年的这座城市,也经历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唐杰为何认为深圳创新的企业是在经济转型的“降速”中成长的?他为何说深圳是一座创造企业家的城市?他又为何判断,未来深圳的高等教育会出现质量发展的奇迹?来看唐杰与深圳卫视记者何嘉琪的对话。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一、深圳经济每一轮转型都是挑战自我的过程

深圳卫视记者 何嘉琪:在深圳这4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转型和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您记忆比较深刻、同时对深圳走到今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 唐杰:我刚到深圳那个时候,基本上深圳特区政策是普惠化的,到1998年特区办就并到体改办。那个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深圳没啥特殊政策了,还能活下去吗?当时全市上下都关注讨论这个问题。

给我第二轮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网络文章引发的讨论。深圳人、深圳这座城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知道向前走有风险,知道经济要调整,但是一定要这么办。所以有一些城市调整经济会有很长时间,深圳其实总的来讲是比较快的。深圳每一轮的转型再繁荣,实际上都是挑战自己的过程。所以深圳要相信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然后不断地培植这样一个能力。

二、创新企业在经济转型的“降速”中成长

何嘉琪:您刚才谈到,深圳经济每个阶段的转型就相当于经济的发展要转换动力。那到底为什么这座城市,总是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中找到她的出路?

唐杰: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看到她度过危机靠什么?靠出现新的产业,新的产业、新的企业和原有产业的不断调整。华为从卖交换机起家,到装交换机,最后成长到无线通讯的全球领先者。深圳是企业家创造企业家,一批本来不太优秀的、不太有名的企业家创新成功,他成为优秀企业家,然后他就和别人分工。另外一个就是示范效应,任正非能创新成功,“李正非”就不行吗?“赵正非”行不行呢?就会有一大批年轻人在不断地创业。所以到目前为止,深圳也是中国创业创新最活跃的城市。

何嘉琪:您之前讲过,深圳要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到最后走向科学创新,现在深圳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们要怎么样走向全面科学创新?

唐杰:我们走到今天,创新是什么?就是要在最高端来做。那么原创性思想能不能从深圳发源?比如说过去40年,深圳抓到了什么?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孜孜以求、从来不停止的追求,就是抓住了IT(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通讯技术的2代、3代,我们都是模仿者,4代我们是生产者,5代我们就是创新者。未来的新能源、AI技术、生命科学、海洋工程,这是未来创新的重点领域。那么,深圳在这里头抓住一项两项就很了不得了。

三、未来20年深圳有望创造高等院校的质量奇迹

何嘉琪:未来创新型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有赖于最原始的一些想法和创新,那么我想它们的诞生就离不开高校。您现在哈工大(深圳)做教授,一定有更深刻的体会。您认为深圳的高等教育如何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和现在的经济发展相促进、相匹配?

唐杰:一个城市为什么说需要有大学,它会创造一个科学发现的原则,它就不仅仅是把技术带来,它是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来源,这就是它的重要性。

其实在发展大学的时候,在深圳不是没有争论的,争论在于什么?大学是要花钱的,投入的成本很多时间很长,前40年深圳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速度的奇迹,未来20年,深圳可能会创造不仅是高等院校数量的奇迹,可能会出现质量的奇迹。为什么?我觉得因为她是创新性的学习。

比如说香港有一套办法,就是对大学的科研创造性有一个很好的衡量,坚持一个科研产出的标准,香港在这方面制定的标准是很细的,所以它直接对标国际一流大学,有充分的财政保障,也有融资板,保证了师资是全球一流的,这样就会有一流的大学。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寄语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嘉琪 鹏超 伟波 晓星 樊荻(实习)

原标题《唐杰:深圳创新企业在经济转型的“降速”中成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