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疫情下的五大心理表现,我们如何心理自救?

2020-02-10 17:18
上海

原创 点击右边星标 一条

2月8日,卫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

更新了第五版,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

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新的传播方式意味着什么?

疫情发展到底怎么样了?

所有人都为此揪心。

我们该如何调整好心理状态?

17年前的一份《SARS安心手册》,

给了很大的参考。

一条结合这本手册,

并采访到多位心理专家

与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

总结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

疫情之下,

每一颗心,

都需要被呵护。

编辑 叶荔

问卷调查及图表制作 赵鹿鸣

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生活方式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在“情绪状态”一栏,全国各省市的受访者给“焦虑”打上了最高值。

截至2月3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省心理咨询协会,以及全国各省市都公布了心理援助的热线电话;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及民间组织,也开通了10余个志愿者热线、网络援助平台。

根据各心理热线志愿者提供的匿名案例,我们总结出目前疫情下的五大心理表现。

冷静下来,先了解一下你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1、一次又一次的“替代性”创伤

“心态崩了。”

很多网友在看完热文《在人间| 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后,这样表示。文中女孩的那种强烈的无力感和失去至亲的疼痛,触发了太多人的感同身受。“不敢转发给自己的爸妈”,“看到那张她妈妈留下的字条,崩了很多天没忍住,哭了。”

这种情形被称为“替代性创伤”。

现在通讯和媒体的发达程度,是过去时代无法比拟的,人们在信息爆炸中,一次次充满代入感地阅读故事,查看悲剧现场的图片和视频。

当护士在电话里崩溃大哭,当每一则十万火急的物资求援海报被转发,各种因为隔离而导致的用车需求,看病难、确诊难的呼救出现在网上,屏幕这边和疫情中心的人,几乎时时刻刻紧密相连。

“因为一个数字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家庭。”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要反反复复承受两种焦虑:一份源自自己所处的状态,一份叠加了无数次的替代创伤。

2、物资匮乏引发的恐慌

前几天,一个独居的青年向心理热线平台上的志愿者求助:“一个人太恐慌了,刚刚走了15家药店都没有买到口罩。”

因为平常就独居,疫情来了整日惴惴不安地刷手机,但越是刷新闻,整个人越是紧张到不行。本来想着出门买口罩来换得一些安全感,结果还损耗了自己一只口罩。只好对外求助。

在心理咨询师李昭接到的心理热线案例中,类似对物资匮乏的恐慌所引发的焦虑和痛苦,是非常集中的。

这种恐慌表现在,有的人会产生一种痛苦的情绪;有些人甚至会有具体的身体反应,比如觉得自己头晕、不舒服,担心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而对于抑郁症人群,这样的恐慌更会放大。比如热线中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年轻人,疫情爆发后,当自己的家人也跟着一起去抢大米,不安一下涌上心头,脾气很暴躁,而共处一室的家人也因此发火,最后整个人变得非常无力。

3、被激起的次创伤

“你看每天早上堵在超市门口的都是老年人。他们以前经历过的那种物质匮乏、大难临头的创伤感受,被重新激发,所以他们就会特别恐慌。”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林贻真,提到了“次创伤”的概念。

不仅是这一次的疫情怎么样,而是曾经类似的创伤,很可能再次被激发。

心理咨询师邓业针,就接到过一个求助。来电者过去曾经历家人突然离世的急性创伤。而这次疫情的发生,包括篮球运动员科比的意外离世,使来电者极度担心自己家人安危,旧的创伤又被激活了。

而她也在热线中了解到,随着时间蔓延,一大批本身有定期拿抗抑郁药物、需要定期面对面见咨询师的群体,他们的困难和焦虑密集性地爆发了。有的人自己出不了城市,有的人怎么也不敢去医院了,有的人是自己的医生去了一线、去了疫区。

“有个求助者本身有焦虑症,在电话里提到,自己已经对之前的两个接线员情绪失控,甚至说自己再也不想保护自己,出门也不想戴口罩了。可能这些人的心理失控,甚至是会因为丧失防护,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的。”

