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船建学院:防疫科研两手抓,有条不紊进行实验室复工

2020-03-16 13:22
上海

船建学院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大量国家科研任务,有着严格的时间节点要求。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实验室即使春节期间也紧凑安排布置各项科研工作。如水下工程实验室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即将于2020年上半年迎来项目里程碑——样机海试,实验室全体上下争分夺秒开展工作,逐日规划了春节直至海试的工作。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和严格的防控要求,导致大量需要样机集成调试和试验工作难以按计划进行,严重影响项目推进。为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完成,项目负责人在学校学院支持下积极主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准备。

“1月18日左右我们已经察觉到疫情的苗头了,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预想到了要买口罩等防护设备。”水下工程党支部书记吴超说。“最担心的是疫情会影响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进度。”春节期间,实验室紧密关注疫情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署复工工作。在积极稳妥准备后,第一时间就向学校提交了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运行申请。

2月10日,基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疫情防控保障并且面临紧迫的科研任务,水下工程实验室获得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复工批准,成为春节后学校首个复工的实验室。

时间紧、任务重,同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船建学院实验室工作是如何顺利开展的?

提前研判,预备“三二一”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实验室恢复运行工作,学院制定“三早、二迟、一禁止”要求,要求各个实验室应积极做好恢复运行前的准备。

早评估,学院制定并适时修订疫情期间人员进出管理、实验室运行管理等一批疫情期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有效指导了各个团队和实验室尽早评估任务状况与调整工作安排。早部署,学院在防疫物资准备、消毒作业要求、人员出入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准备工作早启动。早到位,复工伊始,学院对实验室的各项检查督促支持服务同步到位。同时依据实验室的工作进度要求,对于实验室提出疫情期间开展工作遭遇新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基本做到困难不过夜,有力保障了实验室工作逐步恢复正常。

学院严格把关,推迟对时间节点要求不敏感的试验任务。推迟安排没达到条件的实验室的复工任务。同时,严格禁止学生在未得到学校相关通知前直接参加实验室人员聚集的科研工作。

充分保障,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

早在疫情前期,为了保障复工条件,学院、实验室在春节期间不断地与相关部门沟通物资需求,并在复工之前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及时采购到了消毒液、体温计、酒精、口罩、、紫外线灯等一系列复工所需的防护物资,同时安排专人对实验场所进行消毒等防疫工作,为到岗教师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实验室设立了人员身体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对每位申请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行动轨迹进行排摸,安排专人在实验室入口负责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学院疫情防控监管小组可自动获知相关信息,严格筛查人员行程与身体状况,保障每个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是“绿色”的。

考虑到防疫要求,实验室推行错峰上班,提前下班,吃饭分时。同时考虑到办公室人员多,实验室调整了室内人员容量,每个办公室不超过3个人,隔位而坐。

在全方位的保障下,虽然仍然面临外部配套支持不足的问题,但是实验室复工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状态,总体上能够保证防疫科研两不误。

实验室复工有条不紊,科研工作争分夺秒

目前,学院的水下工程实验室、深水试验池、拖曳水池等实验室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每天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教师员工已达30余位。

与此同时,土木工程实验室、风洞循环水槽、空泡水筒等实验室正处于复工的申请和准备过程中。尚未复工的实验室也已布署设备研制开发、试验方法改进、试验准备、疫情防控条件下实验室教学工作的策划和准备等工作。即使无法前往实验室现场,各实验室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仍然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态势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中。

“解决困难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强项。”科学研究和安全防护都是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但疫情突如其来,实验室教师短时间内面临着难度更大、要求更严的科研和防护双重任务。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实验室的广大教师是有责任感的一群人,他们正是用责任感来实现按时完成项目和符合防疫要求之间的平衡,尽职尽责,默默坚守。

供稿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