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邨疫事| 我们生活的故事

蕾蕾菜
2020-05-18 09:39
来源:微信公众号“负能量鸡汤”

编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平静下来,而在欧美,疫情依然在肆虐。疾病、死亡、混乱、焦灼之外,生活还在继续。澎湃新闻特约几位居住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华人和留学生,记录他们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在病毒面前,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

5月15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东河边的人们。本文图片 新华社

上周三波澜不惊地过完生日,按虚岁算,这就进入40了。突然想到这个数字,心里倒也猛地咯噔了一下。但随即又平静了。

40岁,早就近在眼前。我好像已经等待很久了。

本来想省点力,于是前一天就点了火锅外卖。只可惜当天早上发现,这家竟然要晚上7点半才能送到。于是赶紧又从冰箱拿了牛排、老母鸡出来解冻。

老母鸡是朋友介绍的地方买的,也是在这边的华人,平常做私房菜,也给客户们从农场带菜。大家提前订好,她从农场带货,放在自己房子的车库门口,约好时间去取。鸡汤金黄,肉也很香。于是晚上每人一碗鸡汤面,尊重一贯的吃面习俗。据说鸡汤才是中外一致公认的抗疫良品。

疫情以来,所有食物都是靠网购解决。有一个华人生鲜app,还买过Amazon Fresh,也在instacart和costco上下单。和女儿班上的日本妈妈Eri聊起来,才知道她住的地方,竟然不能网购食物。我们去过她家玩,是在这附近一个很好的现代公寓。一楼的大厅非常气派,还有壁炉,门口有前台服务人员。

Eri 说,因为一旦有快递来了,前台就会打电话通知下来取。所以,如果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线上买食物,前台要忙不过来了。此外,他们并不想有食物留在前台,也不想过多地和外面的送货人员有什么接触。于是索性禁止住户们线上购买食物。

理由听起来倒是合理。不过,按照我(过去的)职场思维,这应该是需要前台想办法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禁了之。不过Eri说大家也就这样默默遵守了。她自己平常就在亚马逊买买买,所以总是有很多快递,前台都和她先生开玩笑,建议没收太太的信用卡。

但我也因此觉察到,原来线上购买食物这样简单的,原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并非在哪里都行得通。而我看似平常的生活里,其实早已暗藏许多我所不知道的运气。

小朋友最近很迷恋看一个有名的科普网站,疫情期间免费向大家开放。于是我趁此机会试着向她解释所有事物的两面——虽然必须待在家里,但因此有了看好玩网站的免费机会,说明很多事情都不纯粹是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人也一样。

就我自己而言,因为居家,竟然开始了每周两次的运动。虽然每次不过20分钟,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原来我一年也就运动一次。所以居家也不是绝对的坏事。但小朋友的生活中有一样“绝对”——就是每天绝对都要看动画片!

这样简单清楚的生活,也令人羡慕。

就像最近看到一个帖子,是一个华人讲了自己以及父母先后感染新冠、入院治疗的经历。这位华人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很敏感,觉得呼吸有一点困难时就立刻叫了救护车。后来父母也发病,他也很快打了911。幸运的是,医院收治了他们一家三口。尤其是他母亲,虽然当时入院检测是阴性,症状也不严重,但仍然能够留在医院,得到治疗和照顾。

这位华人将这一切归功于他所信奉的上帝以及美国政府。不禁觉得,能这么单纯地思考问题,其实未尝不是幸运。

天气渐暖,波士顿的天气好起来惊心动魄,连天上的云都美得很标准。去年刚来这里时拍过天空发给朋友,对方说,这真是北美独有的天色。

几乎每天傍晚,邻居家们的小姑娘都在楼下一起玩耍,骑滑板车、骑自行车、聊天。我去楼下倒垃圾,碰上她们,小姑娘问我,能不能让我女儿和她们一起玩。我很想说YES。但还是抱歉说,因为女儿太小,口罩戴5分钟就受不了,所以暂时还没办法和你们一起玩。其实这几个小姑娘,虽然戴着口罩(布口罩或者一次性口罩),但鼻子那里并没有压紧,玩耍时还不时往下拉。看得我有点心悸。

