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抗“疫”作品展播 || 手中笔,心中歌——讲述抗“疫”故事

相信春天
文/千江月
我相信 春天也有倒春寒
新冠病毒腾起的毒烟
在祖国大地蔓延
封城 封路 一时上涨的数字攻陷我们的朋友圈
我开始怀疑风 怀疑水 怀疑空气
却从不怀疑春天
听 喜鹊在鸣叫
我打开窗户
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黎明的曙光
这个春天 流尽一生的泪水
守在街口的志愿者
给春天量着体温
又一批白衣天使
和春风一起出发 无可阻挡
全世界的口罩都飞往灾区
火神 雷神 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14亿人民期待东风送来佳讯
我们已经习惯一切从春天开始
口罩
文/千江月
用一层雪的色
堵住夜的入侵
那些带冠的毒
从嘴上的放荡 贪婪开始
让一个干净的春 缄默
方寸间
那些悲伤的泪
流成静音
祈祷逝者
让我们在创口贴的掩护下
深刻地反刍
是谁
封住了我们的嘴
这个春天最美的天使
――献给奉献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
文/千江月
病毒肆虐 面对恐慌 面对灾难
你们义无反顾地写下请战书
你们要冲在病毒的最前沿
用血肉之躯隔断生死的屏障
你们是春天的使者
用生命书写死亡日志
你们似天国盛开的莲花
拯救天下众生
在祥和的万家灯火里
是你们 用爱和奉献洗涤患者的病痛与不安
你们身穿白衣
飞扬在没有子弹的战场上
把病毒隔离在生死之外
你们也是孩子
也是父母
也是每个父母心尖上的宝贝
你们更是华夏最骄傲的儿女
热切的请战书上签上你滚烫的名字
摁下鲜红的手印
我愿意 我报名 我参加
铿锵誓言 义无反顾
向险而行 不辱使命
拯救生命 大爱无声
你们是最美的钢铁战士
用热血与忠诚谱写这个春天最美的乐章
我相信 火神山上 雷神山上
你们是最靓的风景
赶走阴霾 降服疫魔
春天正在赶来的路上
给诗歌带上口罩
文/千江月
每天上涨的数字 锁在眉间
笔尖所有的词汇 都失去魔力
我是诗人
我的诗不能放出火 放出子弹
不能是肺炎的解药
泪与痛 只能在笔尖禁足
沉默 ……
在这个需要呐喊的时节
我只能给诗歌带上口罩
它们与我一样沉默 安静
甚至颓废
不能用诗的平仄 打败病毒
切断流动的疫情
换来治愈的笑脸
我的一首诗 甚至换不来一个口罩
眼睁睁看着举花冠的病毒 招摇
望着窗外 明媚的春光
发现 这么多年
我只是在诗歌中救火
《其后,史说》
作者:刘涛
2020年初春
这片土地突降一场瘟疫
形势何其严峻
很快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
山雨欲来,狂风骤起
江河失色,生死别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一场全民战争的阻击开始
月余,大疫退去
这片土地山河美丽依旧,重现勃勃生机
历经劫难,巍然屹立
艰难困苦,生生不息
也许这片土地从风风雨雨中走来
早已跳出后人复哀后人的周期
以史鉴今,必须记录,留下印迹
这儿有闻令而动的制度优势
有无所不包的治理能力
有爱心涌动的慷慨义举
有迎风漫卷的烈烈旗帜
有幸生长在这个国度
见证此地风景独好
见证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结局
《战疫情诗歌》
攸关
有些时候不可能置身事外
这几日,总是在夜半惊梦中醒来
也许连篇累牍的信息烙印深深
我的心早已在千里之外徘徊
你还在言说自己的故事
我不想再说个人的欣喜悲哀
我想替所有人抱住这个冬季的寒冷
我想替所有人驱散这片天空的阴霾
我不吝溢美之词
我有幸成长在这个时代
我热爱这片土地
我有不变的赤子情怀
这个时刻,我必须担承一个歌者的使命
慷慨发声,激情豪迈
致敬逆行者
湖北,这个名字
让人心绪沉重
似乎它正在酝酿裹挟新的血雨腥风
此刻,谁还艳羡南国早春的草长莺飞
逃离险境的步履匆匆
谁人不爱风花雪月的滚滚红尘
希冀生命时光永恒
即便没有自由
即便划地为笼
但总有人逆流而上
在生死抉择面前,忘死舍生
没有光,他们愿意燃烧自己,烛照别人
没有暖,他们愿意传递体温,抱紧寒冷
疆域失血,他们用躯体支撑
浊浪滔天,他们在砥柱洪峰
华夏有幸,中国坚挺
逆行者,你们正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良知
也许善与恶根本无须惊天动地
凡人凡举也可创造人间奇迹
这个时刻,不用大义凛然
只需家与国站在一起
这段日子
一些信息总让我热泪盈眶,情不自持
那是慷慨解囊
从未想留下名字
那是甘心浴火
把热血与华年献给深爱的土地
也有一些信息
让我心痛,心生忿意
那是恣肆游荡
牵动无数人匆匆足迹
那是对这场梦魇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狭隘无知
这场战役,攸关你我
是一次检验关,是一块试金石
但愿我们都称出自身合格的份量
交出一份满意的答题
路远心不远
