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与现代农业:从“取一半,留一半”到“送蜜蜂上战场”

齐苗
2020-04-01 11:09
来源:澎湃新闻

一、残酷的蜂蜜之地

“取一半给自己,留一半给蜜蜂”是纪录片《蜂蜜之地》中女主人公哈蒂兹在收获蜂蜜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哈蒂兹和她的母亲生活在北马其顿共和国的一个偏远山村,村子与外界交通隔绝,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她和母亲是村子里仅剩的两个居民。哈蒂兹靠卖土蜂蜜为生,她从祖父那里继承了当地传统的养蜂法,在悬崖峭壁搜寻野蜂并把它们招引到家附近的石壁中筑巢。哈蒂兹在山中巨石上修的蜂巢引领着这部纪录片的两位导演找到了她,也最终成就了这部关于欧洲大地最后一位女性采蜂人的影片。

《蜂蜜之地》中展示的哈蒂兹的生活是清苦却诗意的。镜头中,她用一片叶子将掉在水中的蜜蜂轻轻救起,在晨曦下对着蜜蜂吟唱,蜜蜂在她指尖轻舞,她身上散发着一种力量,总是平静而专注。她家徒四壁,却纯真善良,对自己长年卧床接近半盲的母亲和邻居调皮的孩子都极尽呵护,也不吝与邻居分享自己的养蜂技术。

靠着传统的养蜂方法和辛勤劳作,哈蒂兹和她的母亲勉强过活,平日虽有小争执,但互为依靠,直到邻居侯赛因一家的闯入。侯赛因夫妻二人以及他们的七个孩子,带着他们的牛群游牧到这个村子,他们每日鸡飞狗跳的生活也彻底打破了哈蒂兹生活的宁静。侯赛因希望通过养蜂改善家中困境,却没有听取哈蒂兹的劝告,频繁取蜜以满足收购商的需求,最终他的蜜蜂因无蜜可吃而攻击哈蒂兹的蜂群,导致了双方蜜蜂的大量死亡。

作为一部以自然与生态为主题的纪录片,《蜂蜜之地》有唯美的画面,更有纪录片类型中少见的故事性与精彩的人物刻画。影片通过一个遥远山村中因养蜂引起的邻里冲突,让人们从微观的角度看到,即使在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被现代社会遗弃的小山村中,人类对自然资源自杀式的剥削和攫取依然存在,那里的生活也依然被资本主义市场支配着。

二、中国养蜂人的故事

像哈蒂兹一样放养野蜂的传统养蜂方式,在中国也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自从活框养蜂技术盛行后,这种古法养蜂法也慢慢地被淘汰,只有一些生态环境好、地域偏远的山区还保留着一些古法养蜂传统。与哈蒂兹在石壁上挖洞引蜂不同,国内的传统蜂农们会将树段掏空作为蜂桶,放置到深山岩壁之下,招引野蜂入住,之后再搬到自家房前屋后养殖。说是养蜂,蜂农们对蜜蜂的干涉并不多,他们只是帮助蜜蜂清扫蜂巢,并在它们被其他蜂群袭击的时候协助驱赶。

蜂农招来的野蜂,也就是当地土蜂,它们与本土植物共同进化,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抗病能力强,而且采花能力强,能够采集山区零星蜜源。蜂农们对这些土蜂都是自然放养,这种方式考验蜂农的养蜂经验,也让蜂蜜收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天气好,花期长,花源多,产蜜就多;反之,雨水多,蜜源不足的时候,大量蜜蜂会逃走甚至饿死,导致蜂蜜绝收。较之国内养殖较多的意蜂品种,土蜂产蜜的量很低,为了留下足够蜜蜂消耗的蜜,蜂农一年只取一次蜜,取蜜时也遵循着“取一半,留一半”的准则。

正因如此,古法养蜂的蜂农很少以养蜂为主业,他们多是多样化种养殖结合的小农户,比如在秦岭地区的一些农户,除了养土蜂,还种药材,养鸡,养猪等等。这种灵活性和多样性,对小农户的生计至关重要。尤其在气候变化的当下,受极端天气影响,蜂蜜容易绝收和欠收,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们还能依靠其他生计获取一些生活来源。然而,在当今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下,农业产业链被大资本掌控,这些小农户的生产空间越来越小。

对以养蜂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专业户来说,他们需要更易管理、产蜜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蜂种,这些蜂农大多养的是意蜂品种。意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在上世纪20年代从日本引入国内,它性情温驯,产育能力强,采集能力强,喜好大片集中蜜源,因此许多养意蜂的蜂农会根据花期不同带蜜蜂转场追寻蜜源。但意蜂抗病能力差,尤其容易爆发螨虫,对蜂群危害很大。蜂农需要帮蜜蜂人工除虫,但除螨喷药不当,也容易导致蜂群大量死亡。