最近全美已经报告了100多例和新冠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这当中的孩子,有的已有抗体,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曾经感染过新冠,可是却开始出现高烧、皮疹、严重腹泻、红眼等症状,更严重的是心脏也受到了威胁。

最早我们曾以为孩子或许是在这场疫情中唯一幸运的群体,可事实证明,病毒不认种族、年龄、性别。

女儿偶尔眼巴巴地在楼上往下张望,但和她好好说明原因(当然也渲染了一下最近的儿童病例),她也就释然了,继续在家找乐子。

其实我和她一样,也想去灿烂的阳光下奔跑。但恐惧牢牢钳制欲望,我甘心做它的奴隶。

能拥有眼下的生活,即便囿于室内,也已经满足。

两名男子在路边下棋。

这样的日子很适合读马克•斯特兰德的诗。

所有的悲伤、离别、孤独、焦虑,甚至死亡,在他的诗里,都似乎是明亮的。

这或许和他本人有关。

在他因癌症逝世后,他的朋友,另一位诗人查尔斯·西米克在纪念他的文字里,说他是个停不下来的人,总是想着开启新的生活,还着迷于赚钱的项目。

“有一天,他从意大利回来才几个小时,我凑巧见到了他。他向我秀了他从罗马买来的漂亮的袜子和鞋,然后他说,他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要告诉我。他在西西里岛时,发现在锡拉库萨有很多华美而古老的宫殿在销售,价格很便宜。他说,他和我应该买一栋,将我们的家搬到那儿,然后回美国上班,他去约翰·霍普金斯上班,我去我的新罕布什尔大学。我们首先驱车到帕拉莫,坐飞机到罗马,然后他飞到华盛顿,我飞到波士顿。我们每隔两周左右回来一次。”

在生命的最后几周,诗人忍着剧痛,仍然坚持教学和诗歌朗诵。他穿着漂亮的T恤,对他的朋友说,“我去医院时,总是穿着我最好的衣服。”

我想象着那样的场景——一个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保持着幽默感的人,努力地系上漂亮T恤上的纽扣(应该是件好看的POLO衫吧?)——就好像他的那首《光的到来》:

即使这样晚,它还是发生了:

爱的到来,光的到来。

你醒来,蜡烛亮着,仿佛被它们自己点燃。

星星聚集,梦涌入你的枕头,

散发出空气温暖的芬芳。

即使这样晚,身体的骨头还是发光

而明天的灰尘在呼吸中闪耀。

“身体的骨头还是发光”——要做这样的人啊。

微信里有一个在这里的医院当麻醉师的朋友,她说她现在每天点开当日新增数据都会狂笑一通然后立刻关掉。

我们俩“竞猜”,麻州的数据什么时候会破十万,她说大概下周日吧。

今天的确诊数据是84933,很快了。

下周一麻州应该就要开始复工,我猜这会加快抵达10万的速度。毕竟,时至今日,我们还缺口罩,医护人员还缺PPE。传说中的大规模检测、病例追踪,目前还没有看到。但什么都拦不住复工的心。

邻居们家里近日也常常传来音乐声,好像四周都有种躁动的气氛。而我意外地愈加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马克•斯特兰德还有一首诗,《美好生活》。很显然,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生活还没有到来,但在这漫长而胶着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每天好好写下关于我们生活的故事。

《美好生活》

你站在窗边。

那里有一块心形的玻璃云。

那里,风的叹息犹如你言语中的洞穴。

你是外面树中的幽灵。

街道安静。

天气,如同明天,如同你的生活,

部分在这儿,部分在空中。

你什么也不能做。

美好生活没有先兆。

它经受住绝望的氛围,

然后出现,步行而来,不被认识,不带来什么,

而你就在那儿。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