封城后的武汉长江大桥 图片来源:摩羯座的狮子

4、隔离者的孤独

今年春节,很多人被迫跟亲人分隔两地,甚至一个人过节。

被限定行动的“隔离”,是非同寻常的。隔离导致的孤独感,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从未体验过。而密闭空间下,这种孤立无援会被放大。

“这一次23号突然在路上听说回不了家了,可是因为留学工作已经7、8年没有回去了,我该怎么办啊!”志愿者说,有很多人来求助,一是没有回成家,二是极度担心留在武汉里面的父母亲人,焦虑和无助非常强烈。

有很多封城前出来的湖北人,也是有家不能回,流浪于全国各地,甚至遭到很多酒店、旅馆的拒绝。被拒绝,身份信息泄漏,被污名化,都给被隔离者带来深深的伤痛。

很多留学生说,外国人看到我们避之不及,甚至已经出现了言语上的攻击。“只是普通的流感,怎么都不敢乱出门了,本来他们见中国人就害怕了,我还喷鼻涕,他们估计都哭了。”

微博上关于疫情过后第一件事、最想见的人引发热议

5、失控感引发的焦虑

“疫情结束后第一件想做的事”被屡次推上微博热搜。本以为可以安心宅在家,把以前没来得及看的书、看的剧都刷一遍,但是:

“开了剧,没过几分钟,还是刷手机刷新闻”;

“从早到晚的新闻,有的感动,有的让人愤怒,每天的情绪都跌宕起伏”;

“我什么也没做,时间就是耗过去的感觉”;

“焦虑是四面八方的,根本没有缝隙能逃出去。”

......

很多人本来制定了探亲或聚会计划,因为疫情的发展,变得非常得不可控。邓业针说,这种失去控制感的状态,会让人感到难熬,焦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些事情做好,甚至还会引发一种羞耻感。

“虽然现在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在努力,可是疫情刚开始时呢?......”来电者既对当下的状态不安,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也不断在对比疫情刚开始的情况。

“其实这种不安,对‘未知’的不确定感,在心理上是很难熬的。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学习防护知识、学习调节,去面对。”邓业针说。

17年前的一份手册《SARS安心手册》,由台湾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编制,面对社会大众,包括自我居家隔离者、疑似感染的住院隔离者、有家人被住院隔离者,提供了心理应对方法,及处理各类负面情绪的技巧。

以下是《SARS安心手册》的目录。

1. 去除对SARS的无知,是解消感染恐慌的第一步;

2. 对SARS的自我保健(护)措施;

3. 在SARS风暴里,每一个人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

4. 如果你需自我居家隔离,你如何调适自己?

5. 如果你遭到住院隔离,你如何协助及调适?

6. 如果你的家人遭受隔离,你如何协助及调适?

7.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罹患疑似SARS症状,你可以怎么做?

8. 如果你的邻居有人是疑似SARS症状或有隔离的状况,你可以怎么做?

9. 如果你和/或家人因隔离而遭到排斥,你可以怎么做?

10. 你如何协助孩子勇敢地对抗SARS?

11. 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对自己原来照顾的精神疾病个案,应注意到哪些可能的冲击?

结合当下疫情,我们整理出其中部分要点。如果你已出现前文提到的焦虑、恐慌、替代性创伤、次创伤等信号,试试按照以下方法调适自己。

疫情中,每个人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压力?

(一)要对自己好,要好好地照顾自己。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记住,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如果你烦躁不安,很难维持作息规律时,该怎么办?——平时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

例如,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同时,允许自己哭一哭。

(二)处理负向情绪。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2.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身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挑战。可以试试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3. 做做运动

运动的好处多多,可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心血管机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的地方做做运动,对你有好处。

4. 正向思维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注意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

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

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当你很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建议你这么想:

不能肯定将来会怎样,但这一刻我仍然拥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努力生活。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亲人,保持个人和居家卫生,戴口罩,以及正确洗手和消毒。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让自己有开心的时间。

即使我真的感染,我明白这个病治愈率较高。

(三)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请尽快就医或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对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3、自尊丧失、感觉羞耻、痛恨自己

