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男子气概是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实习生 杨芷彤 综合报道
2020-03-24 10:36
来源:澎湃新闻
镜头之下,男性不再以单一的形象来呈现自我。(00:46)
当女权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身边的男性?

日前,摄影展《男子气概:通过影像解放》正在英国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举办。作品中诠释了“男子气概”从1960年代至今是怎么被塑造、理解及呈现,一共展出了300件由50位摄影师拍摄的作品。

巴比肯艺术中心视觉艺术负责人简·艾莉森(Jane Alison)说道:“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20世纪摄影领域领军人物的作品,同时还展示了新时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期望通过这次的作品呈现让我们对男性的形象有不一样的看法。”

摄影展中一共分为六个主题:打破原型、男性秩序:权力、父权与空间、家庭和父爱、同性恋者的男子气概、重生的黑色躯体、女人对男人:颠倒过去。虽然作品横跨了半个世纪,但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即颠覆或超越传统观念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

以下为译者选择其中的一些作品做简略介绍:

摄影师托马斯·多尔扎克(Thomas Dworzak)在阿富汗拍下的照片。士兵们手牵着手,以花或兵器作为道具,眼睛涂上了黑色眼影。这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形象。

Thomas Dworzak,2002,德国摄影师

女性摄影师卡伦·克诺尔(Karen Knorr)的系列作品《绅士们》。这些照片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伦敦俱乐部中拍摄。这些俱乐部只有男性可以加入。她希望通过作品来揭露长期在父系社会中有着霸权的男性,是如何与白人、财富和特权紧密相连,借此来讽刺当时的英国社会。

Karen Knorr,1981-1983,德国摄影师

下面这幅照片由凯瑟琳·奥皮(Catherine Opie)于2008年拍摄。图中被摄对象为一名橄榄球运动员。照片中的他有着一头与他的职业不符的及腰长发。不羁的表情配上如瀑的长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Catherine Opie,2008年,美国摄影师

展览的其中一个主题将焦点投射在家庭中的父亲形象。摄影师杜安·米哈尔斯(Duane Michals)拍摄了系列作品《浪子回头》(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1982)。这是一组连续的五张照片。照片中的父亲为了遮掩赤裸的儿子,选择一件件地脱下衣物给儿子穿上。在过程中,父亲逐渐变得赤裸、脆弱及羞愧。

到了最后一张照片,他无声地拥抱着已经穿戴整齐的儿子。

Duane Michals,1982,美国摄影师

日本摄影师Masahisa Fukase在上世纪70年代用相机记录了他的家庭,这系列作品名为《家》(Family)。他试图玩转传统的家庭合照。除了有他的家人以外,他还在照片中加入了半裸的演员和舞者。作品的效果是有趣的,但同时也是令人不安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Masahisa Fukase,1971-1989,日本摄影师

同样是亚洲摄影师,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印度裔摄影师苏尼尔·古普塔(Sunil Gupta)开始接触摄影。他注意到了同性恋这一群体,并拍摄了系列作品《克里斯托佛街》(Christopher Street)。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一群纽约的同性恋者直面镜头摆出不屑或挑衅的表情,仿佛在挑战那些反对他们的人。

Sunil Gupta,1970年代,印度摄影师

10年以后,苏尼尔·古普塔(Sunil Gupta)来到了家乡印度新德里拍摄同样的主题,系列作品名为《流亡》(Exiles)。但这次的主角在社会上找不到一个可以识别的位置,他们脆弱且敏感。在压抑的氛围中显得无处可依。

Sunil Gupta,1980年代,印度摄影师

展览中汇集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男性形象。柔情似水亦是、刚强果敢亦是。所谓的“理想型”不过是对男性的一种束缚,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能包涵各种人格的个体。镜头之下,男性不再以单一的形象来呈现自我。也许这个自我不符合社会的预期,但却是真实,而动人的。

展览信息:

地址:Barbican Art Gallery. Silk Street, London EC2Y 8DS.

时间:2020/2/20-2020/5/17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