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长城|酒泉戈壁任驰骋,邂逅大庄堡

2020-02-25 15:32
海南

原创 寻根长城 张明弘寻根长城

走进长城历史

考察长城现状

挖掘边堡艺术

梳理长城文化

跟随我们的脚步

感受不一样的长城之旅

张明弘-寻根·长城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能记下与大庄堡的相遇,张老师说那是一场邂逅,心情犹如“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祁连蔓草间,仿佛因与之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

走走停停看看天空看看羊咩咩

原计划由丰乐口【链接回顾:昔日长城遗址!丰乐口众所周知,红寺堡却无人问津】去直线距离相距十多公里的甘坝口(据说那里有烽火台

)。沿路下山走出丰乐口已过午时,戈壁是暴晒干燥的风。可西北的夏天又有一点像会宽慰人的姐姐,在四周令你难过时,只要找到她所在的一片阴凉,稍稍便安宁下来。开车绕开大路,看到片干净、少有人走过的白杨林,杀了只每日放在车厢后备好的薄皮小西瓜,那阵刚刚还恼人的风,生化为额边的温柔。

自左而右:张明弘、朱冠军、高小林,等待享受大口大口的解渴感

水饱片刻,看到路边地标铁牌写着大庄堡。这个名字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可偏偏如若一处地名带着“所”“堡”“卫”等等字,便保准儿进入了张老师的心里。根据地名来判断长城,或者已知长城来研究地名的习惯,已是二三十年来的课题,各省地均有之。即已在心中燃起了好奇的火苗,便匆匆走进敞开大门的村委会咨询一番。

左一为大庄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梁国武

正在办公的梁国武老师虽然久在室内工作,脸上还是有着当地人的精壮感。他说,附近并没有烽燧,这里以前夯土厚墙的堡子,不记得多少年前就没有了痕迹。自小在大庄堡长大,但家里老人们并没怎么提过家族或堡子的渊源。那么,它是后建而聚的民堡还是屯垦戍边的兵堡,只能到800米外真正的老堡子里打听一番了。

农历七月上旬,河西走廊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深深浅浅的黄色,田垄隔开的土地,间或有一小片林子,几块形状不甚工整的水塘。偶尔坐落在田畔的人家,小狗冲出来对着车吠叫。自家门前那一段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变成了最好不过的场院。打场的,晒场的,扬场的,那将会是一年的口粮,新米有着扎实的口感,饱满的米香。

鼠尾草种子铺满街上

看到路上一溜溜的谷物摊在地上,有点踌躇不知所措,老乡们摆摆手让我们通行,吹进满窗的糠土皮,空气中飘荡着一种说不出的草香味。后来得知,老乡等着人车压过碾过,新稻就自动去了壳儿。过几日一袋子沉沉的压在肩上,除去卖掉的,坐火车乘大巴,给定居在县城里的儿子女儿背过去,那是把最好的东西与最爱的人分享。

自左而右:暑假回家帮忙农活的翟晓琳同学,张明弘,脚下是二月兰花种。

路边忙着农活的女人和孩子,谁也说不上来大庄堡的遗址和历史,你一言我一语大街上倒是热闹起来。一位五十八岁的翟(当地发音类似:紫)大哥说,小时候见过堡子外有座戏台,能确定在堡子外因为堡子被改过作小学课堂,自己在那里念过书。堡门朝东,改成小学堂大门后现在变成养牛场大门。拆来改去,堡墙也渐渐破败了,记得西南角残墙还在。

翟大哥说养牛场占了堡子的二分之一

可一天天春种秋收,谁哪里会记得具体方位呢。一听这话,张老师知道有戏了。虽然这位大叔见过但还记不清,只要找到位年长的老乡,总会有一个人知道罢。我们试图在他的眼中再寻找答案,见对面走来位身高约一米八三、帅气硬朗、走姿稳健的大叔,大家说,来的是村南头七十八岁的王永祯大叔,他识文断字见识多广,去问问他吧。

自左而右:王永祯,张明弘

王永祯大叔虽与乡亲们同穿着白色衬衫上衣,却更加整洁清爽,大眼浓眉站如松走如风,目光总不自觉会被他吸引。听了我们的来意,即没有拒绝也没有特别热情,温文尔雅的带我们去了村西侧的大庄堡遗址地,边走边给介绍。

甘肃酒泉肃州大庄堡建于明代,周六百余步的方城,墙高三丈六尺,和肃州城一样高,为此大庄堡的把总还被肃州总兵责罚,称其有僭越之心。

六只脚APP 定位大庄堡经纬度

当年大庄堡开东门瓮城出南门。东门上面有两座庙,南为关帝庙,北为孔夫庙。瓮城出南门正对面是一座戏台,每年庙会唱戏祈福,是堡民的一大盛事。在瓮城南门东侧,有老君庙,供奉道家的大神太上老君。

东门瓮城外墙一直到北墙,有一涝池,供城里居民饮水用。涝池南头靠近瓮城外侧有一龙王庙,保佑涝池有水年年。

涝池已被弃用,隐约有地底水流出,供牲口饮用。

从东门进堡,直到西墙腰台有一条大街,两侧是百姓住所。西城墙腰台上有一座木结构的三层楼,一层是大仕庙,二层是三官庙,三层是玉皇阁。

美丽的大娘

西北角竖有三百六十灯杆,每逢庙会,灯座旋转,异常壮观。殿前搭木架数层,堡门内外月不得明。戏子歌童,队舞鼓吹,声闻里许,无不绝伦。王大爷说,难忘自己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西邻八方前来赏灯,雁雁行行,且阵且走,自己在熙熙攘攘人群中跑跑跳跳,四遭一切如百兽喷火。自小,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的月下人间。

