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嫌弃负面情绪?你一定想不到,它竟有这样的优点……

2020-03-30 16:05
上海

在我们的思维习惯里,总是觉得,出现负面情绪,就应该赶紧消灭它。

其实,每个负面情绪都是进化留下来的优点,如果负面情绪对你没有好处,它早就被进化淘汰了。

负面情绪都有什么优点呢?

比如,我们所有人都觉得痛觉不好,但是,痛会让你本能地规避危险,对痛的害怕让你远离危险源,没有痛觉的生物活不长。

比如羞耻,我们觉得羞耻很不好,会打击每个人的自信心,但是羞耻会让我们奋发努力,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它也会让我们道德更加完善。

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面对同一事件表现出来的情绪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没有必要纠结你跟别人的情绪不同,也不用为自己出现异常的情绪感到不安。

要知道消极情绪有时候也是好的,它代表着你有心、有良知,可以吸取经验规避下一次危险。反之如果在疫情之下,你情绪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很可能才是大问题。

有哪些可以改善自我情绪的好技巧、好方法?

中国人面对情绪问题时,讲究中庸之道,喜欢劝人要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

首先,情绪就是自己,无法抛掉,如影随形,因此要接纳它;

第二,学会自我安抚或者寻求安慰,一旦消极情绪被看见了,它的强度就会下降。

如何察觉到自己的情绪?

又如何理解“察觉情绪”呢?

赶快点击观看第十一期视频吧~

↓↓↓

如何重建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信心和安全感?

疫情期间,大家被迫改变了平时的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范畴,重新认识了自己,很多需求也都被突然唤醒,比如亲情、体会慢生活……

一些人也有了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不断洗手、没有安全感、大量囤积口罩等。

当我们无法控制外面的世界时,学会控制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果你觉得多洗手自己感觉会好点,那就勤洗手,但要提醒自己每次洗手时间不要太长。

另外,要知道特殊情况下自己的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学会接纳,做好自己。

疫情之下,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学习做个会创造幸福的人。幸福其实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有幸福感的人,那你一定能够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疫情期间,有个妈妈讲了她的故事。她原本是一个高级白领,年薪很高,也是个乐天派。疫情期间,她烧坏了三口锅,手上烫了五个泡,但是她很开心,因为学会了好多菜。她的老公表示:你可别做了,咱家厨房感觉天天处在危机边缘,我随时要准备去救灾。看着以前高高在上的妈妈,现在天天在厨房手忙脚乱,两个孩子也很开心。虽然疫情给大家带来了不便,但他们家依然很幸福。

这就是一种能力,当事情不能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把它变得更坏。

最了不起的人不是拥有最好的一切,而是把一切都变好的人。

其次,拥有正能量。做一些让别人也快乐的事情,在助人的过程中,你也会产生很强的满足感,它会反过来增强你的免疫力。

当你自己不开心时,去帮助和自己一样不开心的人,去安抚别人的情绪,及时调整大家的消极状态。

最近网上也会爆出一些新闻事件,有人不配合检验检疫、有人不好好遵守隔离规定…

当自己出现这些不理智想法时该怎么办?

点击观看第十二期精彩视频

帮你控制好自己~

↓↓↓

如何给孩子讲述这场疫情?

突发的疫情将父母与神兽“强行”绑在一起,对大家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其实,这次疫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父母可以和孩子朝夕相处,重新认识彼此。

很多家长有疑问,关于疫情,我们应该对孩子说些什么?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这场公共的危机事件明白,生命是很宝贵的,生命也是需要去维护的。

疫情期间,该怎么和孩子培养感情,和谐相处呢?

首先,关心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应该注意的是采用人性化方式,根据孩子成长中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千万不要让关心变成控制。

其次,对孩子的成长承担责任,在他成长过程中适时引导。

再次,尊重孩子。要明白你并不是爱你想要的孩子,而是爱他本来的样子,学习去爱一个逐渐脱离你控制的人,爱一个重新长大的人。

最后,重新认识孩子。这次疫情给了家长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几个月不间断的观察你的孩子,如果你从你孩子身上发现很多你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祝贺你,你对他的认识又多了一步。

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那么孩子大了后幸福指数会很高,而且抗挫能力强。

学习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

点击观看第十三期视频

↓↓↓

面对他人的痛苦,我们能做些什么?

除了跟孩子相处,我们还要学会与他人、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处。

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很多英雄,除了前去一线支援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平民英雄志愿者,比如小区门口出入帮大家量体温的、登记发口罩的、宣传预防知识的……

然而,我们经常也会看到有人与志愿者发生严重冲突的新闻,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有些志愿者不被大家理解?

好心却不被理解让一些志愿者感觉委屈。

心理学家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人都承担着别人不知道的压力和情绪,发脾气有时不是因为对方做错了什么,也并不是他不领情,只是在那个时机,志愿者充当了一个情绪的堰塞湖。

中国有句古话,施恩不图报,这句话非常有用,作为志愿者,我们只是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要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碰到不那么通情达理的人时,才会有更大的耐心去劝解,委屈情绪也会降低。

另外,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并不是你说了什么别人就要听,而是让别人能听得进去,也就是要先打开对方的情绪。这里有几个小技巧:第一,要有同理心,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其次,语言正向,引起对方的好感。

想要知道第十四期课程更多沟通技巧吗?

关注“上海女性”微信公众号

点击底部菜单栏“趣活动”-“心理公开课”按钮

你想听的

这里都有!

心理公开课已经接近尾声,看看下面的课表,就知道我们已经放出了哪些精彩内容!

这套课程,不会充满难懂的学术语言,也不标榜炫酷的名词。

我们特别邀请的多位心理学资深专家,将以朋友聊天的姿态,春风化雨地跟大家聊聊,近期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讲述当中的逻辑和动因,为大家缓缓解开心结。

除了线上的公开课,当您急需心理疏导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您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上海市妇联妇女维权和心理疏导热线:12338

(周一-周五09:00-11:30, 13:30-17:00)

上海市总工会24小时心理预约热线:12351 转人工服务

上海体育学院上体心理预约热线:65506026

(周一-周五 8:30-11:30,13:30-17:00,19:00-21:00)

18930137615(24小时)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唯尔福妇女儿童心理热线:021-54892515

(周一、三、五下午16:30—21:00)

上海幸福家庭服务中心24小时公益心理抗疫热线:4000120211

在这次疫情当中,很多人开始认识自己,了解家人、周边的人,也涌现出很多平民英雄,他们在帮助别人,奉献自己。不论是谁,疫情之下大家都得到了成长。正如杨绛所说:我们从忧患中学习智慧,从苦难中练出美德。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猜你喜欢↓↓↓

原标题:《很嫌弃负面情绪?你一定想不到,它竟有这样的优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