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明亮与希望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编辑手记

2020-06-28 11:09
广西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是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6月出版的一部有关戒毒题材的纪实作品。2020年5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制定的《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我们邀请到了责编来聊聊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01

书名——打开希望之门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零距离》。后者来得要比前者亲切,或者说柔和,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陌生而严肃的书名。直接用“美沙酮门诊”来做主书名,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为“美沙酮”离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一定的距离和陌生感。相信很多人看到书名的第一反应是:美沙酮是什么?如果没有编这本书,我也不知道有这个词的存在,更不知道它的含义和作用。

美沙酮,学名盐酸美沙酮,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同时也是一种受管制的药物,具有镇痛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此药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 顺理成章,美沙酮门诊就是专门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药物维持治疗的门诊,我国从2014年开始实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它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消除毒瘾的较好方法。

这种药物维持治疗不是单纯给药的治疗方式,而是针对海洛因等吸毒人群,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情况下,改用美沙酮口服液替代治疗,阻断对海洛因的成瘾依赖,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海洛因相关危害(犯罪、反社会、传播疾病)的目的。正如我们腰封上介绍的“美沙酮门诊,为海洛因吸食者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鉴于戒毒题材的严肃性和“美沙酮”这个词的陌生感,我们选择用这种“粗暴”的方式直接将这个鲜为人知的名词抛向读者,抛向大众,让未知引路,带领人们去发现。哪怕没有打开这本书,哪怕只多一个人因这个陌生的书名而去查询了解美沙酮或美沙酮门诊,这本书的意义也就生成了。同时以“戒毒工作实录”作为副书名,有中和主书名陌生感的作用,也直接体现这本书的性质——纪实。

02

封面——明亮包裹黑暗

《美沙酮门诊》虽然是平装图书,但是封面的构成与设计不亚于精装,它集腰封、护封、内封为一体。两朵鲜红的罂粟花绽放于雪白的纸上,格外引人注目,甚至有点压过了书名。

不言而喻,这是毒品的象征,红色,是罂粟花的颜色,也是血液的颜色,它娇艳的外表下隐藏着致命的诱惑;两花中间还夹着一个饱满的罂粟果,果壳上有乳汁渗透,在印制上,对这个果实采用了烫银的工艺,正常光线下看,它并不起眼,但在阳光或灯光下,它会随着角度的不同若隐若现,就像它的毒液隐藏在乳汁中,不易发现,但始终存在;内封图案则非常简洁,一条弧线下垂挂着几珠流淌的液体,所在的位置恰好与护封上罂粟果的对应,如果将两者合并,就如一把锋利的刀割破罂粟果,这是刀划过罂粟果毒液渗出的象征,也是刀划过人体血液渗透的象征,除此图案,内封无任何多余的元素,前后剩下一片漆黑。封面图案的构成与结合相得益彰。同样,色彩的搭配也有它特别的寓意,纯黑、雪白、正红。

最初,设计师给出了两个色调的方案,一个暖色调——白底,另一个是冷色调——蓝底。方案刚出来时,请许多同仁参看,两者受欢迎的程度相当,最终用白底,是根据书的内容决定的。本书虽是沉重的话题,虽讲述了许多悲伤的故事,但是不乏大爱的力量,人性的温暖,我们更愿意在封面最终呈现的基调上赋予它明亮与希望,即使包裹着沉重压抑的黑色。这正代表着这本书的主题——那些毒品吸食者及家庭曾经伤痕累累,但是通过正确的方式戒毒,是有机会修复伤痕,回归正轨的。

最初的两个封面基调

腰封文案也多次讨论,几经易稿。起初对图书的定位有偏差,导致文案有局限,只强调“毒品的危害和恐怖”,甚至想在腰封上印上类似“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禁毒宣传语,以此来达到警示的作用。后来发现这只是《美沙酮门诊》表现的一方面,它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关乎人性、关于爱的。

如果只限于前者,就无法彰显它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那它只发挥禁毒宣传手册功效,而失去了它作为一本书的意义。将一本书的价值客观完整地介绍给读者是编辑的责任,所以我们最终以直白的话语告诉大家此书“呈现毒品的恐怖与人性的暖光”,它带给我们的力量在于“人生的道路曲折多艰,但每一个人都得在生活的探寻中前进”。

03

内容——编排向好的态势

《美沙酮门诊》由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组成,是从作者的六年多的工作日记中整理而来。原稿近30万字,成百上千个故事,还有一部分是对美沙酮门诊制度的介绍。为了使本书主题更集中,表现更具象,我们完全舍弃了关于美沙酮门诊制度的内容。又为了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避免阅读疲乏,我们与作者协商,一同挑选典型的案例,删除雷同的故事,这个过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反复了两三轮,才将案例基本选定。

同时,日记是按时间先后记载的,但本书的编排并不是单纯按时间罗列案例,而是以“陷入—救赎—回归”这个逻辑来讲述故事,这也是从结构上赋予明亮与希望的体现,所以所有的案例被全部打乱重排。在每一个环节下,又分主题聚拢内容,如在“陷入”这一环节,有“偷药”“生命像风一样离去”“复吸”等聚拢;“救赎”这一环节里有“母爱”“妻爱”“远亲之爱”等聚拢,“回归”环节有“脱毒”“复工”“结婚生子”等聚拢。这些聚拢都是暗藏的,没有体现在目录当中,甚至没有小标题的提示,只有读完才会发现美沙酮门诊里发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悲剧和意想不到的美好。以刀光剑影开头,以微笑道谢退场,是我们刻意的安排。

04

作者——传播大爱

作者是李华,一位已经退休的女士,曾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后来因工作调动,在美沙酮门诊一线工作了六年多。该纪实作品是李华女士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书里不仅可以看到吸毒者的亲人与社会各界人士对药物治疗者的关爱,也能看到作者寄予这群特殊人员强大的精神鼓励,她以一个女性弱小的力量与毒品对抗,她叮嘱他们按时服药,监督他们不要复吸,为家属排忧解难,甚至退休后特意找到相关人员进行安抚,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她的本职工作。

从与李华女士的密切交流中,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温柔与细腻,真诚与博爱,每每通话,除了对书稿修订方面进行沟通,她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没有亲眼看到,是无法想象美沙酮门诊里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真实得不敢相信。”她为他们惋惜,也为他们感动;她为生命的脆弱无奈,也为爱的力量激动。

后记中她这样说:“我看到了他们少数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有时在一念之间就断送了,使我体会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他们中一些生命的顽强、乐观,更感受到坚强的真正含义和伟大。”而对于出书,她少了一份名利上的追求,她说希望她所记录的这些事实能让更多的人避免掉入毒品的陷阱里,少走人生的弯路;也希望更多人在遇到困难时,要坚信自己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作者,我们才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到满满的真诚与感动。她在前言里说道:“这些年,这些事像河里的石头,时间的流水总也冲不走,一直沉淀下来就成了灵魂的一部分。”“或许看完了我的这些经历和真实的记录,大家对生命、对生活会有另一番感悟和认识,对这些,你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沉思,也不枉我做下的记录。”

书稿之外的感叹

原标题:《赋予明亮与希望 ——《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编辑手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