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师生“云相聚” 筑好教学共同体

2020-02-24 17:54
陕西

“我们在共同应对挑战,线上教学确实不容易,感谢老师们的精心准备。”这是近日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召开的线上教学效果视频交流会上,学生代表、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陈宇洋的发言。或许,这也正是特殊日子里,在“云端”和任课老师相聚的所有西电同学们的心声。

自2月17日正式开课,一周来,西电线上教学工作整体运行平稳。屏幕这头,是全神贯注用心授课的西电教师,屏幕那头,是聚精会神专注学习的西电学子,一堂堂在线课程将五湖四海的西电师生们紧紧相连。

在探索中前进

“现决定,将星期一课程调整至星期六进行,将每天上午下午晚上课程整体推迟半小时开课,此错峰安排下周开始执行。”2月21日,基于线上教学运行第一周的后台数据分析及师生反馈,学校研究下发了《关于线上教学时间临时调整的通知》。

错峰、错时,是面对网络拥塞造成直播卡顿、延迟、不稳定等现象,学校为全力保障线上教学平稳有序而及时进行的一项探索。同样,在探索中前进,也是在线开课一周以来西电教师们的日常。

“线上直播条件有限,我会利用身边的一些简单道具,直播演示生活中的小实验,希望在加深同学们理解的同时,激发大家的兴趣、吸引注意力。”通信工程学院自2月17日开设《通心齐战“疫”|通院师生站好“网课”这班岗》专题,这是第2期“采访嘉宾”林林老师的分享。“同学们都是年轻人,我会在网上做些功课,尝试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带动线上课堂的活跃氛围。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借助可视化视频和互联网海量资源,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复杂推导形象化,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这些是我们年轻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徐悦甡定时围绕“学在西电”学习平台和超星直播客户端的使用,与同一个学院的顾新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据悉,为确保学院全体教师顺利“线上”上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部分教授对信息化系统熟悉度不够的问题,前期已及时构建了一对一的支持帮助联系机制,徐悦甡正是积极参与其中的12位青年教师之一。“尽力确保教学不断线,是我们自身对于抗击疫情可以做出的贡献。在帮助老教师顺利‘线上’上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待教学的认真态度,获益匪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已经发现国际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互动,虽然此次直播授课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我和学生们仍然努力克服困难,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较高比例的互动讨论。”周三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郎淳刚老师与身处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赞比亚等国家的7名BBA英文班一年级学生“线上相聚”,直播讲授国际课程《组织行为学》。“考虑到时差影响,经过前期比较和筛选,我选择了可以保存直播内容的线上教学平台,方便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通过回看进行补习。国际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很高,一名身在非洲的BBA三年级学生更是克服时差,在当地时间早上四点多就进入了线上课堂。”

思政课教师在行动

“疫情是无情的,但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唐旭在赵常兴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作业中这样写道。

这份作业是赵常兴请全国各地100多位同学在课后阅读杭州中学教师郭简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并结合亲历疫情的感受,谈一谈新时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信仰,如何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内容看似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感情,充分表达了青年应有责任担当,肩负起时代使命。”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好‘有字之书’,更要讲好‘无字之书’。”自2月5日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陆续开展4次集体备课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共同研讨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即时融入课程教学,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彰显制度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疫情当前,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针对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全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博士生公共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及时下发文件部署,精心组织在线备课,依托在线教学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引导全体思政课教师运用好疫情防控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讲好思政课,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抗疫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刘晓红老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同样将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作为案例教学,以鲜活的事例阐释蕴含在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进而分析本门课程的主线——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历史中,体现在伟大的民族复兴历程中。

此外,在学校诸多专业课教师的努力下,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也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在疫情之下共同呵护着同学们的精神家园。

“康托尔的故事很好地告诉我们,凡是内心向往并伴随着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就像我们现在面临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坚定信念,我们一定可以攻克难关、取得胜利。”通信工程学院李娇娇老师在线上讲授《离散数学》第一课“集合论”时,援引了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矢志学习数学的成长故事,并以此呼吁同学们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

用专注诠释“最美教师”

应到264,实到超过6000,这是周一晚上,外国语学院教师吴启瑞直播讲授学校选修课《京剧入门基础知识》时的人数统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到课率换算过来超过2200%了,甚至还有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看直播的。”

吴启瑞2019年获评首届“西电最美教师”,在学校是一位“名人”。除英语教学外,他曾主动开设《战争类影片主题探索》等多门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更是凭着爱好“半路出家”,以地道的京剧腔开出了课程《京剧入门基础知识》。最近,这门常年选修学生数爆满的课程,也由线下火到了线上。“线上直播受众群体更大,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相比于传统课堂,我们无法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微动作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无法有效做到传统课堂的控场,这就需要我们加倍的专注。直播课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全程一句一句教唱京剧选段,并介绍故事时代背景及情节梗概等。”

“百余人的线上教学规模,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如何将线下课堂的精彩延续到线上,对于曾获得学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谢琨老师来说,同样是个挑战。

“这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线上授课的特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课程设计,建立‘班级学习社区’,形成‘学习成果自我评价’,搭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谢琨的直播课堂以播放学院录制的“线上学习战疫情,计科师生并肩行”视频开始,围绕“提振信心——引入问题——导出概念——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延伸”这一线索开展课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创新设计了多种互动方式,包括讨论区主题辩论、疑点问题答题卡、“击鼓传花”随机答等,及时进行课后答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上,电子工程学院任爱锋老师架起了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在线授课,另一台在微信群与学生实时互动,一边“授业”一边“解惑”。在他的“直播台”上,还有一个代替板书的手写板,一台配合直播客户端屏幕共享切换操作的显示器,一个带麦克风的耳机,以及一个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端直播情况的手机。

“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反馈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学生之间会互相解决问题。师生之间也会及时互相鼓励,比如在老师讲授或解答精彩时会惊现满屏的‘666’。”任爱锋谈及线上授课第一周的感受:“直播过程中,我会随时提出问题、提醒学生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握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也可以避免因长时间讲授而不自觉地忽略学生,防止学生‘掉线’。”

推荐阅读

求职招聘机会来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春季空中双选会“不见不散”

战“疫”,西电学子青春盛放!

中国古代是如何应对瘟疫的?王立群教授开讲啦 | 战“疫”公开课③

正式发布|西电学子原创MV《生命的承诺》感动上线!

战疫,西电学子在行动

想见你,想见你的西电校园

怎样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听北大教授马军详解 | 战“疫”公开课

同心战疫|马雪:你有雷火神山,我有“风火轮”

记者:贾 凯

原标题:《西电师生“云相聚” 筑好教学共同体》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