当即被王大爷如此清晰的描述震惊了。之前从未听说过这般光焰荧煌的景象,在脑子中搜索着属于我的童年记忆,是小太平遇见薛绍满天花火的长安夜吗,还是夜放花千树下萧剑和晴儿在贵宾楼第一次相见撞个满怀?我们这一代,有时是茫茫然的。后,读到明张岱《陶庵梦忆·鲁藩烟火》中的名句,觉得王爷爷的的心境只此方为知音语。

“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

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

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

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

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抬眼别处的杏树早已金黄坠地,王爷爷家的杏还青涩挂枝头,连他的记忆也如杏子一样迎风清晰。北墙腰台下面有一座春王庙,戈壁滩海拔高,又因雪山脚下冷气下沉,春天经常来的很晚,影响春耕。所以大家跪在庙前祈求年年春来早,年年有希望。春王庙,这又是几年来的第一次听说。我问他,那风调雨顺秋收的时候,大家会来还愿吗?大爷微微儒雅的笑了下说,有时候是只有许愿,没有还愿的,菩萨也不会在意。庙在那里,说的话还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有虔诚心就好。

二人脚下为东南拐角处

好像王大爷说的话,都无意中记在了心里,这座至今唯一一次听说的“春王庙”也成了个迷。直到这几日隔离在家,读到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第一章有段关于万历春耕亲耕的片段,节选如下:

皇帝是全国臣民无上权威的象征,他的许多行动也带有象征性,每年在先农坛附近举行“亲耕”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事例。

这一事例如同演戏,在“亲耕”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选取优伶扮演风雷云雨各神,并召集大兴、宛平两县的农民约二百人作为群众演员。这幕戏开场时有官员二人牵牛,耆老二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包括粪箕净桶,作务农之状,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

至于皇帝本人当然不会使用一般的农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龙,全部漆金。他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三次,就完成了亲耕的任务。耕毕后,他安坐在帐幕下观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各官如法炮制。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长官,他的任务则是播种。播种覆土完毕,教坊司的优伶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劳已经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谷丰登。此时,百官就向他三呼万岁,致以热烈祝贺。

腼腆小朋友

记得在史书上读到,崇祯年间,魏忠贤被办挺了。当年给魏大人鞠躬的,提鞋的人,有一部分人最容易被抓,便是在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给魏忠贤修生祠,称他为明朝圣贤,比肩孔子。可见修庙有时,既有伦理道德的力量兼有拍马屁的嫌疑。万历皇帝本人在繁琐制度下埋没,臣民在天子做出表率后,服从效仿,来使庞大的大明帝国缓缓运转。“春王庙”或许是效仿天子之姿而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隅。

西墙遗迹约长五十米,西北角墩台仍高约3米。

东北角台上,寺里供奉着诸佛菩萨,是一座佛家殿宇。南墙腰台上有祈福求子的娘娘庙,殿内西墙壁画是西游记的故事,东墙画的是娘娘出行黄鹤阵图。

北墙部分遗迹,长余二十一步,厚五米,高两米半。

北墙北侧是官道

东南角台上是边堡不可或缺的魁星楼,魁星楼下的堡城东南角是学堂,寓意极好。这里是前面翟大爷在这里读过书的地方,学堂的位置今天是一片养牛场。

堡城东南五百米处,有一座很小的孤魂庙,收留那些无处可去的孤魂野鬼,免得像幽魂聂小倩一样,嗜血害人,惹是生非。

张明弘老师根据王大爷讲述手绘大庄堡建制,上北。

古堡在一九五六年左右迁来很多中原移民,大家一贫如洗中,把庙拆了盖了民宅,剩下古建逐渐在破四旧时全部拆光。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挖城墙土当肥料,最后戏台命最好,一直坚持到七十年代才被拆掉。

堡围残基可循,西南角台依然有三米多高,链接西墙向北延伸有七十多米。北墙腰台尚有五米宽,两米多高,向东变成羊圈的北墙,长有二十余米。古堡遗迹周围没有任何文物保护的碑记。

实地考察打点

在王永祯大叔的讲述中,重温了大庄堡的旧梦,也是他儿时的旧梦。他说,别的庙里画的都是和神像有关的故事,只有娘娘庙里西游记的壁画比别的屋子里都有趣许多。我说,河西地区观音殿里绘上西游记的故事其实是常态。说完后悔了起来,我们望不见南山旌头高摇,也望不见坝口旗枪呼啸,可我们看见了一个老人远眺云影的兴致,被我打破了一角。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大叔家里布置得很简单,把偏房和屋前廊下都变成了他的书房。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波兰来客》

感谢王大爷赠给团队一本肃州文史作为纪念

这是一场邂逅吗,有时觉得这是张老师心中一个孩子的执着。像《夏目友人帐》的夏目贵志一样,把书中的名字念出,还给它的主人,又因为两者的相见留下惆怅又暖心的故事。长城的地图,比贵志的奶奶留给他的书厚了许多,也许路上种种皆为不期而遇,但却无法淡淡的说只是邂逅,因为我看见了一个大孩子带着朋友们无忧无惧,亦无悔的路过。

客途甘之若饴的诉梦

张明弘-寻根·长城团队

记2019年7月25日所历

我们把这段旅程称为【寻根 ·长城】 ,就是想通过对长城的一路考察,走进长城历史,寻找那些遗失的传统长城文化根脉。去弘扬长城文化,重新认识和思考传统长城文化对于今天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您喜欢我们在长城路上的故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张明弘-寻根·长城】。

寻根长城

项目发起者

张明弘,1971年生于济南。

长城学者。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专家库专家,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渤海大学山水研究所副所长,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章丘国画院院长。

原标题:《寻根·长城|酒泉-戈壁任驰骋 邂逅大庄堡》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