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心理课丨显微镜下看恐惧,和新冠病毒有5大神似

2020-02-26 15:23
四川

原创 呆瓜周小瓜 八点健闻

如果你在情绪管理上常感挫败,请不要沮丧,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面临的处境。

每一个情绪,都是有生命的。生命力最强的情绪,叫做恐惧。

这一个多月以来,大自然以疫情这种猛烈的形式,将人从惯常的生活轨道,抛进一个失控、失常且充满死亡威胁的境地。尽管理智上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不可控、世事无常不由心”,可当这些事实活生生地发生在身边,绝大部分人还是会本能地掉进恐惧模式。

害怕自己和家人染病,担心生活无保障无着落,担心更多的意外与失控;停不下来地刷手机,不断消毒、洗手且坐立难安,容易愤怒激惹,注意力焕散,自我功能变弱,腹泻,睡眠变差或者嗜睡……我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在经历着各自内在的恐惧。

恐惧这个情绪,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它不是明明很弱小、不堪一击的样子吗?怎么能这么强势地掌控我们的身心、影响我们的生活?

“显微镜”下看恐惧

假如此刻你正处于恐惧之中,请感受一下,恐惧感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最明显?陪它待一会儿,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或者回忆一下你曾经历过的最恐惧的时刻,体会当时自己的身心经历了什么?

来听听其他人分享的感受:

“感觉自己独自行走在漫长无边的黑暗中,随时可能被灭杀或吞食……”一个人这样形容恐惧。

“堵在胸口,很重,很闷,很粘稠,堵得我呼吸困难”。另一个人说。

“感觉头皮发麻,四肢发抖,好像整个人要碎裂或消散。我把自己紧紧缩成一团,希望缩得小小的,小到任何人都看不见”。

“它有两套武器!一套长着吸盘,用来抓取让它觉得有安全感的人或者事情;一套长着尖刺,用来干掉让它感觉不安全的人和事情。”说话的是个17岁的高中生。

“到处蔓延。别人的恐惧会传染给我,我的恐惧也会传染给别人。”还有一个人这样总结。

……

综合来看,恐惧的样子,有点像这样:

 

是的,你没看错。恐惧这个情绪,虽然无形无象,但如果把它带来的体感,在纸上描绘下来,会发现它神似新冠病毒。

来看看神似的程度。

一、导致“病发”的机制类似

新冠病毒:从原先寄生的宿主转移到人的身体,因适应障碍,与人体免疫细胞发生战争(病情)。

恐惧:早先的生活惯性被打破,进入新的、难以掌控的、充满危险的生活状态,产生适应障碍,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防备与敌意。

二、传染性都超高

新冠病毒:综合传染性比SARS病毒更强。目前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2003年SARS的十倍。

恐惧:比新冠病毒传染性高得多。可谓一人惊恐,全家紧绷。影响力大的恐惧情绪携带者,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将情绪传染给成千上万人。

三、生命力都极强

新冠病毒: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让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想想看,这是多强的生命力、繁殖力?并且实验证明,它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存活。

恐惧:人的恐惧情绪有两种自我繁殖与扩张的途径:

1、作为一种粘稠、沉重、暗黑的情绪,恐惧自带一种重力加速度,会让其携带者不由自主地坠入那些让自己感到粘稠、沉重、暗黑的信息中。包括引发自己担忧惊恐的信息、人或者事件,从而增加自身恐惧感的浓度和体量。对恐惧而言,新的恐惧源(让人担忧恐惧的信息、人或事件)就是新的宿主,可以让这股浓烈而泛滥的情绪有所依托。

2、倾向于将自己接收到的恐惧信息散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产生跟自己类似的体感。这会减少个体的孤独感。

在恐惧中,人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帮助自己寻找出路、逃离或规避险情。

四、引发的症状类似

新冠病毒:让人全身无力、呼吸困难、肺部感染、腹泻、高烧,或无症状。

恐惧:体感主要集中在胸口、喉咙、胃腹部。有强烈的阻滞感,让人呼吸困难,也让人感到无力。部分恐惧情绪携带者会产生咳嗽、肺炎等身体症状。而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患者,多半伴有难以舒解、无法言说的恐惧情绪。突发的恐惧会造成强烈的恐慌和焦虑体感,仿佛心中着火一样,跟发烧类似。

还有一些人在恐惧中也显得很平静,无明显症状。但是他无意中呈现的言行,会激活别人心中的恐惧。

五、都无特效药,须依赖自身免疫力

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找到杀死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患者的痊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自身免疫力。不过每次新病毒的诞生,都会促使人类医疗水平的进步。同时,病毒的出现,也在提醒人类,尊重大自然,尊重别的生命,否则只能等待同样被掠食的命运。

恐惧:自人类诞生以来,恐惧感就如影随行,带来身心的痛苦。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可以消除恐惧感的特效药,要挣脱恐惧的牢笼,需要依靠内在的觉知力。不过作为人类最底层和本能的情绪之一,恐惧也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有恐惧的存在,人类才会懂得任意妄为所要付出的代价。

恐惧是怎么产生的?

