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抗“疫”惊奇

2020-02-25 17:34
北京

原创 沈公子 青年横财发展会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虽然大家陆陆续续开了工,但毕竟在家蹲了太久,这让上班仿佛成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也不乏逆势加大生产规模的工厂和忙到不可开交的劳动者们,这其中,尤以口罩、防护服这类疫区急需品生产企业最为忙碌。

甚至很多平时在我们印象中跟医疗物资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也在赶工。

酒厂改产医用酒精,彩妆企业做起了消毒液,甚至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国企,都利用原料和生产线的优势,生产起了口罩。

不过大多数企业毕竟是匆忙改工,难免有磨合期,生产效率令人捉急。

燃鹅,这其中的一家企业非常提气,做到了日产5000套防护服的水平,2月5号交付了第一批民用防护服。

企业还保证,很快日产量就能上到8000,奥利给。

这家企业,是我们极为熟悉的老牌秋衣秋裤大厂——上海三枪集团。

三枪这个牌子旁友们应该不陌生,它基本上是每个80、90后们的冬日童年回忆,直到现在,也在大超市、小便利店里的内衣裤货架上永不缺席。

△ 熟悉的感觉

小时候,贴身衣裤这类商品可供选择的品牌不多,做广告的更是寥寥无几,三枪便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

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上海滩》大火,全国人都会哼两句“浪奔浪流”。三枪集团趁势买下了《上海滩》主题曲末尾的三声枪响,用作自己的宣传广告。

虽然听上去有些魔性,但广告词却真诚直率得可爱,“砰砰砰”的声音也确实镌刻在了大家的脑袋中。

△ 品品广告词:“保暖、挡风、有弹性”、“冬天一把火”

每年入冬,父母都会带我到百货大楼买一套棉毛衫棉毛裤——首选就是三枪,老牌子,质量好,穿着放心。

十几年前有一套三枪,和现如今身穿ck相比不遑多让。

直到现在,即使我已经过了忘穿秋裤的年龄,还是存了一套穿了很久的三枪保暖内衣。

因为产品过于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印象中,三枪集团,就是个“做棉毛衫棉毛裤、保暖内衣的”,堪称低配版沪上优衣库。

但你要真拿它和优衣库相比,那就着实是辱枪了。

广义上来说,三枪集团成立于1928年,比很多人的爷爷辈儿都年长。

那会儿山河破碎风飘絮,实业救国的观点盛行,在这种大环境下,上海的民族工商业者干庭辉便成立了一家小纺织厂莹荫针织厂。

干庭辉酷爱射击,1937年在各类射击比赛中拿到三连冠之后,便注册了商标“三枪”。

△ “三枪”商标注册批准书

品牌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适逢卢沟桥事变,爱国情绪空前高涨,支持国货之声络绎不绝,自带爱国基因的民族品牌三枪一炮走红。

说三枪自带爱国基因,绝非虚言。

三枪集团经历了近90年的风风雨雨,从公私合营到改名“国营上海针织九厂”再到如今的三枪,任他雨打风吹,一直岿然不动。

在上世纪波诡云谲的大环境中,民族企业能坚持下来,就是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2003年非典时期,举国上下也是口罩奇缺。当时的三枪接到了生产口罩的死命令。

平时的车间多用于生产成衣,突然改产口罩,生产线的改造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时间以及技术成本,再加上员工召回困难、消毒措施缺乏以及审批问题等等,困难重重。

燃鹅头硬的三枪集团愣是在2天之内搞定一切,甚至在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拿出自己存储的优质纱棉投入生产,保证了每天向北京供应20万个口罩的任务。

而17年后的新冠肺炎疫情,三枪集团在春节期间,再一次短时间内复工并保持高产量,用远水解近渴。

我们当然可以说,非典时期攒的经验,让三枪集团面对此次疫情能够做到快速响应。

但看问题不能只看我们身边发生过什么事情,还要看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预则立,不预则废”,诚不我欺。