采花追蜜,这让养蜂听起来像一个甜蜜浪漫的事业,但靠蜜为生的蜂农们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一方面,中国蜂蜜市场严重的造假问题,使得国产蜂蜜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产生信任危机。一些供货商用从玉米或大米中提取的果葡糖浆勾兑假蜂蜜;除了假蜂蜜,市场上还充斥着使用成本低廉的非成熟蜜制成的浓缩蜜。在许多国家,浓缩蜂蜜是不允许食用的,但在我国蜂蜜标准并没区分开浓缩蜜和成熟蜜。蜜蜂采蜜后,一般需要5到10天的转化期才能酿造出成熟蜜;但市场环境恶劣,再加上定价权掌握在收购企业和中间商的手中,蜂蜜的收购价格极低,即使成熟蜜也卖不到好价格;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许多蜂农不得不在蜜蜂采蜜当天后就取蜜,收购商在收到这些非成熟蜜后再通过浓缩设备进行高温脱水。这种高温法杀死了蜂蜜中的酶成分,使其营养成分大打折扣,但这也延长了蜂蜜的货架寿命,更利于超市销售。另一方面,除了恶劣的市场环境,蜂农们还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大量喷洒,以及气候变化下越来越多的极端与反常天气,都会导致蜂蜜绝收,大量蜜蜂死亡的情况。而当下的疫情对蜂农们更是雪上加霜,许多蜂农无法顺利转场,导致蜜蜂无花可采大量死亡,蜂农们损失惨重。

三、送蜜蜂上战场

在中国,蜂农们的收入来源以卖蜂蜜及其它蜂产品为主,但在一些工业化农业更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出租蜂群为大型种植户授粉,已经成为大型蜂农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注:美国养蜂业高度规模化,拥有4000个蜂群以上的企业和个体掌握着美国一半的蜂群)。美国加州种植的超过40多万公顷的杏仁树是美国蜂农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杏仁树很难靠风媒授粉,必须依靠交叉授粉提高产量,因此每年一月份,在美国加州杏仁树开花时节,大量蜂群会从美国各地运输到此进行授粉服务。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杏仁树花期,有170万个蜂群聚集在此授粉,这占了美国养殖蜂群总数的63%。

近年来随着美国杏仁以相关杏仁产品的热销,加州杏仁种植亩数不断增加,对授粉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出租蜂群的价格能达到两百美元一个蜂群,这能为蜂农带来巨大利益,然而这样的工作环境对蜜蜂非常不利。杏仁树花期早,这就意味着蜜蜂要从冬眠中早一到两个月醒来工作。一旦开始工作,如此多的蜂群一下子拥挤在一个区域采蜜,加剧了不同蜂群间疾病的传播,再加上杏仁树上会喷洒大量农药,这些原因导致了蜂群高于30%的死亡率,就像一位美国蜂农所描述的,“这就像是送自己的蜜蜂到战场。”

过去十年间,因环境恶化等综合原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蜂群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人工饲养的蜂群面临着各种挑战,它们的总量还是处于上升趋势,而世界上还有20000多种野蜂种群,正面临栖息地丧失,蜜源减少,生态污染等威胁,其中许多濒临灭绝。很多野蜂虽并不像蜜蜂一样产蜜,对人类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有研究显示它们传授花粉的数量远比蜜蜂更高,在促进果实生产方面也效率更高。对于某些野生植物来说,它们只能依附当地与它们共同进化而来的蜂种来授粉。比如,有些野花形状长,花蜜藏在深处,蜜蜂无法有效采集到深处的花蜜,只能由当地舌头较长的野蜂进行授粉。这种野蜂一旦灭绝,也会间接导致这些野生植物因无法接受有效授粉而灭绝。

四、与蜜蜂平等共处

蜜蜂对现代农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大规模集约化的农业模式,越来越依赖商业蜂群提供的授粉服务。然而,在这种利润与效率主导的农业发展模式下,与其他类工业化养殖下的生物相同,蜜蜂不再是与我们平等的生灵,仅仅成为人们赚取利益的工具;但《蜂蜜之地》中的哈蒂兹,还有中国的古法养蜂蜂农,却始终都与蜜蜂,与自然平等共处,相互依附,相互馈赠,并各取所得。

《蜂蜜之地》在各大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获得好评如潮,原因之一是在当前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灾难频发的背景下,哈蒂兹从不多向蜜蜂与自然索取的态度,以及其取之有道的生活方式,与过度消费自然资源的现代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警示与反思。

对于我们个人,如果想帮助恢复当地野蜂蜂群,那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田间地头、阳台小院,多为当地的野蜂种植一些本土植物吧,这既为蜂群们建了一个小小的诺亚方舟,又能帮助我们提高农业产量,还能为我们的生活添一些美色,何乐而不为呢?

(感谢两位受访蜂农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how-bees-you-know-are-killing-bees-you-don’t

https://www.thecut.com/2020/01/almond-milk-honeybee-deaths.html

https://theconversation.com/keeping-honeybees-doesnt-save-bees-or-the-environment-102931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bee-economist-explains-honey-bees-vital-role-in-growing-tasty-almonds-101421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