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宝”之“西宁王碑”研究(一)

凉州文体广电旅游
2020-05-27 03:28
未知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永昌三宝”之“西宁王碑”研究(一)

作者:赵大泰

一、西宁王碑概述

凉州城往北30里,是凉州区永昌镇。永昌镇有一个村子叫石碑村,以前也叫石碑沟。这个村子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两块国宝级的石碑:高昌王碑和西宁王碑。

高昌王碑全称“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立于元顺帝元统二年即1334年。此碑本来位于元代高昌王纽林的斤墓前神道处,清代遭到损毁。其残碑现存于武威市博物馆。

西宁王碑,全名“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仍保存在原地,青石质,龟趺座,蟠螭首。碑通高580厘米,宽150厘米。碑首高160厘米,宽160厘米,厚45厘米。刻蟠螭,篆额“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碑身高280厘米,宽150厘米,厚40厘米。碑下有龟跌,高140厘米,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西宁王碑近景

碑阳为汉字楷书竖行,32行,满行62字,碑阴为回鹘文。清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武威人张澍辑录的《凉州府志备考·艺文志》卷八录有其汉字全文。

西宁王碑-碑阳-汉字

碑文记载元平章政事斡栾及其先辈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为西宁王事迹及回鹘在河西居住和发展历史。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危素撰文,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陈敬伯篆额,滕国公张¨书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

2002年,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西宁王碑,修建了碑亭和一个院落。

西宁王碑远景

二、西宁王碑涉及的名人

西宁王碑由危素撰文,张(王+其+糸)书丹,陈敬伯篆额。篆额为“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个篆文字。

张(王+其+糸),光禄大夫,滕国公、集贤殿大学士。

陈敬伯,荣禄大夫,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大都府学臣。

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云林,江西金溪人。早年通晓五经,从吴澄、范椁游。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史》《辽史》《金史》。编写后纪传,无史料可据,遂向太监赠糕点,得以采访口碑资料,据以编写,遂为全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明初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论说经史。着有《危学士集》。

危素之死,有个传奇故事。危素和余阙都是元朝重臣,后危素自杀不成投降于明朝,余阙于至正十八年(1358)守安庆,城破后遂自刎,沉于清水塘中。陈友谅感其义,觅得其尸,敛葬正观门外。

有一日,朱元璋派遣一个小宦官去翰林院看看有谁在。当时危素当值,便对小宦官说:老臣危素。朱元璋听到后很不高兴,便贬谪危素去给余阙守墓烧香。危素最终羞愧而亡,享年70岁。

三、西宁王碑的来历与价值

此碑汉文碑文记元顺帝追封忻都为西宁王之事。忻都为西域回鹘阿台不花之子。阿台不花保护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有功,授持节仪卫之官,迁居永昌(今武威市永昌镇,元永昌路治所)。忻都之子斡栾在至正年间任中书平章政事(宰相副职)。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元顺帝为表彰斡栾及加封其父忻都为西宁王,危素乃承诏“铭其先茔神道之碑”。

《元史》翰栾无传,其事见于《顺帝本纪》《宰相年表》,斡栾由枢密同知为中书右丞,兼知经筵事,中书平章政事、左丞相。其时正值元末动乱之时,此碑回鹘文记回鹘居住河西及发展的历史,可补元史之缺,也是研究翰栾家世、回鹘史、河西多民族杂居的珍贵资料。

西宁王碑-碑阴-回鹘文

四、西宁王家族的故事

元初,畏兀儿(即今维吾尔族)居河西者甚众,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曾令畏兀儿居河西界者屯田,二十年又立畏兀儿四处驿及交钞库于河西,二十一年则将河西畏兀儿等依各官品充万户府达鲁花赤。忻都家族即为此时迁居凉州之有据可考的畏兀儿大族。

据碑文所示,斡栾“世为北庭名族,其曾祖父哈刺,仕其国为哈刺罕里朵朵之官。”所谓哈刺罕里者,乃“捍卫御患”之意;朵朵者,“国老之职”。

元朝建立,哈刺辅翼其主归附,遂“居官治民,克尽乃职,兴利去害,屡献嘉谟。”赠中奉大夫,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范阳郡公。

顺帝时又赠资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斡栾祖父阿台不花,“气刚力勇,临难不变”,严遵其父哈刺“恒加谨慎,勿坠先业”之遗训,凡先父“所欲为之事,皆力为之”。

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以都哇、卜思巴为首的察合台贵族率兵十二万围攻火州(吐鲁番高昌故城),同时攻陷北平王那木罕驻守之阿力麻里,西域诸地,“民弗获安”。

此时,忽必烈因兵力多投入灭宋战争,已无力西顾。危急之下,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奋起抵御,阿台不花乃也随之宣力靖难,增城浚池,立志坚守。都哇大军威逼城下,阿台不花“亲冒矢石,以建奇功”。都哇兵退,以功被授“持节仪卫之官”,并“仍封答刺罕之号”。

此役后,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来朝,阿台不花乃“挈家以从,跋履险阻,行次永昌,相其土地沃饶,岁多丰稔,以为乐土,因定居焉。”

既殁之后,元廷累赠亚中大夫、正奉大夫、资善大夫、荣禄大夫;集贤直学士、轻车都尉、护军、上护军、柱国及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等,并追封为范阳郡侯、范阳郡公和秦国公。

有“子男三人”帖孔不花、阿怜不花、忻都,也均得援“答刺罕”之称。

忻都为斡栾之父,生于至元九年(1272)十月,为人笃实,不自表露,州里之人多敬仰之。

常训诫诸子曰:“若曹年少,不知稼穑之艰难,宜务农治生。当力行善事,毋染恶习。思父母生成养育之恩。与人交,毋挟贵势,毋侮卑贱,择胜己者而友之。出而仕也,必廉慎自持,尽忠于君,爱民如子。不陷刑辟,名垂后世。”

忻都卒于至顺三年(1335)正月,享年六十,葬永昌之在成里。元廷累赠奉训大夫、中顺大夫、嘉议大夫、资德大夫、荣禄大夫;礼部郎中、礼部侍郎、礼部尚书;飞骑尉、上骑都尉、上轻车都尉、上护军、柱国及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等。又追封大兴县男、范阳郡伯、范阳郡侯、范阳郡公、蓟国公、西宁王,享授王爵。

其夫人卜颜真,“大王之师兀哈里之女”。生于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殁于至正十八年(1358),享年七十有七。

子男六人,分别为孛罗不华、斡栾、卜颜、伯颜(汴梁路同知汝州事)、秃鲁亦集(乃路总管)、迭礼弥实(佥书枢密院事)。

孙男五人,其中岳鲁不花为监修国史府参军。

斡栾为忻都次子,历任大司农司经历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中书右丞,位至中书平章政事,“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斡栾久在朝廷,与名臣危素相善,危素称斡栾“聪明典重,通达政务,厉中外,令闻孔昭”,故而能“位登极品、受知皇上,赐爵受封,宠荣褒大。”

元代追封西宁王忻都家族谱系

作者:赵大泰 原创文章

来源:凉州贤孝博览馆

原标题:《“永昌三宝”之“西宁王碑”研究(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