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娘炮”的人,其实一点都不“爷们儿”
原创 书单君 书单
《乘风破浪的姐姐》才火没多久,《披荆斩棘的哥哥》的档期也已经提上日程。
在网友们对挑选“哥哥”的诉求里,书单君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希望来的都是“温柔可爱”的小哥哥,有些人则“求man一点的,不要娘炮”。
相比起关注姐姐的的个人魅力,对男生的注意力,大家往往放在了“男人味”上。
什么是男人味?小时候,父母都会教育男孩:男子汉流血不流泪。那就是男人的标准答案。
但近些年,随着穿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站上“春晚”,少奶奶肖骁炸翻奇葩说,“娘”,已经逐渐变成一个中性词。
与此同时,也总有人会摇着头说一句:这届男生不行,越来越娘了。仿佛一个男人不论有多少成就和才华,只要“不够男人”,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到底怎么做,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男人?书单君今天想给你推荐一本书,《男性的衰落》。在这本书里,你或许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性别,其实是后天养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父系社会里,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引起一些人的不适,目前这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然而,当下社会里声讨男性的声音越来越大,韩国的N号房事件,后来接二连三的性侵案件后,有一句话开始广为流传:每个男人都是潜在的罪犯。
对这句话,书单君并不认同。因为它没有说完,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就算每个男人都是潜在的罪犯,也并非先天,而是被后天教育成的。
那潜在的犯罪倾向并不藏在先天的Y染色体里,而是在出生后接受的“你是一个男生,你应该……”的性别意识里。
这种性别意识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我们接受自己的性别,了解一个男性在社会上,应该去竞争、去担负责任、去获得成功。同时也很容易让男性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猎人,天生就高人一等,应当去统治弱者。
这把双刃剑,是父母亲手递给我们的。只是那时我们还太小,总以为它天然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男性的衰落》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男性?
书单君想了很久,也没有回忆起一个具体的场景,但一定有很多人记得。比如突然害羞于在女生面前袒露身体,或者只愿意跟男生扎堆玩儿的时刻,那就是我们性别意识的启蒙。
然而,早在学会说话之前,我们就开始被灌输有关性别的事情了。
一旦听说有婴儿出生,人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男孩还是女孩?一旦知道了性别,又会开始分性别说好话:“她真漂亮。”“他的小脚在踢,以后肯定爱踢足球。”
而父母在知道孩子的性别以后,也会根据性别规划婴儿房的布置。女孩的房间要摆洋娃娃,挂白色的纱裙,最好刷成粉色,男孩则需要电动玩具、皮球和小车。
“这些属于男性,这些属于女性”。我们就是这样从小被培养出性别的。这些想法根深蒂固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并且终其一生,都在无意识地遵循这套规则:男生走在街上,见到好车总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遇到伤心事,总会想着,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些意识帮助男生上进,变得“爷们儿”,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最显著的弊端就是让征服欲变得理所当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是个男的,泡妞是我的天职。”“我是个男的,我养她,给她好处,她就应该听话。”
被诟病的大男子主义、PUA全都衍生于此。
当然,并非所有男性都是如此。那些所谓的“直男癌”毕竟只是少数。但他们有着同一套说辞:男的就应该这样,男的天生如此。真的天生如此吗?不,是所谓的男子气概,把他们教成了那样而已。
每个男人,都是“男子气概”的受害者在你的脑海里,教授长什么样?法官长什么样?领导长什么样?
第一个蹦出来的形象,是否都是中年男性的样子。我们会想象他们拥有不同的职业技能,穿着不同的制服,形象却无一例外都是男性。
这是一个很平常,又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想象领导,是男性,想象秘书,却是女性呢?
