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没有“武汉路”?

2020-02-12 18:05
江苏

原创 知沪者 沪申故事

中国的城市里,除了上海被称作“大上海”外,只有武汉曾被称作“大武汉”。

抗战时,“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响彻云天,振奋全国。

保卫“大武汉”歌咏

上海有汉口路、武昌路、汉阳路甚至湖北路,为什么却没有武汉路?

1

三国时,孙权为了跟曹操争夺荆州,在西周鄂侯的领地建都,取名“武昌”,表示“以武治国而昌盛”的意志。

三国时期地图(武昌位于魏国和吴国交界处)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北面都是农田和无名的小河浜,1877年后,租界当局为了扩大地盘,跨过“里摆渡桥”(今四川路桥)向北筑路(今四川北路),直指宝山县金家厍(今鲁迅公园),附近一条小河浜也被填埋为道路,以武昌为名,叫武昌路。

武昌路

2

公元605年,隋炀帝将东临长江、北靠汉水的一个小县城命名为“汉阳”,天长日久,成了“九州通衢”的战略要地,如今是京广铁路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点。

汉阳汉水改道

上海汉阳路起初叫汉璧礼路,汉璧礼是英国商人,也是个慈善家、园林设计专家,他1889年创办的“西童学校”(今市西中学前身)至今还是海派教育的典范学校。

西童学校

清光绪八年(1882年),汉阳路苏州河的南岸建造了“上海电光公司”(今上海电力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上海有了电,很快就繁荣成了名闻遐迩的“不夜城”。

3

处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口,顾名思义,就是汉水出口的地方。

1861年汉口开埠,设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当年,率领军舰敲开汉口大门,与湖北布政使签订《汉口租界条款》的人,就是在上海代理过驻沪领事的巴夏礼。

老上海,南京路外滩叫“铜人码头”,那里常年立着一座巴夏礼的全身铜像。

铜人码头

汉口路在上海俗称“三马路”(其他,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四马路“福州路”),因为靠近江海北关,最早还叫“海关路”。

1865年,“三马路”正式命名为“汉口路”,这条路是近代上海发展的缩影,这条路上有开埠初三大鸦片大王之一的“颠地洋行”、华人创始最早的“中国银行”、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跨越晚清、北洋和民国的《申报》社、“工部局大楼”(上海市政府大楼)到第一座华商投资的“扬子饭店”(远东第三大饭店),那首风靡海内外、经久不衰的老歌《玫瑰玫瑰我爱你》,就是银嗓子姚莉当年在“扬子饭店”唱红的,“汉口路”沉淀着最上海的记忆。

扬子饭店

1927年,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并为武汉,一座绝无仅有的“三城一市”的“大武汉”。十九世纪末,上海命名马路的时候还没有“武汉”,只有武昌路、汉阳路和汉口路,这三条马路也成了大上海与大武汉前世渊源的三个胎记。

1938年,中日“武汉会战”时,全国支援武汉,“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响彻云天,82年后的今天,新冠病毒肆虐武汉,“保卫大武汉”的声浪再起,大上海与大武汉依旧兄弟同心,守望相助。

end

阅读原文

原标题:《上海为什么没有“武汉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