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鹫:我其实不秃,只是头发比较短

2020-06-02 14:01
北京

原创 韩京 物种日历

《阿房宫赋》说“蜀山兀,阿房出”,而在蜀山以西,绵延百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屋脊上栖息着一种和蜀山一样“秃顶”的猛禽,它就是今天日历的主角——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英文名Himalayan vulture,也叫Himalayan griffon vulture。

高山兀鹫。图片:Sahana M / Wikimedia Commons

以山为名

高山兀鹫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临近的高海拔山系,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在我国境内。学名中的种加词himalayensis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意思。而兀鹫属的属名Gyps,和英文名里的Griffon,源自古希腊语中的“狮鹫”。充分表达了人们见到这个物种巨大的身躯和宽阔的翼展时的惊愕,只有传说中的物种才能匹配。

从中文的鹫字拆解来看也足够突出它们的特点,京是指人迹罕至的高山,尤是表示“格外、特别”的形容词,合在一起的"就"字意为极高的山峰。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大鸟称为鹫类。故《禽经》有云“雕以周之,鹫以就之。”

飞翔于积雪高山之间。图片:Imran Shah / Wikimedia Commons

现存的17种旧大陆的鹫类通过现代分子分类学的分析比较,被划分为秃鹫亚科(Aegypiinae)和胡兀鹫亚科(Gypaetinae)。为了更好区分同属秃鹫亚科的两个分支,我们分别使用“秃鹫(Aegypius monachus)”和“兀鹫(G. fulvus)”来称呼两个分支的代表物种。

高山兀鹫曾作为兀鹫的亚种,和兀鹫外观上非常相近。但在体型、羽色、活动海拔上都有一些差异,在我国新疆地区两者存在重叠分布。学者长期的野外观察发现,新疆天山地区的高山兀鹫和青藏高原的高山兀鹫在外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布区域也有着上千公里的隔离。天山地区的高山兀鹫是否应被视作新的亚种甚至种,则需要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来进一步验证。

兀鹫。图片:Jörg Hempel / Flickr

追求远方

高山兀鹫和南非兀鹫(G. coprotheres)以120厘米的体长共享兀鹫属内体型最大的称号。体重也高达8~12公斤,达到了现存鸟类中最大的可飞行体重。巨大的身形使它们的繁殖周期和性成熟周期也非常漫长。

由于青藏高原气候恶劣,野生动物和牲畜很难熬过漫长的寒冬,死去的动物为高山兀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所以高山兀鹫会选择在隆冬集群营巢繁殖。1月~3月间产卵,每窝产卵1~2枚,卵重220~250克,经过54~58天的孵化,3月~5月时破壳,雏鸟体重160~180克。经过5~6个月的育雏期,最早也要8月下旬才能够羽翼丰满,离开繁殖的崖壁跟随鹫群共同生活。食物不足的年景有些雏鸟会滞留到10月才能离巢。

兀鹫属都有宽大的翅膀。图片:José Antonio Lagier Martin / Wikimedia Commons

繁殖期结束后,高山兀鹫就会开始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的游荡行为。成鸟的游荡范围相对较近,而需要多年才能性成熟的亚成鸟则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游荡,有些个体一年内的游荡旅程可达1~3万公里。追求“诗和远方”,可以说是非常文艺的兀鹫了。

科研人员为不丹和尼泊尔繁殖的高山兀鹫佩戴了GPS定位装置后发现,不参与繁殖的个体会前往我国西北部甚至蒙古度夏。这条航线需要它们拥有穿越全世界最高山脉的能力,这不仅使它们成为了飞行高度最高的鸟类之一,也让世居高原的人们相信,它们是离天神最近的生物。