——写在防控包联点
驱车疾驰
远离闹市
扺达都市一隅
这是我的包联点,我的阵地
没有都市的嘈杂喧嚣,灯红酒绿
这儿周遭杂乱,道路逼仄,建筑斑驳
象被都市遗弃的孩子
也许它有着自己的生活
看大野辽阔,听鸟声稠织
它自得其乐,习惯了不被惊忧,乐不可支
它真是幸福的
它的喜悦不用言说
它的苦痛总被记起
一场瘟疫
让我想到同甘苦,共休戚
社区书记来了,街道主任来了,市区领导来了
越是偏远,越是优先提及
这是城乡结合部
象我的老家,让我亲昵
我会温情走进这片泥土
带着料峭风中报春的讯息
与冠状病毒对垒
和谁交锋
对手遁于无形
即便豪气冲天,力可撼山
也只能煎熬硝烟中的些许宁静
我知道,对手正在悄悄潜伏
睁大一双狡黠恶毒的眼睛
伺机而动,伺机而乘
我知道
危险时刻随时到来
只有仔细找寻蛛丝马迹,殚虑竭精
目前,还能做得
把战壕再挖深一些
把弹药再补充足够
秣马厉兵
我有足够的耐心
打一场阻击
发起决战的最后总攻
致防疫前线的基层干部
南环小学 李萌
历史的时钟旋转到2019年的冬天
在中国南方的湖北武汉
燃起了新冠肺炎的硝烟
肉眼见不到的病毒
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击倒了人们成千上万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
乡、镇(村)、街道(社区)全民皆动
冲锋在前,不畏艰难
他们没有防护装备
冒着危险行走在防疫前线
走访辖区住户
建立各级档案
排查武汉返沧、旅居武汉人员
及时消除“隐患”
实施隔离走在前
迎寒风,冒雨雪
守卡口、测体温、防疫知识做宣传
几过家门而不入
带病坚持率先垂范
刚做完手术的社区书记甄洪月
忍着病痛走在疫情防控的前沿
还在病中的社区干部于代英
毅然调快了液滴
每天行走在疫情一线
各自为战又携手并肩的社区两书记
模范夫妻王思超与朱冉
时刻牵挂着居民的安全
……
人民基层的好干部
他们舍下年幼的孩子
暂别患病的父母
只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忘记了小家忘记了团圆
一心战斗在这场战役最前线
把爱心和平安注满人间
自我隔离简史
文/婧芩
今年春风来得会迟一些
在他们的悲伤难以描述的此刻
在迟暮的英雄重新披上战袍的此刻
千千万万种子埋藏在泥土里
等待春风吹醒的时刻
黑夜与光明需用生命隔离
生死之间需要口罩护目镜隔离服隔离
死亡暴涨的深渊
幽灵昂起头颅待春风吹拂
活着的都已潜入底层
用腮呼吸
像鱼
一呼一吸一呼一吸
一呼一吸一呼一吸
呼出水晶一样的孤独
呼出海水一样的胆汁
在弯曲中囚禁的自己
在变异中充满裂缝的灵魂
需要光线的银针去缝补
绝望的裂口
直到没有疼痛,没有呼吸
直到血肉模糊
直到灵魂找不到记忆中的渡口
他们死了
他们替我们死了
我们活着
我们替逝者活着
我们是行走的墓碑
我们是沉默的墓志铭
力 量
作者:肖立国
疫情就是命令
新冠病毒就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形势何其严峻
一场人民战争悄然打响
出征仪式上
高高举起的拳头
凝聚成一种力量
那是一种
越是艰险越是向前冲锋的力量
总书记说了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全民上下闻令而动
战斗的号角骤然吹响
白衣天使组成一支支生命的“敢死队”
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武汉
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四面八方
在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他(她)们不懂得啥叫惧怕、啥叫退缩
只知道
剑已出鞘直入病魔的心脏
那就是一种力量
撕开黑暗与恐惧
迎接他(她)们的必将是黎明的曙光
李文亮、刘智明、夏思思、李弦……
还有那么多叫不上名字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
他(她)们再也不会醒来
战场上倒下的一具具躯体
竖起的却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他们的灵魂都散发着芬芳
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这个春天更不会忘记
那些感天动地的英雄呵
你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曲壮歌
成为这个季节最温暖的感动
这种感动,叫做力量
众志成城,攻克时艰的人民力量
这种感动,叫做力量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
我骄傲,运河卫健人
