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接龙⑩|封城后的居家日常:快被5岁的娃“玩”疯了

瞿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020-03-10 16:03
来源:澎湃新闻
习习妈妈说,困难面前,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视频编辑:吴佳颖 实习生 程暎(01:59)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下,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无奈与抗争,都是一份独特的命运体验。 《@武汉——抗疫故事接龙》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以新闻人物报道接龙的方式,记录正在武汉与疫情搏斗的人们,呈现出相互联系的他们在疫情之中的经历、心情与感悟,以及面对生命考验的自我重建。

看到武大早樱绽放的消息,华科人也都掂记着东九楼前大片的紫玉兰是否开放。

设计师慧子在2月底设计了一条以华中科技大学玉兰花为主题的项链。慧子的先生,曾在华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他是2016年毕业的。

与华科结缘的还有习习妈妈,她2017年开始在华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做博士后。

设计师慧子在2月底也设计了一条以华中科技大学玉兰花为主题的项链。 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2001年我跨越大半个中国,从山东来到武汉读大学,在这里读书、恋爱、成家、工作,武汉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故乡。这一次我想陪她共渡难关。”

习习妈妈是山东日照人,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但由于疫情,两张机票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买了又退,退了又买,最终在封城前一天退掉了。

这一个多月里,她亲眼见证了灾难中的绝望,也在一份份关心和鼓励中重拾信心。

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像往常一样,习习妈妈在2019年12月11日就早早买好了回山东的票。每年寒暑假她会带丈夫和孩子一起回老家,冬天过年、玩雪,夏天爬山、看海,已经成了定例。但今年由于习习爸爸有公务在身,只有母女俩一起回家。山东老家里有很多和习习同龄的小孩子,所以她每次都很期待回姥姥家。

习习妈妈第一次关注新冠病毒的新闻是在1月中旬,虽然当时说不会“人传人”,却也引起了她的重视。加之肠胃不适去医院就诊,医生也建议她在家安心休养。思索再三后她决定退票。

一周后的复查,显示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她再次萌生了回家的想法。因为定居武汉后,每次回家的机会都弥足珍贵,这次如果回不去,至少要再等半年,而且父母也非常想念习习。所以和家人多次沟通后,她在1月20日第二次购买了返乡的机票。

可是当她静下心来真正关注疫情时,她开始担心了:如今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去机场和回家的路上,自己和孩子会不会被感染?回家后,会不会传染给父母和亲戚?她的父母会不会因为她,和别人起冲突?

尽管亲戚朋友都劝说老家更安全,让她不要多想,却打消不了她的顾虑。和丈夫反复商量后,她愈发觉得不能离开武汉,因为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1月22日晚上,她又问了5岁的孩子,“习习,现在外面有病毒,我们不能出去乱跑,今年过年不回姥姥家好吗?”

“听妈妈的话,妈妈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听到孩子的回答,习习妈妈像吃了定心丹一样。困难面前,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她拿出手机打开退票界面,点击“确认”按钮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次日传来武汉封城的消息,习习妈妈更加坚定,留守武汉是对的。

世间最热乎的豆腐

封城这个决策太重大,“像是知道要打仗一样”,习习妈妈迅速着手准备采购物资。像大多数武汉居民一样,由于不知道会封多久,她只采购了两周的食物。

封城后的第一周,是武汉人最为恐慌和压抑的日子。习习妈妈每天关注疫情相关的新闻,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视收看最新消息。看着确诊人数一天天成百上千地增长,她既忧虑又害怕。因担心孩子被感染,她从不让孩子出门,甚至连阳台也不让去。

大多时候是被一种焦虑的无力感笼罩的。看到网上物资告急和各路求助的消息,她只能帮着转发。好友的家人被感染住不了院,在朋友圈里求助,她一边安慰好友,一边帮忙打听床位。她常常在夜里失眠,默默流泪,这种悲伤的情绪直到元宵节才慢慢平复。

同时,她也从很多善意中感受到温暖人心的力量。

封城以来,她感动过很多次,有一个视频至今难忘:一趟来自澳大利亚的航班,没有任何乘客,座位上全是华人们捐献的一箱箱的物资。当时武汉的医疗物资非常紧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着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在帮助武汉共克难关,她不禁泪流满面。

一位三年没见的前同事,来到她住的小区,给她家送来一盒草莓。一个多年好友看到她发朋友圈说心情不好,立马打来电话问情况,还寄来口罩和食物。

同事送来的新鲜草莓,习习自己动手洗草莓

更让她意外的是,来自邻居的关心和帮助。

封城第28天,在小区广场买完菜后,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炫耀”自己的采购成果。但是细心的邻居发现她家的菜里只有萝卜、土豆等,没有一点叶子菜,于是把家里刚买的青菜包了一大包,放在她家门口,然后悄悄走开。习习妈妈十分感激,因为这位邻居才搬来不久,家里吃的也不多,前几天还调侃说:“家里没菜了,都盯上屋内的几盆绿箩了。”

