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疫事|在春天,怀念那些消失的声音和气味

刘琪鹏
2020-05-15 09:3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平静下来,而在欧美,疫情依然在肆虐。疾病、死亡、混乱、焦灼之外,生活还在继续。澎湃新闻特约几位居住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华人和留学生,记录他们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在病毒面前,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

5月1日,纽约天际线。

大半个月没有出过公寓楼了,还没来得及感慨四月的残忍,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进入了五月。我牵着孩子的手,像一只从洞穴里苏醒过来的蛰居动物,饥渴地打量着外部世界。走在依然空旷的街道上,阳光白晃晃的,所有曾经熟悉的事物——高楼、树木、草地,都由于某段时间的缺失,显得过于失真。到处是扑面而来的绿色,到处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急不可耐地涌进眼帘,仿佛要与人类分享某种破土而出的喜悦,而我们都心知肚明,此刻依然需要对这些美保持静默和克制。

 

5月2日,纽约中央公园。

往日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儿童露天游乐场,依然空空荡荡,戴着口罩的孩子们只能露出一双双满是迷惑和略带惊恐的眼睛。路边除了杂货铺和超市,大部分商店依然处于大门深锁的状态。我不禁回忆起曾经纽约街头那些熟悉的气味,是它们组成了我脑海里的城市地图——上西区犹太人开的贝果店门口混合着咖啡和面包的味道,中城的中东人在移动餐车里烹饪的浓烈的烤肉味,中国城露天市场上混合着鱼腥和香料的味道,小意大利密集的餐厅前弥漫的橄榄油与罗勒味。还有那些埋藏在城市的下方,所有破旧的地铁里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尿骚味,或者和某个路人擦肩而过时呛人的大麻味。如今,纽约失去了所有这些习以为常的烟火气,人们的脸上像被强行贴上了胶条,丧失了嗅觉,也丧失了语言。看到久未出门的小孩,经过路边姹紫嫣红的花朵,她忍不住上前凑近了闻,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的鼻子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纽约公立图书馆不久前发布了一张名为“纽约消失的声音”的专辑,里面没有音乐,它只是模拟了这个城市里不同场景下的声音——汽车暴躁的喇叭声,路边永远在维修的电钻声,街头某个艺术家的演奏声,酒吧和餐厅的碰杯声,地铁与轨道的摩擦声,球场和音乐会的哨声与喝彩声,人们在公园的交谈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尖锐、嘈杂却有着独特的力量,仿佛这个城市本贲张的脉搏。当我在寂静的公寓里聆听这些声音时,只觉得眼眶有些湿润,感觉自己又重新回到了某个残缺的城市碎片里。在这么长时间的隔离后,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竟然是这些熟悉的杂音,这些几乎没有人会在正常生活里怀念的声音,给人以巨大的慰藉。它让人意识到,哦,这才是我们曾经生活的城市,如此简单,如此有力,又如此饱含深情。看到报纸上采访已经离群索居两个月之久的纽约人,问他们最怀念什么。一个人说,她只想听到地铁关门之前,那两下滴滴声。曾经厌恶的某种生活,此时看来都变得格外稀缺和珍贵,那些你拼命想远离的人潮,捏着鼻子想快速通过的街区,每天都像打仗和不断重复的通勤,似乎并没有曾经以为的那样不堪和毫无意义。

当所有的人都在谈论复工的时候,似乎只有纽约人缄默不语。黄昏的时候,人们依然会在各自的公寓里鼓掌,为彼此,也为自己打气,你能明显地感受到那些气息一天天变得衰弱。春天即将结束,还要多久才能回到所谓“正常”的生活呢?没有人知道答案。更让人觉得难过的是,那些让纽约闪闪发光的东西,曾经让所有人为之向往的东西,现在都成了这个城市最致命的弱点。

在INS上,我看到导演斯派克·李制作了一段三分半钟的短视频,他说这是一份写给纽约的情书。没有情节,没有对话,只是记录了当下的城市场景。在黑白与彩色的镜头转换下,你会疑惑自己到底是处于历史中还是现实里,仿佛站在更高的地方来检视这些尚未过去的时间,难捱的时光会变得更让人接受。视频的背景乐,配的是那首被无数人传唱的《NEW YORK,NEW YORK》,西纳特拉唱到:“我想在一个永不睡觉的城市里醒来,我想在一个旧纽约重新开始,如果我能在这里做到,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到。而这取决于你,纽约。”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