作者:孙洁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除夕的饺子马上上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响应,集结号突然吹响。2020 这个鼠年春节,注定了它的不平凡,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份沉甸甸的寄托和期望,书写着运河卫健人坚定的信仰,爱岗敬业的精神,自我牺牲的品格。
运河区作为沧州市的主城区,集合了政治、文化、医疗、商贸,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入城公路、进市高速、长途汽车站、大型商场超市、医院、娱乐影视……防控压力排山倒海。紧急通知,医务人员停止休假,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上岗。转瞬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组织调度下,运河区布下了狙击疫情的天罗地网。疫情当下,医护当先。此时此刻运河卫健人员,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义无反顾的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舍弃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在危机四伏的高速卡口检查监测,重点人群隔离流调,公共区域重点场所消杀,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咽拭子采集,加班加点赶制抗疫中药茶包……没有了大年夜的守岁,没有了年初一互道新年好的喜悦,只有那指挥部彻夜不熄的灯,各部门穿梭不歇的脚。喉咙喊哑了,脚底板走木了,却还是高速运转的大脑,丝毫不敢懈怠的守候。“防护服、护目镜、N95 医用口罩……”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应急储备变得无比珍贵,大量的需求、有限的运力,生产渠道的阻滞,一度让防护物资紧俏。为了节省物资,我们工作人员一套防护服从早穿到晚,不吃不喝只为不去厕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冲锋号吹响、当抗击疫情的召唤传来,“我上,我上,我上……”平常时候应急演练从容淡定的操作突然变得有些生涩,真的不是不紧张啊!防护服里罩着的也是一颗平常心!打给父母、亲人的电话中“我没事,放心吧,好着呢”背后,其实真的不是无所谓,但又何必要让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童、牵肠挂肚的爱人再平添一份担忧和焦虑呢!挂断电话的瞬间我会泪奔,转身前行时,背影里也写着“我想你”。但是我不能停下脚步,抗击疫情的战场还需要我,我得去。
隔窗望去,路边的草地上开出了迎春花,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真的来啦!一群父母、儿女、姐妹、兄弟,一群普普通通的卫健人,为了运河大家,义无反顾迈出自己的小家,我们不是天使、也不是英雄,但是我们敢于自豪地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在社会最需要的时候,我们来啦”!我骄傲,我是运河卫健人!
战友在武汉
作者:肖立国
庚子年正月,为躲避疫情,除了值班外,更多的时间我便宅在家中足不出户。早春的阳光照进来,暖融融的。这个时候躲进书房或捧书而读或伏案沉思抑或回忆过往,成为逃避生活中一切烦闷、愁苦的庇护所,也因此少了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焦虑与恐惧。
从书橱里翻找出一本相册,边角已有些磨损。那是2003年9月,我到山西临汾参加第七届全国公安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山西采风时留下的纪念。其中一张合影,在山西吉县壶口瀑布拍摄的。记得当时是河南省消防总队宣传处的建国兄提议,让我们全国消防的同行们合个影吧。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我们一行十一人有来自北京、河南、山东、河北、重庆、湖北、陕西等部分省市消防总队、支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大家一字排开在瀑布面前站定,随着“咔嚓”一声,岁月的年轮将我们那些朝气蓬勃的年龄定格在十七年的那个秋天。远处青山连绵,身后黄河咆哮,瀑布飞流直泻,气势磅礴壮观。十一人里有两位女性,她们俩分别来自鲁鄂两省。我看到了她。哦,璐欣。当年武汉市公安消防支队的一名宣传干部。
在一周的培训学习中,建国兄成了我们消防系统的“班长”。班里年龄最小的就数璐欣了。她人长得娇小秀气,举手投足温文尔雅,一颦一笑闪现出些许的“孩子气”。班长说璐欣是我们的小妹妹,大伙儿一定照顾好她,并“钦定”由山东总队的杨参谋杨姐格外关照着这个大家眼里的小妹妹。“谢谢康大处长,不,是康班长对本战士的亲切关怀。”话里话外的调侃里,璐欣也彰显了一股帼不让须眉的豪爽性情。