作为人类情绪的基本底色,恐惧的出现和弥漫,铭刻着生物界亿万年来优胜劣汰、血流成河的残酷印记。

△图片来自 Pixabay

只要存在是非、得失、高低、对错、生死等二元对立,就必然产生恐惧——因为任选一端,就意味着另一端要被消灭(哪怕只是象征层面的死亡)。暂时居于上风的一端也必然会患得患失,不知下一刻会流落何处——多可怕,多让人恐惧呀。

这团让人如处地狱般的情绪,其初衷很简单:活下来。这种对安全感的需求,不仅存在于现实层面,也存在于心理层面。

因此,不光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时,会带来恐惧;当个人尊严被贬损、辱没、在关系中被排斥、隔离时,被评价、考核、竞争等涉及到利益得失的论断时,也会激活强烈的恐惧。

此外,担心事情发展与预期不符、害怕自己受苦、希望生活幸福快乐等想要控制事情发展的想法,也会给人带来恐惧感。

怎么消除恐惧?

这个问题……正是恐惧持续滋生、越来越深不见底的根源——如前所述,只要有二元对立,就有恐惧。当想到要消除恐惧时,正好落入“好坏、去留、生死”的二元对立中。这份威胁会瞬间让“恐惧”弹跳起来,张开身上的尖刺。

(你也许以为,口里没问出来,只在心里暗暗想一下,应该没关系。不对。这样也会被立即探测到。因为内心每一个跟战争、冲突相关的想法和思绪,都是恐惧的土壤中长出的杂草。土壤岂能不知自己的领地里正在发生什么?)

一个必须坦诚的事实是,恐惧感是消除不了的。

首先,它跟身体的疼痛感一样,是生命本身的重要功能。只要活着,这个有形的肉体就已经处于生死的二元框架中,就需要有恐惧这样一个功能,来护卫生命的存续。

其次,人的心理世界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我们不能像在物质世界那样,通过获得、灭杀或者改造什么,来解决问题——虽然那是我们运用得最熟练、最本能的法门。

不光对恐惧不管用,在心理世界里,用管理、治疗、消灭、压抑、控制……等思路来面对一切情绪和认知,都行不通。

打个比方吧。

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做一片海。情绪来的时候,就好像海里掀起了风浪。当身心意识到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感觉到自己如同在风浪中受冲击的鱼儿。想方设法要控制和减缓风浪的冲击力。

想象一下,这条鱼那么疯狂地折腾,它能有效地管理住风浪,还是会增加风浪呢?

不言自明吧。

所以如果你在情绪管理上常感挫败,请不要沮丧,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面临的处境。内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这么玩的。

那……怎么与恐惧相处?

这是个好问题——虽然这也许会带来另一重恐惧。

想像一下,自己退回到两三岁时的样子,你感到非常害怕与惊恐。你跑去找妈妈,希望妈妈怎么对待你?

△图片来自 Pixabay

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会很快回答说:希望妈妈能抱抱我,抚慰我,把我带在身边照顾我。

是的。通常,如果妈妈这样做了,孩子就会被安抚到,平静下来。

再回到刚才的例子中。

海里起浪了,小鱼感受到冲击,非常害怕。

这时,一股暖流簇拥着它,环抱着它。当松弛下来,它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鱼儿(那只是浪花对自己的幻想),自己本身就是浪花,同时也是水——水怕什么波浪呢?减少折腾后,风浪会按自己的节奏,自然地平息下来。

接下来,它也许还有机会进一步看到,它不仅是水,还是整个大海呢。而大海可以承受一切形式的风浪。不是吗?

在内心世界,每个困难情绪和固化的认知,都仿佛是在浪花的冲击下,迷失了自己本性的水。它们饱受与大海分离之苦,那么孤独与恐惧,要独自去面对艰难险阻。要看到这个苦,尊重它此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讲道理——在恐惧状态下,人的大脑会分泌很多应激激素,让自己进入刚烈、敌意、易怒、过度防卫等应激状态。这时,很难进行理性的思考,所以讲道理的效果很差,并且容易引起对错的纷争,加重对立与恐惧。

这样的状态下,可以抱抱自己。抱紧一点、久一点。

内在的支持和陪伴也很重要。心与心自然的连接与融通,会让人感受到暖意。当一个人被拥抱、被真诚而温柔地对待,内在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东西,这种激素会让他感到安全,并柔软下来。被恐惧锁定的内在能量会被自然解锁,释放出来,滋润自己的身心,并增强内心的力量。

这不仅是我们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若能用同样的心境去对待身边重要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会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少受很多苦——当内在的冲突能在情绪层面就得到尊重和转化,就会减少我们用伤害性言行来与人对抗的机率——当然这需要我们随时练习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认识他们真实的样子,认识他们不同的个性和需求。

周琼 | 撰文 

果然心理创始人

中国本土正念体系研发者

牛津大学正念中心正念认知疗法(MBCT)师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冉|责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