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爱吃年糕,那我们就是好朋友

2020-02-25 19:43
上海

原创 大霖霖 上海有腔调

人对软软糯糯的食物向来是没什么抵抗力,

年糕这种食物,

除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口感,

人们将它频繁搬上餐桌的理由,

还有它那绝美的寓意——

“工作生活年年高”。

在上海人的生活中,

年糕的出场率就更高了,

更有人说:

上海人的胃就是年糕养出来的。

乍一听,

也太夸张了吧,

不过想想我吃过的年糕,

我也接受了这个说法~

宁波年糕or苏州年糕?

一直以来上海人喜欢的年糕就分为两类,

最接地气、最普及的当属宁波年糕。

而苏州年糕在上海人的生活里,

多数被用来当做礼品赠送,

比如桂花糖年糕。

早在1909年,

上海就流传着关于宁波年糕和苏州年糕的说法:

“宁波年糕白如雪,久浸不坏最坚洁。

炒糕汤糕味各佳,吃在口中糯滴滴。

苏州红白制年糕,供桌高陈贺岁朝。

不及宁波年糕爽,太甜太腻太乌糟。”

足见上海人对宁波年糕的喜爱。

宁波年糕为水磨年糕,

磨成米粉制作年糕的米,

是宁波特产的上白“晚稻米”。

晚稻质软而滑但没有胀性,

用以做成年糕,

一经制熟,

吃起来觉得软滑可口,

而且不黏牙齿,

因为干燥适度,

更能久藏不腐。

做宁波年糕共要有8道工序:

浸米,磨浆,压干,粉碎,

上蒸,挤压,分切,晾干,

每一道都是功夫活,

也难怪会这么好吃了。

遗憾的是,

现如今超市里只能买到机器制作的年糕,

手工捣年糕的场景只有在城隍庙表演时才能看到,

有时候吃排骨年糕时,

只要一放凉,

年糕会变得又硬又难吃。

关于年糕的记忆

记忆当中,

逢年过节都是在弄堂跟很多小朋友一道,

等小摊贩爆一袋年糕片出来,

随后大家一道分一道抢,

那是那时候最宝贝的零食。

那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

放一盆热气腾腾的炒年糕,

一上桌就会被抢没。

大年初一出去拜年,

讲几句吉祥话,

也是为了讨个年糕吃吃。

一块小小的年糕又软又糯,

咬紧了那么一拉,

足足可以拉出半米长,

小伙伴们看着眼馋,

就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

大家都有得吃了,

嘴巴里是香的,

心里是甜的。

现在长大了,

也爱吃年糕火锅、年糕排骨这类的食物,

吃火锅冒菜的时候,

年糕更是必点。

尽管年糕本身是没啥味道的,

但这种软糯的口感,

搭了清淡爽口的蔬菜,

融合了鲜香扑鼻的荤菜,

总归让人吃起来毫无抵抗力,

筷子根本停不下来!

那些关于年糕的美味

近年韩国的年糕

随着韩餐越来越进入到国人视野,

甚至有人将年糕看作是韩国美食文化的代表,

这自然是不对的,

年糕在我们上海人的手上,

呈现的是更多元且丰富的味道。

炒年糕

上海人炒年糕有红白两种,

红要加酱油,

最好吃的是小菠菜肉丝炒年糕,

菠菜红色根不可去除,

味略甜,

平衡菠菜的涩味恰到好处。

最著名的当属毛蟹炒年糕。

浓油赤酱的毛蟹炒年糕是

上海人餐桌上的经典家常菜,

香浓的酱汁,

提升出毛蟹的鲜美,

而吸足味道的年糕,

总是先被筷子们一扫而空。

与其说是吃毛蟹,

不如说是用毛蟹来陪衬年糕。

老上海最喜欢的白色炒年糕是

塌菜冬笋炒年糕,

常见的白色炒年糕还有

韭黄肉丝炒年糕、青菜肉丝炒年糕、

荠菜肉丝炒年糕。

汤年糕

小时候喜欢吃炒年糕,

现在偏爱汤年糕多一些,

放入剩菜残汤热腾腾地一锅端上来,

香气满溢,

隆冬时分踩着一地的寒意回家,

看到这样一锅汤年糕,

立马心生暖意。

家中通常用黄芽菜肉丝和青菜肉丝来做汤年糕,

冬天吃一碗又暖和又贴胃。

年糕小吃

在上海,

没有人能躲得过排骨年糕的美味,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

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

已有50多年历史。

上海最著名的排骨年糕就是“鲜得来”。

“鲜得来”是上海的老字号,

它的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

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

放入油中氽熟。

这种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

肉质鲜嫩。

年糕切片蒸熟后,

还需下油锅燎一下方能上桌。

客人来时,

厨师将炸好的排骨及年糕放入卤汁中“氽”几分钟,

熟透后将排骨与年糕钳入盘中,

随后用剪刀将排骨剪几刀,

再洒点辣酱油就好了。

时间会变,

但是一方水土的这一方人爱的味道,

仍旧如此。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如今长大了,

年糕还是给人无限温暖的那一份美味。

原标题:《如果你也爱吃年糕,那我们就是好朋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