飞翔的高山兀鹫。图片:韩笑

为了适应高原食腐生活,高山兀鹫的生理特征产生了适应性的进化。头颈看似裸露,实则有一层细密的绒毛覆盖,在进食时不易被弄脏,也可以通过伸缩颈部增减散热面积来调节体温,应对高海拔地区显著的昼夜温差。粗壮的喙可以轻松地撕开坚韧的动物皮毛,因为基本不再需要捕杀活动物,所以猛禽的武器——脚和爪有了明显的退化。高浓度的胃酸不仅可以提高对尸体的消化率,还可以杀死腐肉中的多数病原体,对病原体所产生的各种毒素也有很高的耐受度。可达3米的宽阔翼展和敏锐的视觉帮助它们轻松地留空翱翔,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搜索食物。

伸出脖子的兀鹫:老纸其实脖子很长的好么!图片:Uoaei1 / Wikimedia Commons

刘郎已恨蓬山远

高山兀鹫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山区,却仍难躲过贪婪的人的觊觎。在云南的少数偏远地区还保留着猎捕高山兀鹫的传统。这些被捕捉的高山兀鹫可能被食用、药用、豢养、制成标本,骨骼则制成了乐器和工艺品。不良商贩对死亡牲畜的非法收购和利用,减少了高山兀鹫的食物来源。而那些没有被收购的牲畜尸体,也可能存在过度用药和重金属富集的问题。风力发电机、高压电网、飞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山兀鹫的生存安全。

与高山兀鹫同在亚洲的兀鹫属亲戚,日子也不好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使用双氯芬酸,这是一种便宜有效的兽用止痛消炎药,但对于当地生活的三种兀鹫(白背兀鹫G. bengalensis、印度兀鹫G. indicus、细嘴兀鹫G. tenuirostris)来说,却是恐怖的毒药。

与乌鸦一起取食死尸的兀鹫属鸟类。图片:CHANDRANUJ / Wikimedia Commons

受印度教教义的影响,人们会将死亡的本土瘤牛直接安置在野外。如果瘤牛在死前用过双氯芬酸,体内会存在尚未分解的药物残留,兀鹫食用后,会造成严重的泌尿系统问题。本应溶解在尿液里的尿酸盐在肾脏析出结晶,最终肾衰竭而死。如果760头牛尸中有1头是被药物“污染”过的,就可以对附近兀鹫种群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白背兀鹫种群下降了98%以上,仅剩万余只;而细嘴兀鹫则少到仅有千余只,以至于无法对整个族群进行有效的评估。

兀鹫的处境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南亚的一些保护区已经严格禁止毒害兀鹫的兽药的使用,并通过合理的价格对安置未被药物污染的死牛的当地居民进行补贴,让兀鹫吃上“自助餐”。国内的鸟类研究工作者也对我国鹫类的现状和保护展开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十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西宁野生动物园从2017年开始,连续多年成功繁殖了高山兀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云南大理的鸟类保护组织也在当地林草部门的指导下,对解救的高山兀鹫进行了救助和野放。

兀鹫属鸟类们在进行“清洁”工作。图片:Arindam Aditya / Wikimedia Commons

高升轮回

“鹰鹫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高山兀鹫食腐的习性虽不受人喜爱,却是温良的“高原清道夫”,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有着宗教神话的加持,被视为灵魂上达天界的使者。

鹫类与佛教的渊源从释迦牟尼成佛布道之时就已结下。现印度比哈尔邦纳瓦达县郊外的Gridhkut hill,古名灵鹫山,相传佛祖曾在这里设坛说法、传授禅机。禅宗传入我国以后,灵鹫也被佛教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以灵鹫为名的寺庙也不胜枚举。藏传佛教中的天葬,起源于公元前3~4世纪天赤七王时期,用死后的身躯完成对一生信仰的最后一次布施,通过神鹫的啄食和高飞,灵魂也得到了飞升和轮回。

面对着攀查术立峰(Panchachuli peaks)的高山兀鹫。图片:Arjunhaarith16 / Wikimedia Commons

高山兀鹫的形象,深深地融入到了高原文化之中,和藏族同胞共存了数千年。当我们心中怀着崇敬踏上高原净土,很容易忽略这些蓝天下的巨鸟,可是,如果没有了高山兀鹫,那高原的天空将成为最寂寞的天空。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52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韩京。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原标题:《兀鹫:我其实不秃,只是头发比较短》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