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信心角度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社会不仅需要与病毒作斗争,还需要经历一场经济“战疫”的大考。中国经济要在疫情考验下继续实现较快速的健康发展,需要广泛调动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寻找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中小微企业也必须以坚强的韧性顶住重压、重焕生机,才能稳住经济,稳住就业,守护民生。
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中小微企业在重大突发事件之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特征。所谓组织的韧性,指的是尽管处在逆境,组织仍然能够吸收压力并保持或改善其运营的能力。然而,中小微企业往往表现为规模小、资源缺乏,在重大不确定性来临之际更加脆弱。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小微企业提高韧性唯一可靠的内在来源就是其创新精神,即企业家精神。因此,全面了解疫情下中国中小微企业家的经营状态及其信心态度,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纾困政策,迫在眉睫。
一、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研
为准确估计疫情对经济和企业运行的影响,了解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课题组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晓波教授牵头,于2月10日起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专项调研,基于工商注册数据随机抽样并对2017-2019年间已完成访问的企业进行追访,截至2月17日共完成样本2701份(其中ESIEC代表性样本2344份,主动受访普通样本357份),回收样本行业分布在行业层面上对中国中小微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与企业经营数据相匹配,能开展企业疫情前后的运营状况比较,有助于较为准确地分析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2020年专项调查种成功访问的2344个ESIEC代表性样本企业覆盖农业(8.77%)、轻工业(10.87%)、重工业(5.62%)、商务服务(27.5%)和居民服务(47.24%)五大类行业(参见图1)。
图1 受访企业行业分布(按五大综合行业类型分)。
本次调研回收样本覆盖北京市(3.67%)、辽宁省(10.43%)、上海市(15.2%)、浙江省(10.66%)、河南省(23.93%)、广东省(21.73%)、甘肃省(14.38%)合计7个省和直辖市(参见图2)。
图2 回收样本在7个省和直辖市的覆盖情况。
受访者中,创业者(主要指董事长)占全部受访者的41.11%,其他各类管理者(包括总经理、董事或副总经理、财务或会计负责人、业务(销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等)占受访人数58.89%(参见图3)。
图3 受访者在企业中承担的职位情况
二、从企业家信心的角度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为了了解企业家面对疫情时的真实感受,我们在问卷里请企业家就他们对新冠肺炎的四方面感受评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包括:
(1)焦虑程度(0分指一点不焦虑,10分指非常焦虑);
(2)害怕程度(0分指一点不害怕,10分指非常害怕);
(3)担忧程度(0分指一点不担忧,10分指非常担忧);
(4)乐观程度(0分指非常消极悲观,10分指非常积极乐观)。
以下研究结论是基于五省两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和甘肃)调研的结果,重点关注疫情后企业家视角下的经营状况和态度。从企业家信心的角度看,此次新冠疫情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是直接而剧烈的,但总体而言仍然可以谨慎乐观:高层管理者虽然不免焦虑和担忧,但并不恐惧,特别是浙江的企业家们,尽管身处疫情严重地区,却依然保持淡定和积极;从行业看,尽管新冠疫情让服务业进入了寒冬,服务业的企业家们依然表现出最乐观的心态。
调查发现之一:创业者虽然焦虑却不畏惧
调查显示,疫情之后,创业者(董事长)和非创业者(高管)普遍体现较高水平的焦虑和较低水平的乐观值。其中,调查显示50.78%的创业者认为无法按时到岗的员工数量占比达到30%以上,创业者感到企业员工工资支出(45.22%)和租金支出(56.35%)是企业主要的压力源。65.48%的创业者感到企业存在现金流短缺,50.21%的创业者认为企业现金流仅能维持三个月不到,48.79%的创业者认为未来订单会减少。
我们比较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面对疫情的态度,按照1-10分来评价,创业者在焦虑、害怕、担忧和乐观四个方面给出的评价都不如高管群体,虽然创业者和高管都表现出无差异的焦虑和较相似的乐观态度,但是在害怕和担忧方面却与高管有截然不同的反映,“毫不畏惧”在创业者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参见图4)。
图4 创业者和非创业者面对疫情的态度差异
调查发现之二:广东地区企业家更为焦虑,浙江地区企业家心态淡定
2020年专项调研样本,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甘肃、河南和辽宁等地区。调查显示:广东地区企业家对本次新冠疫情的焦虑和害怕情绪最为浓烈(统计上也显著),这可能与上述地区2003年经历过非典疫情相关;浙江虽然是本次新冠疫情的重点区域,企业家的焦虑情绪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却并不明显,反而显得相对平和(参见图5)。
图5 七个省和直辖市的企业家焦虑评价。
从乐观程度看,来自辽宁和甘肃地区的企业家乐观自我评价最高;来自北上广的企业家则显得不那么乐观;虽然浙江已经成为疫情的重点地区,但企业家们的乐观程度比北上广三个地区显著要高。这可能与长三角良好的营商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新冠疫情影响之下,浙江省各地市双管齐下,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输入扩散的同时,也陆续出台相应措施扶助当地企业以减轻疫情对企业造成的负担,给予企业家相当多的信心;而面对困难局面,浙江企业家也显示出足够的韧性(参见图6)。
图6 七个省和直辖市的企业家乐观评价。
对比疫情前后的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北京地区企业家信心受挫最为显著,广东和上海地区的企业家在信心值上的波动也较其他地区明显。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三地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无疑更高,对经济波动也更敏感;相对而言,浙江地区企业家在疫情前后却能保持较好稳定性(参见图7)。