这就是多年男权社会遗留下的既定印象,男性似乎天生代表着权力。
但另一方面,如果让你想象一下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形象,脑海里出现的,恐怕也是文身肌肉男,或者眼镜变态男吧。因为男性,似乎也代表着暴力。
一九七六年,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传统的男子气概,包含四大要素。
“娘娘腔免谈”: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
“影响显著”:追求成功和地位;
“吃苦耐劳”:坚毅自信独立;
“去死吧”:行事大胆粗暴,有侵略性。
仔细想想,这的确是人们心中传统的男性形象。
对男性来讲,这些标签是有利的吗?自然有利。如果你恰好喜欢竞争,追求名利,又是一个男生,得到的一定是身边人的赞扬,而非质疑。可是对于一个并不喜欢竞争的男生而言,男性生来带有的标签,反倒成了一种拖累。
读书的时候,每个班上几乎都会有一个娘娘的男生。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自己分辨好坏的青春期里,那些与众不同的“小娘炮”,往往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
书单君上学时,班上就有这么一个“小娘炮”。他很乖巧,很内向,待人温柔礼貌,也很守信用。但说话声音软软的,像女孩子,被老师叫上讲台写板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翘起兰花指。
因为这点,他被同学们说“恶心”,调皮的孩子故意模仿他说话的神态,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好几次,书单君都看到他趴在书桌上痛哭,却更加成了他“像个娘们”的证据。
同样的,学生时代最喜欢标榜自己男性气概的是怎么样的人呢?往往是有点混社会的小孩。他们早早开始抽烟,觉得这是很“爷们儿”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讲道理,喜欢讲拳头,因为他们觉得,“男孩子应该用拳头解决问题”。
《男性的衰落》里提到,越是贫困、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地方,那里的男人越是喜欢标榜自己的男子气概。
《上帝之城》这部电影里,讲述着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贫民窟里的故事,那里的男人一言不合就动枪,小男孩们以“我敢持刀抢劫”为骄傲。那是一个极度男权的社会,谁的拳头硬,谁说话就有分量。
这样的男人,显然也符合传统男性气概的四要素,但那真的是好男孩的样子吗?像女孩的男生,因为做自己而被误解;嘲笑“娘炮”的男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而伤害别人。
他们两者,被传统男子气概的定义绑架,都成了受害者。这样迂腐的男子气概,是不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了呢?
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概”社会的确是在进步的,一些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开放。
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对男性喜欢粉色的看法。
十几年前,如果一个男生喜欢粉色,他大概率会被骂是“娘炮”,家长会告诉他,粉色是只有女生才喜欢的颜色,男生应该喜欢蓝色、黑色。
但现在,男装店里通常都会有几件粉色的衣服,粉色不再象征着“娘炮”,而表示这个男生是温柔可爱的。
周杰伦一向以喜欢粉色著称,他的新歌《Mojito》的MV里,周董穿着粉色的衬衣,开着粉色的敞篷车,歌迷们都大呼“小公主”。
他曾经因为酷爱粉色而上热搜,网友们称他为,驾驭粉色第一人。
但即使有名有才如周董,都不是一开始就敢公开表白粉色的。他早年的MV里,其实已经有些小小的粉色元素,譬如《七里香》里穿的粉色上衣。但迫于舆论压力,那时的他风格穿搭也还是更“像个正常的男生”。
可见“正常男性标准”的威力有多可怕。
而真正可怕的,却是对于“正常男性”这四个字的定义。谁来定义正常?谁是衡量正常的标尺?往往是那套传统的男子主义。
当争权夺势、竞争狩猎成为标准,那些讨厌竞争的男性,和喜欢竞争的女性,全都成为了所谓的“不正常”。这种时候,这种所谓的“正常”,就成了偏见与歧视的滋生源头。
美妆达人李佳琦都已经红得发紫,被官方点名称赞,依然还有一大波男性,在他的社交平台留言,称他是“死娘炮,丢男人的脸。”
而那群谩骂李佳琦的男性,与宣扬女性应该多做家务,在家带孩子的大男子主义者,大概正是同一群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条规范:男的应该怎样,女的应该怎样。
《男性的衰落》的作者说:
随着女人获得应有的权力,部分男人的地位必然会下滑。那些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遭遗弃或走下坡路的男人必然会愤怒。
他们要承受矫正的阵痛期,但矫正势在必行。他们或许会埋怨女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伤害的将是他们自身无益的男子气概。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会逐渐衰落的,正是这些能力不足,又曾经从自己的男性身份中获得利益的群体。他们的衰落,是必然,更是必要。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其实,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追求“如何像个男人”之前,不如先追求一下,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性别的定义一旦被过分规范,就势必会有少数规范以外的人群被排挤、歧视。
但更好的人则比较容易被定义。如果一个男孩表现得像个女生,如果一个女生喜欢竞技、自强,但他们温柔、礼貌、懂得不要去伤害别人,那他们就值得得到夸奖,值得受到尊重。
而那些耻笑别人“娘炮”的人,羞辱和歧视女性的人,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并不收到欢迎,也没有人称赞他们“爷们儿”。
那么,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意识到,原来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者 | 轻浊 编辑 | 黑羊 K图源 | 《性别为本》、《上帝之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嘲笑“娘炮”的人,其实一点都不“爷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