培训学习结束的那天晚上,退掉宾馆的自助餐,建国兄带着我们一班的人到外面的酒店喝了个“不醉不归”。这是最后的一顿晚餐,大家喝了不少酒,心里有些难舍的伤感。“明天我们就各奔东西了,真是有些舍不得大家,舍不得你们这些哥哥姐姐,”说着说着,璐欣的眼圈红了。那一刻我真没想到,一个娇小柔弱的女孩居然也举起了酒杯,一饮而尽。一向不喝酒的我,在璐欣和众战友的面前,显得竟是那样的扭捏与小气。“瞧,咱们的欣妹妹都喝酒了,”北京的战友刘林举着酒杯冲我使个眼色说。我知道他用的这是激将法。一杯啤酒,这是我的酒量,再有限不过了。我不忍心扫大家的兴,在刘林的“怂恿”下,倒上一杯啤酒,我壮着胆子举了起来。半瓶啤酒下肚后,满脸通红,浑身火烧火燎的,腾云驾雾一般晃晃悠悠的站不稳了。不怕大家笑话了,这就是我真实的酒量。我拿起酒瓶再要倒一杯,让璐欣抢了过去。“看这样子肖哥是真不能喝,就别再让他喝了。”那次告别宴,璐欣为我解了围,还和我合了一张影。我从心里挺感谢她的。
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我们那个培训班的战友相互都有联系。每年元旦我总会收到来自武汉的贺年卡或是明信片,是璐欣寄给我的。那一行隽永、秀气的文字,带给我的是一种问候,一种战友情的温暖和感动。2005年我转业离开了消防部队,和之前很多外地的战友失去了联系,这也包括璐欣。
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我每天都关注着新闻报道。这时我想起了叫璐欣的战友就在武汉。璐欣,她还好吗?我急切地想找到她,却无从找起。大多的战友都已转业地方,我想璐欣也一定是离开了部队。值班那天,我在网上浏览着武汉的有关消息,无意中发现了璐欣的名字,在武汉市直某部门。我在心里肯定地说,此璐欣一定是我寻找的已经失联十五年的战友。“您好,我想找一下璐欣。”我兴奋地抓起电话打给武汉那家机关单位的办公室。对方接电话的是个女孩,她告诉我璐欣不在,她们单位的人都下到了基层社区。我说我是璐欣的战友,麻烦你告诉我璐欣的联系方式好吗。她说她们领导的电话不能随便告诉别人。无奈之下,我只好告诉她我的电话,让她转告璐欣能和我联系。
半小时后,我的手机响了,一个来自武汉的号码。“肖哥,我是璐欣!”“璐欣,你还好吗?”“我挺好的,肖哥,你也好吧?”终于找到了久违的璐欣,电话那边的声音有些沙哑,能明显地感觉到她的疲惫。知道她那边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我不忍心打扰她,告诉她多防护,多保重身体。挂掉电话,我和璐欣互加了微信。她给我发来一张照片,那是她带着口罩和手套在社区排查的工作照。璐欣告诉我,武汉市的机关干部都下沉到了一线,看到全国各地驰援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救治了那么多的家乡人,真的好感动!武汉不孤单,武汉坚强一定会挺得住,一定会战胜疫情的!
璐欣在微信中告诉我也要做好防护,保重身体。“决胜疫情,战友再聚,加油!”璐欣回复我了一个OK的表情。
战友安好,不再打扰,我收起了手机。我默念着,疫情总将败阵而去,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春花烂漫,山河无恙,天下康宁!祝福战友,祝福武汉!祝福中国!
那顽强的一抹绿
作者:张艳
没有想到2020年的春节是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度过的。我设想过很多种今年春节的过法,万万没有想到安安静静地待在家这一种,生活中的意外总是让人措不及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让国人对自然对生命对遵守法则重新认真地审视了一番。在疫情来临时,我们每一个人从开始的慌乱、不知所措,到慢慢地放下心来,静守,不添乱,暗暗给前线的医务英雄们加油。
从大年三十开始已经有八天没有下楼去了,冰箱里的食物在渐渐变少,当吃完最后一颗鸡蛋时,我开始发慌,从厨房里翻来翻去,还好,米还有两袋,十公斤的,面还有两袋半,五公斤的,这稍稍让我松了一口气,橱子里的黄豆黑豆绿豆红小豆一应俱全,我这平时不怎么囤货的,竟然为自己的这次英明决策暗暗叫了一声好。把豆子拿出来,使用我的看家本领,生绿豆芽和黄豆芽。
怀念过去的每一个春节年假期间,快乐的找食儿、做食儿的旅程。香芹、豆干、包菜、红白萝卜、红白葱头、青蒜香菇蜇头,或切块或切丝或切片地跟牛肉猪肉羊肉一顿煎炒烹炸。每天吃得肚子都是撑的,似乎打个嗝儿都要漾出来,是真吃饱了,可这饱是透气的,有空间的,看着各种食材还是要想着什么的。
想什么呢?先蒸一锅豆包,再蒸大馒头,而且一定要在馒头上点上红点。白白胖胖的藕切成片夹了肉馅,炸成藕夹,空口吃腻了再煮汤。成块的腊肉腊肠,薄薄细刀切了,上屉蒸,红的瘦肉泛着油亮亮的光,肥的腊油则透出半透明的光泽,夹进烙的发面饼里,咬一口,嘴角都流油,忽然间幸福得呀!