三枪集团这波又快又稳的操作,靠的是多年的纵横布局,才有如今的厚积薄发。

能快速号召人马,说明凝聚力和组织力强,这是管理水平的体现。

能平稳改产口罩,说明设备优质、生产线多元化;这是技术水平的体现。

△ 78小时,改造流水线转产防护服

这两点,对于很多管理经验丰富的外企以及新兴产业中“船小好调头”的公司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一个老牌的大型民族企业,这无异于创新之举了。

受限于外部环境变化、管理者的知识水平以及企业本身的运作模式,国内的很多民企更多地关注相对务虚的企业管理,而忽略了相对务实的产品创新层面上的问题。

虽然民族品牌有自己深厚的积累,但过高的机会成本,也恰恰是他们革新路上的绊脚石。

换言之,“吃老本儿”很容易成为短期内较为明智、但对长期发展不利的决策。

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所提到的观点——“不可能在同一个企业中兼顾老业务和新业务”——用户群体、企业盈利目标、资源分配等因素制约了很多原本能够破局的战略规划。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不少行业都是外企进入大多针对高端市场,而以小作坊为主的私企凭借超强的复制能力攻占了低端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曾经在人民群众心中有口碑有质量的产品和品牌,因为定位模糊且“不思进取”,在外来者与新晋者的左右夹击败下阵来。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用过的国货,你是不是只能想起其中的一两款热门产品,而对于其他再无印象?

在一众民族品牌里,早早预判了市场与技术、并进行创新的三枪集团,实属其中的佼佼者。

创新与改变不是拍脑门儿,它需要决策者,对市场需求和技术改善作出预判。

贴身衣物是人们生活的刚需,价格适中容易损耗,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它是由产品品质驱动的,其基本竞争力在于面料,包括面料的质量、舒适度、保暖能力等等。

而在此基础上,市场层面的需求,会随着消费者的差异化而逐渐多元——消费者因为身材不同、购买能力不同、审美水平不同,肯定喜好各异;这也给了生产者创新的驱动力。

三枪走的就是押宝面料,花式创新的道路:人家是国内最早一批成立产品研发部门的纺织成衣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柔暖棉毛”内衣产品,因为保暖舒服,一上市就被消费者追捧。据说当时甚至有经销商在工厂门口连夜排队抢货的情况。

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大家有钱了,就并不仅仅满足于实用功能了,他们想让棉毛衫棉毛裤在质量好的基础上显得不那么臃肿——

三枪集团早早看到这一趋势,又率先和莱卡合作,做了有修身功能的弹力内衣。

之后的抗菌内衣、发热内衣,也都是三枪在国内一马当先。如今,它家的发热内衣,和优衣库的Heattech黑科技系列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无论是对市场需求还是对技术改善的预判,都建立在三枪的主营业务上。

这一策略的优点在于短期内能够形成相当强的集中化效应,同时也能降低成本;但弊端在于反脆弱性不足。

对于这一情况,三枪集团也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先有设备改造、后有技术引入扩充产品线,除了贴身衣裤,棉质睡衣、运动服、文胸等等各类纺织产品的生产流程先安排上。

△ 多元化的产业线

归根结底,是通过获取大量的优质资源与技术来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这种做法在黑天鹅到来的关键时刻不但能够大概率自保,甚至能够从混乱与不确定中保持盈利。17年前能产口罩,当前能填补防护服的深坑,概莫能外。

此次新冠肺炎,让很多人都深刻地体验了商业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

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三枪集团这样,好好利用自己储备的经验、知识以及勇气。

打铁还需自身硬,平时多多修炼内功,关键时刻方能稳住。

参考资料:

《创新者的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对上海三枪集团产品开发战略的思考》, 苏锷

《把中国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上海三枪集团快速发展案例》, 陈国琪

http://www.sohu.com/a/371846185_395766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944408.html

http://history.eastday.com/h/shlpp/u1a7897444.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599671

from=search&seid=16928065730397446585

设计/视觉:团结湖水怪/YAN

推荐阅读

VR旅游成了异地恋终结利器

巴菲特股东信传递出什么关键信息?

特斯拉股价为何暴涨?

今年股市是85后第一次翻身机会吗

��来自横发会的神秘祝福��

人点在看,财神爷在看��

原标题:《三枪抗“疫”惊奇》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