图7 疫情前后七个省和直辖市的企业家信心/乐观值的变化。
调研发现之三:面对寒冬,服务业企业家虽然焦虑却依然乐观
从企业家评分看,轻工制造业(6.29)和居民服务业(6.22)企业家焦虑值最高;农业企业家的焦虑、担忧和害怕“值”最低;来自服务业(包括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的企业家则表现出更高的担忧害怕值,对未来的乐观值却也最高(6分以上)。
我们保留了受访有效样本中占比1%以上的行业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同行业企业家的焦虑和乐观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不焦虑的且与其他行业在统计上也有显著差异的是房地产业,这场发生在假期里的疫情与房地产的消费周期尚没有造成实质的冲突;最焦虑的是直接受到疫情影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假日里最为火爆的住宿餐饮业一下子冷却下来,进入了寒冬。从乐观值看,对未来最不乐观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家们,可能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压力,创新企业家们的内心也感到冰冷起来;尽管直接受到了疫情的冲击,教育行业的企业家在焦虑之余对未来却有着很高的乐观值,加之疫情催生了大量的线上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对未来有很高的乐观值;而疫情之下全民健康意识迅速增强,这对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企业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参见图8和图9)。
图8 疫情发生后14个行业企业家的焦虑评分
图9 疫情发生后14个行业企业家的乐观评分。
三、对策与建议:稳住中小微企业,首先要安中小微企业家的心
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此次新冠疫情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企业家的信心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家们,提升中小微企业的韧性,依靠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家的韧性。关于中小微企业家的信心重塑,我们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多措并举、加大疫情后服务业振兴,重塑企业家信心。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部门。服务业健康发展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2019全我国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对于服务业既是“危”也是“机”。一方面,疫情带给许多服务行业企业“蒸发式”的打击,一些服务型企业几乎难以支持;另一方面,疫情也催生了许多新式的服务业模式,进一步加速了线上线下服务业运营的融合。
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除了出台普惠的扶持政策,还需要围绕服务企业的特征提供特定的短期和长期政策。短期政策的重点是要切实缓解企业用人成本和减免服务企业租金压力,并能够让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实质受惠;长期来看,则需要规划和制定疫情后更为广泛的消费鼓励政策,进一步提振服务业企业家的信心,稳住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第二,确保创新投入稳定增长,重塑技术创新型企业家信心。创新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构筑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疫情之下,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自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家对未来表现出最不乐观的态度,而这一领域的企业家往往又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面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及其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在制定短期普惠经济振兴政策的同时,仍需重视促进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的长期稳定实施,发出明确的信号,以切实提振技术创新型企业家信心。
第三,着眼长远、进一步稳定和提升中小微制造型企业家信心。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现实困难,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缓解疫情压力的扶持政策,但大多有其适用条件和时效性。数据显示,制造行业企业家目前不比服务行业企业家焦虑,但他们对于未来的乐观值也不如服务企业高,其中一大部分仍对未来订单的稳定性表示没有信心。要进一步稳住制造型企业家的信心,不仅需要使短期政策落到实处已解决眼前的困难,还应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制定工作,在长期确立鼓励实业经营的创业行为,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呵护实业型创业者的积极性,为制造型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坚定实业投资的信心。
企业家们就是这样一群敢为人先、不惧挑战的人,他们从不会墨守成规,面对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却依然矢志不渝。疫情之下,在山穷水尽处追寻柳暗花明时,不正是企业家精神最真实的写照吗?
(更完整的分析见即将出版的《产业经济评论》杂志2020年第2期相关论文)
(作者金泉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李辉文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区域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庆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电子商务系副主任,马文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