4、感觉无助

5、感觉空虚

6、感受变得迟钝及麻木

7、变得退缩或孤立

8、睡眠状况恶化

新冠肺炎疫情官方及民间组织心理热线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心语”心理热线

电话号码:027-85844666

服务时间:09:00-21:00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电话号码:15342296955

服务时间:09:00-21:00

简单心理 “守护专线”

服务通道:简单心理APP首页点击免费热线

服务时间:1月26日上线,每天18:00-24:00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新冠肺炎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

服务通道:4001-888-976

服务时间:1月27日上线,每天6:00-24:00

用“心”抗疫 医务人员心理公益专线

电话号码:010-81400101

服务时间:1月28日上线,24小时

映心堂新型肺炎网络心理援助

可邮件至feiyanxinliyuanzhu@163.com

或添加映心堂助理微信号yingxintang01报名

疫情现阶段,心理干预起什么作用?心理援助热线是如何运作的,背后的接线员专业程度如何?……

针对这些问题,一条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与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督导林贻真,以下是精选采访内容。

Q:一条 A:简里里、林贻真

Q:简单心理针对这次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如何运作,接线员经过了哪些培训?

简里里:简单心理的“守护专线”是大年初二晚上在APP上上线的。每天晚上18:00-24:00,有100位左右心理工作志愿者在线,平均每天接到300个热线电话,每一通在30分钟左右。

接线员都经过集中培训,包括跟疫情有关的科普、心理干预技术、热线伦理,还有志愿者的自我保护。我们建议志愿者每人每天不接超过5个电话,不连续两天排班;并建立了40人的咨询师第二梯队,专门为前线接电话的志愿者提供专业督导和情绪处理。

Q:现阶段心理热线、心理干预的作用是什么?

简里里:搭建一个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来应对重大的危机,持续时间长,不同阶段做的事情不一样。目前的心理援助热线是一种“被动介入”,你有需要,我们在这里,你能找到我们。

主要提供倾听和心理支持,帮助对方澄清和命名各种情绪,学习放松的技术,在对方情绪泛滥时,帮助恢复一些现实感,帮助对方整理可用的资源。

尽管医护人员也出现过情绪崩溃,但现阶段他们最需要的还是物资和休息。对于他们,心理干预现阶段不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但是有专业的心理支援在,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就是支持。

Q:在疫情期间,大家长时间待在家里,很多是几代人同处一室,这时候该如何调适代际相处的心态?

林贻真:可以就趁着这个机会,多和家人沟通,即使是吵吵架。学会知足:我们还是相对安全的。

尤其注意与老年人的相处。整个社会来看,老年人是相对被边缘化的群体,年轻人说病毒的危险性,他们因为知识结构的局限,理解得可能没有那么全面。他们的心理其实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会很固执。

这时候,年轻人就需要利用老年人希望被关注的心情,跟他们说,你一定要为我做这件事情,比如要戴好口罩。要用各种策略让老年人去保护好自己。鄙视、嫌弃的态度,最要不得。

图片来源:麻醉医生凌楚眠

Q:对于持续高强度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什么心理建议?

林贻真:危机关头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跟死亡去握手的人。他们具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这些让他们在危急关头“趋害避利”,他们是人类中的英雄。“英雄”也是血肉之躯,对他们的爱护就是做好他们的“安全网”,要稳定而有温度。

危机中强烈的情绪一旦被认同,强度就会逐渐降低。

未来疫情结束后,他们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慢慢调整,释放压力。如果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义不容辞。

参考资料:

台湾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编制《SARS安心手册》

编辑:叶荔

疫情依然严峻,针对以下人群,

我们正在寻找采访对象!

#我在疫情一线#

不论是您是在湖北还是全国其他地区,只要您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后勤补给人员、记者、患者或患者家属,我们希望听到您的见闻和最迫切的需求。

#我的武汉现场#

如果您正身在武汉,如果您愿意讲述在“封城”后的实地体验见闻,我们希望把它传递给更多人。

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一条编辑,我们期盼您的消息!

一条编辑部邮箱editor@yit.com

或直接在文章下留言。

请您留下所在地、职业,大致讲述您的见闻与故事,如合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进行采访!

如有图片也欢迎一并发来。

原标题:《疫情发展不明朗,我们如何心理自救?》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