习习家在三楼,有一次她听说四楼的邻居,家里粮食不够了,就送去了一个南瓜。二楼的邻居也听说了,送去了一袋面粉。于是四楼的邻居成功做出了南瓜饼,在朋友圈里分享:“面粉来自二楼,南瓜来自三楼,我是幸福的四楼。”

最近,小区里建起了很多团购群,大家一起团购肉菜和生活必需品。有一次,四楼的邻居得知习习妈妈没抢到豆腐,特意把自己抢到的分了一半放在她家门口。那时,习习家已经接近一个月没吃到豆制品了。习习妈妈捧起热乎乎、鲜嫩嫩的豆腐,仿佛捧着人间最温暖,最柔软的东西。

习习爸爸外出买菜回来
习习爸爸在小区广场买来的菜,很难买到叶子菜

但愿人长久

封城后,山东的亲人们一直担心习习一家,时不时在家人群里发起视频聊天。习习妈妈总是报喜不报忧,说他们在武汉挺好的,但是亲人们不相信。“他们要求我每天都更新一条朋友圈,让他们知道我很好。”

习习妈妈的朋友圈如今已有35篇封城日记,女儿常常是朋友圈的主角。她希望家人们看到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所以常常记录亲子间玩游戏、做美食的快乐时光。

在这个“史上最长寒假”中,习习妈妈做了一次自我总结:“每天24小时面对一个时刻求关注、要陪玩的‘魔童’,对家长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习调皮爱玩,一天能撒无数个娇,让大人陪玩。习习妈妈自称是被孩子“牵着鼻子”玩的家长,每天都“被玩”得好累。陪玩分工也很明确,妈妈主要负责教画画和手工,爸爸有空就负责运动一类,其他时间随时听候习习“召唤”。

习习爸爸是IBM公司的一名程序员,2月12日开始正式在家办公。以前每年春节都只放7天假,今年的假期长得让他有些不适应,所以进入工作状态也花了一些时间。每天早上9点钟,习习爸爸必须准时上线,他的工作伙伴来自美国、印度等世界各地,需要互相倒时差和同步工作。除白天坐班外,每天晚上8点半还有例行的视频会议。

对他来说,在家办公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的“突袭”。习习一天要去敲好几次书房的门,嘴上不停吵着:“爸爸我要玩,你陪我玩会儿嘛!”“爸爸我好无聊哦!”他只能让妻子把她支走,等休息时再陪她玩玩游戏。

为了玩出花样来,习习妈妈加入了一个“除霉群”。

习习爸爸工作休息时陪孩子踢球

在群里,班主任和同班家长们会交流带孩子的方法,她也学到了很多高级的玩法。但习习似乎不太喜欢花里胡哨的游戏,只钟情于玩具娃娃和表演,沉浸在自编自演的情景剧中。听到妈妈讲新冠病毒的绘本后,她灵机一动扮成科学家,拿着家里的瓶瓶罐罐开始研制解药。

习习在家扮演科学家研制新冠病毒解药

长期24小时的朝夕相处下,家庭关系变得更亲密,但冲突也更容易发生了。习习妈妈曾在一条朋友圈里调侃道,“在家不能谈学习和打卡,不然母女容易反目。”习习每天都是“超长待机”,她可以玩一下午过家家,如果让她放下玩具去学习,她就会不高兴,小嘴立马嘟起来,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了解女儿脾气的习习妈妈只能改变策略,每天把玩娃娃、看视频和舞蹈、英语、画画、绘本阅读等任务交叉起来,让习习自己选择6项完成。虽然习习每次都必选玩娃娃和看视频,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是学习的奖励。

习习爸爸喜欢诗词,有空就会教习习学点诗词。他最喜欢的一首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于是家里经常传来父女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七天”的朗读声,还有爸爸纠正习习的欢笑声。长此以往,习习已经会背诵这首词了,问她最喜欢的一句,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当听到女儿背诵,习习妈妈就会想起山东的亲人。虽然没能回老家团聚,但看到从山东赶来的一支支医疗队伍,拉来的一车车蔬菜,她就觉得充满力量。

“武汉经此一疫,我们普通老百姓都被洗礼了一次,我会更加热爱这片战斗过的土地。” 习习妈妈说。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 周婷婷;澎湃新闻记者 张小莲 崔烜)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