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长洋:历史名村,文化遗韵长

2020-07-07 19:21
福建

长洋村古民居颇具徽派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为人知的是,在偏于一隅的古田县吉巷乡长洋村,至今仍保存着几栋带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前不久,记者在古田县蹲点采访期间,探访了这座古色古香的村落。

长洋村位于古田县北部,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徐姓先祖迁居于此,垦荒开田,艰苦创业,几百年来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集中连片的古民居群落、古炮楼、水碓房等。

依循自然山水脉络,长洋先人将民居修建在靠山面水处,中部的肥沃土地则用于农耕。远远看去,绿色稻田、溪水潺潺、白墙灰瓦、葱茏山体形成错落有致的田园聚落风光。

长久以来,长洋村远离城市喧嚣,村内至今还保存着4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作为闽东徽派乡土建筑的代表,长洋村古民居广纳徽派建筑特点,又汲取南方庭院建筑的灵秀之美,素有“花厝”美誉,展现了长洋先人不俗的审美意趣。

立于村前的古炮楼是长洋村的一道独特景观,这是徐氏家族为抵御战乱和外来劫匪所建的防御性建筑。旧时长洋豪门富户众多,为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故此修建4层楼高的炮楼。

据长洋村村主任徐梦桃介绍,古炮楼有200多年历史,高约14米,共4层,每层四周均设观察孔和枪口,可防守进村的3个入口。炮楼一层有地道直通外面,遇紧急情况时,首领可立即派人联系别村民团武装,加强防御力量。

徜徉在古村长洋,小桥、流水、人家构成的和美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当记者走到一座形似古民居的房前时,隐约看到房内有一座水车,徐梦桃纠正说这是“水碓”。

水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之一,它是一种利用水流力量来自动舂米的农机具。长洋村现存的两座水碓都建在水碓房内,先民引溪水入渠,巧妙地利用水位落差产生的冲击力,以水车转动轮轴,再拨动碓杆上下舂米。

为了演示水碓舂米,徐梦桃挽起裤管,将沟渠内的挡板移开,源源不断的水流从高处冲下,水车持续碓杆舂米,颇觉新奇。据了解,长洋村的两座水碓均建于100多年前,一直都属于全村人共用的农机具,村民现在虽然已经不再使用水碓劳作,但仍然细心保护着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遗存。

“说起长洋旧时的故事,重视教育这事不得不说。”徐梦桃说,自古以来,长洋村崇文重教之风十分兴盛,古代参加科举并获得爵禄的学子有8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村民集资兴办小学,甚至吸引古田城关学子前来求学。

“雅谁远移玉溪水,笔端题得春风诗。”清代状元徐立斋撰写的风雅楹联在徐氏宗祠中被代代相传,至今仍激励着年轻一辈求学上进。

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杨远帆 文/图

来源:闽东日报

原标题:《古田长洋:历史名村,文化遗韵长》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