这样一般是到了大年初三,自家的吃腻了,就该串亲访友了,亲戚朋友们好客,再带几样自己拿手的好菜去给亲友尝尝鲜,看亲友们大口地吃着,赞美我的手艺真是开心。若再闲点,更远处去吃食儿,去找食儿,找美食的快乐就在于,不确定性和惊喜,四川的麻辣、皖南的香酥、东北的咸鲜,那是可着劲地找啊,吃啊,自己的世界也就大了很多,精彩了很多……
今年特殊时期的不同,让我更加珍惜,原来国家的安定健康才是我们每一个小小个体的保障,没有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白搭。
吃了两天的绿豆芽和黄豆芽后,我又开始了在厨房里的搜寻。
在纸箱底发现了几个瘪了的土豆,显然是早先买回来时放在箱子里忘了吃。土豆似乎并不在乎,落在箱子一角,兀自干瘪下去。这么难看的土豆,以往肯定会拿起丢到垃圾桶,可现在不同了,丢了,今天的午饭就没得下锅,那就要下楼去,下楼的结果就是走楼梯去菜店,和陌生的人接触,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意味着有那么一点点的风险。再说了,土豆难看就难看吧,毕竟我从来不是以貌取菜的。用去皮刀轻轻地刮去蔫了的土豆外皮,里面水润润的,显出土豆本身的浅黄色。几只非常能忍耐的土豆。
在我的老家,红薯和土豆是最贱命的物什,每年秋天,从土里刨出大嘟噜串的红薯和土豆,先堆在墙根下晾上几天,晚上饭毕会在大锅里煮上一锅尝尝鲜,这时的红薯是最不好吃的,水太多,一点也不甜,土豆倒是面得很,就是有点糊嗓子,煮着吃多了,实在受不住,我们会变着法子弄得土豆好吃,比如把土豆压成泥,掺点盐、葱花和玉米糁子,在锅里煎成一个一个的土豆饼。或者在堂屋做完饭的灶间埋进尚有红灿灿火星的草灰里,再压拢一些干草。晚上做作业累了,一提鼻子,灶膛里传出焦香土豆甜丝丝的味道,冲得鼻子直痒痒,饿劲上来了,迫不及待地扒出土豆,捣换着手,掰开,往嘴里填,香得呀!
大部分的红薯和土豆则存储在地窑里,以备接下来的一冬一春。来年再种下去,长好了,也就再刨,再吃再储存到下一冬一春。往往复复,它们成了自己的家人一般,既是饭又是菜。
除了红薯和土豆,好像还找不出别的这么实在的东西了。真是耐存又皮实的菜。真是一段让人难忘记的老时光。
此刻,手里拿着瘪瘪的几只土豆,仔细看,发现有两只在褶皱不起眼的地方已经开始变青,有小小的鼓包——它们发芽了。我知道土豆发了芽是有毒的,不能再吃,从没有多想过。今天,在国家正处于打赢疫情战斗的关键时刻,它们的发芽,让我猛然想到,这朴实的,忍耐的土豆,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在离开了土地,在仅有的一点生存条件下,在城市的一角,竟在努力积蓄力量,变成青绿瘪瘦模样,执意地孕育芽苞,坚韧地,默默地,为的是有朝一日,让我翻找到它的一刻,成为它的生命有所意义的见证者。
我把青绿有着芽苞的土豆切成几块,放进青釉的托盘里,添上一点点水,不几日,就会蓬勃着生长枝叶,开花。
它们会成为2020年的春节最为顽强的一抹亮色。
展现人间美好
激励战“疫”斗志
运河加油
来源:区文联

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原标题:《文艺抗“疫”作品展播 || 手中笔,心中歌——讲述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