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防护服上画画,画画的父亲在画布上画“你”▸讲述◂

2020-05-07 12:36
上海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

是个有一点点特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

父亲是知名画家

女儿则是此次疫情期间

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

为“召唤”主题展

做幕后故事征集的时候

我们“意外地”发现了

他们的“交集”

⬆ 姚尔畅和女儿姚雨濛的合影

故事的开始依旧是那幅题为《召唤》的大画。

这幅宽18米、高2.2米的巨幅画作,是由20位上海画家在两周时间内,以燃烧般的激情合作完成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油画家姚尔畅就是这二十分之一。

“在上海美协召唤主题画创作项目组里,我可能是最早接到召唤,受邀加入的作者之一。”姚尔畅说。当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刘亚平来电与他商量画面构想并希望他参与时,姚尔畅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作为一个画家,面对这样的重大事件,用画笔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来就义不容辞,特别是作为一个援鄂医疗队员的父亲更是理所当然的事。”

⬆ 《召唤》创作现场,左三为姚尔畅

点击查看《召唤》原图

姚尔畅的女儿姚雨濛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的主治医生,也是中山医院第四批赴鄂医疗队136名成员中的一位。

接到通知的时候,是2月6日深夜10点,两小时后,这支由30名医生,100名护士,6位行政人员组成的援鄂队伍便已集结完毕。2月7日姚雨濛和同事们一起踏上了援鄂的征程。

“要说突然真的非常突然,但我其实心里是有准备的,毕竟我是感染病科的专科医生。”姚雨濛说。作为医疗骨干,之前她已经主动请缨,预备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生办公室,左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浙勇、姚雨濛、刘凯

但上海与武汉到底是不一样的。当时尚处于国内疫情发展的早期阶段,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手不足,“前线”的一切都是未知数。然而在姚雨濛的记忆里,同住的父亲并没有对她说什么壮行的话,只是默默地和母亲一道,在她的行李里塞了许多干粮和点心。到了武汉之后,她和父亲每天都有联系。“虽然他不说,我也能感觉到他的担心。他每天都在看新闻,我们领队说了什么话,我的同伴接受了什么采访,他都比我早知道。”

⬆ 姚雨濛(右)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驰援武汉一个多月后的一天,父亲忽然对她说,方便的话能不能帮忙拍摄、收集一些救治工作的照片,他想要搜集一点素材,因为他们要画一幅画。

那阵子,武汉情况已经慢慢稳定了下来,“工作环境比较熟悉了,各方面也都有了起色,我们接管的病人也慢慢好转,其中有人已经出院了”,她也终于从高强度的紧张工作中得以抽出片刻闲暇,可以为父亲做这样一件事。

在姚雨濛发给父亲的照片里,姚尔畅看到了女儿的画。

⬆ 姚雨濛在队友的防护服上作画

姚雨濛的画布是防护服。她自己都有点想不起来这样的“创作”是怎样开始的。在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们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以方便全副武装的他们彼此沟通。也许是因为情况渐渐好转,大家高悬的心慢慢放了下来——总之,“似乎”是有那么一天,她照例帮队友往防护服上写名字,队友忽然说,要不你还是给我画幅画吧。

姚雨濛记得,自己画的“应该”是哆啦A梦,一个有着万能口袋的“蓝胖子”——因为用的是随手拿到的马克笔,画出来却只能是黑白的。这是她和队友都很喜欢的卡通形象,什么难题都难不倒它,憨态可掬又特别励志。

提供“画布”的队友,则是大家已经很“眼熟”了的青年医生刘凯,他在护送病人去做CT的途中,陪病床上的老人一起看落日余晖的照片,被网友形容为疫情期间最治愈的画面之一。

⬆ 《落日余晖下的瞬间》也在“召唤”主题展上展出了,点击图片可为作品点赞

“悄悄告诉你,我就是这张照片背后的女子,病人的CT就是我约的。”姚雨濛半开玩笑地讲,“我跟他还有另外一名医生同属一组,每天都在一起工作。”

姚雨濛管防护服上的这种“创作”叫苦中作乐。“黑白”蓝胖子“火”了之后,同事提醒她,或许我们可以买一盒水彩笔——在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闭的,缺少对外交流和娱乐的病房里,哪怕一点点鲜活的“改变”都能激起大家心中的涟漪。

“只要身体情况允许,病人们其实是非常关注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的。一开始我们也没意识到,后来发现,有的病人会偷偷抄下所有他能看到的,写在防护服上的医护的名字,还有的病人会辨别出我们的声音,有的会看眼睛认人”。医护人员也一样,在压力很大,很疲劳的时候,“看到比较熟悉,搞笑的漫画形象,大家心里都感觉会轻松一点”。

⬆ 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樱木花道、皮卡丘、杰尼龟、超级马里奥、大力水手,乃至漫游未来的“小灵通”……姚雨濛接到的“创作”邀约越来越多,到后来她自己都有点“害怕”了:“毕竟时间有限,我是个医生,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呀。”甚至是在结束了援鄂任务之后,依然会有护士拿着剩余的干净防护服找到她,请她画画,为这段一生难忘的记忆留下一点纪念。

看到女儿的“作品”,画家姚尔畅则既觉得意外,也感到一种宽慰。“女儿从小十分喜爱画画,虽然后来没有走上艺术的道路,但是以这种方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受到同事们的欢迎是我没有想到的。”他说,“她们医疗队的100名护士中90后的年轻人占了一大半,可以说他们从小就是伴随着这些卡通人物成长起来的,这些象征着可爱,活泼,勇敢的卡通形象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代年轻人精神写照的另一个侧面。”

这些画在防护服上的卡通形象,虽然算不上“创作”,但从某种意义上,却完美地彰显了艺术创作应有的“功能”:为住院病患增添色彩,为医护工作带来乐趣,也为一生难忘的经历留下纪念。

⬆ 卡通形象下写着的“抓住”“稳住”“守住”字样,正是此次医疗队总结出的新冠肺炎诊治三原则的缩写。左起:心内科曹嘉添、呼吸科刘子龙、麻醉科梁超、重症医学科刘凯

“召唤”主题展开幕的时候,刚从武汉归来的姚雨濛还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通过父亲手机发来的现场照片,她看到了《召唤》这幅作品的全貌。在这样的作品中看到“自己”,那种感觉十分奇妙。

对此,父亲姚尔畅的感受兴许更加复杂。“当展览开幕后,我不仅在摄影作品中看到了女儿所在医疗队在武汉一线工作的情况,看到和女儿并肩工作的同事刘凯陪高龄老人看夕阳余晖的那张刷屏照片给做成了大幅装置,还意外地看到这个展览中唯一的一件书法作品将全体上海赴鄂医疗队员名单列为英雄榜。能以这种方式和女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个展览上,我感到十分荣幸,也为女儿骄傲。”

也欢迎您将您所知道的

照片或是画作背后的故事

分享给我们

除了前往中华艺术宫

“召唤”主题展现场观展

您还可以通过线上展厅

在线浏览参展作品

文编 | 秦 岭

美编 | 何亦平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原标题:《你在防护服上画画,画画的父亲在画布上画“你”▸讲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