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红了,疫情来了

2020-02-08 13:50
河北

原创 张霞 商业人物

作者:张霞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2020年,王明发最后悔的事情是去年砍掉了一亩多地的大樱桃树,建了两个草莓大棚。

大樱桃是山东鲁中一带的“土称呼”,其实就是国产车厘子。我们村庄种植大樱桃已有十几年历史,最贵的时候,能卖到15、6块钱一斤,一亩地可有两万多块的收入。

2017、2018,接连两年的清明节期间,鲁中地区遇上了“倒春寒”,把正值开花季的樱桃花苞冻掉了一大半。等到收成时,樱桃的价格却并没攀升,王明发一年只收入了八千多块。

他算了一笔账,刨去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这一年,算是“白干了”。

没上过几天学的他,说不出“产业升级转型”之类的话,却认清了一个理儿:再种下去,就是死路一条——首先是竞争大,家家户户都种着同一种作物,客源却只几个外地客商,很容易被压价;其次,大樱桃的生产周期长,开花、授粉、落果的过程中经常遭遇意外,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

到附近几个乡镇考察了一圈之后,2019年,王明发毅然决然的把地里的作物换成了前景更好的大棚草莓。

草莓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农历八月份种上,三个月左右便能收成。冬季乡村的鲜果少,走亲访友、居家待客草莓都是稀罕物。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格,春节期间,一斤草莓能卖到20块钱左右。

利润高,投入也就大。建温室大棚需要玻璃薄膜和专业PC板,一个需要投入四万多。为此,王明发到银行贷了三万块钱的款。

因材料贵,温室大棚造价颇高,一个需四万多元

想保证草莓的产量高,得用好的苗木。王明发特地去了一趟省城济南,雇车跑了两百多公里,运回来一万五千来颗上好的苗栽,花掉九千多。想要草莓的个头大,肥料也很关键,王明发用的是日本技术的“佳垦冲施肥”,一亩地又要三千多。

一亩地草莓的肥料钱大约为三千元左右

不负所望的是,草莓果然收成可人,个顶个又红又大。王明发推算,一株草莓整个周期可生产两斤左右,一万五千颗就是三万斤。不用两年就能收回成本了。

意外的是,草莓红了,疫情来了。

疫情来了,我县各个村庄的的入口处,都设立了值班岗哨,禁止外村人员进入。王明发的草莓卖不动了。

我县自发的“封村”运动算是较晚的,大年初二开始。最初王明发不以为然,寻思不过“就是个形式”,再怎么着就没个走亲访友的了?等到了大年初三,试着去邻村看舅舅的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不仅村口有人值班,从高速公路拐进村子的岔路口还堵上了石头和木材,他不得不提着一箱草莓和两箱牛奶原路返回。

等到了初四、初五,公路上基本上车辆绝迹,杳无人影了。我们村是一个几百口人的大村,每天本村人员或多或少能够来王明发处消费个三五斤。剩下的,他便通过电话和微信,和外村熟人联系。谁若有需求,他骑着电动车送至村口,“交接情报”一样隔着一个岗哨交接货物。

“封村”后的乡村马路上人车稀少

王明发的草莓是从农历十一月底开始售卖的,年前卖的是18、9块钱一斤。这十几天,为了促销,他先是把价格降到十块,后又降到八块。按照这形势下去,三万来斤草莓,至少要少卖三万块。

然而即便如此,这份“外卖”的生意也几乎要做到头了。

2月4号下午,王明发载着五斤草莓到白花峪村送货,在白花峪的桥头,亲眼看到这村一个嫁出去的姑娘回来过娘家,因不让进村,和值勤人员大吵大闹起来。最后村领导报了警。警车呼啸而来那一刻,王明发拿起草莓便掉头而去了。“过娘家都不行?何况是卖草莓这种小事儿?”他自嘲道。

不过在竞争对手陈美清眼中,王明发已经算是幸运了。

陈美清家里有一个塑料大棚,和王明发隔了不到一千米,因管理不善,草莓个头要小,产量也低。更让她一直懊悔不迭的是,年二十六起,她一家三口全部得了流感,在村卫生室打吊瓶,一颗草莓也没卖。

“偏偏就是最贵那两天病了。年初二好了,就变成十块钱了。”陈美清逢人就要唠叨。一棚的草莓她从年前到现在只卖出去不到五千块。

更致命的是,王明发和陈美清还有个共同的“敌人”,村里最大的种植户李华伦。李华伦共有四个草莓大棚,不像二者把大棚建到自家田地里,他在村子的马路旁承包了十亩地,垦出来,建成了一个采摘园,旁边还有小饭馆和停车位。这三户人家是附近几个村庄,唯一的草莓种植户,构成了竞争格局。

按说李华伦亏损更大,但十元一斤的降价潮是他先开启的,八块也是他领头。除此,他还向镇政府捐赠了五百斤,给各个村的疫情防控小组成员赠送了一百斤。荣获了表彰奖状一枚。

销售不动后,李华伦将五千块钱的草莓捐献给了镇政府(图为李华伦提供)

为此,王明发和陈美清找李华伦理论。李华伦双手一摊,劝他俩要拎得清。“个人有个人做生意的道道,我降价也是维护客户。现在,这情况,就是白送也得送啊,至少换个人情。”李华伦说。

会过日子的王明发,最终也是没舍得送。

最近几天,每天他和妻子蹲在大棚里忙活,看到熟透且有发烂迹象的草莓便摘下来,先吃为敬。

王明发一家今年“吃够了”草莓

现年17岁,正在县城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儿子,成了他们两口愤怒的对象。“平常香蕉、橙子花钱买着吃,换成自己的水果就不吃了?”王明发一天要冲着儿子叨叨三四次。逼迫他吃草莓。

王明发的老婆则把吃不下的草莓加上冰糖煮熟,装进玻璃瓶,放到院子里自行冷冻储存。期望等到了暖和天还能当作罐头吃。

忆苦思甜是王明发最爱做的事。现年54岁的王明发,自出生起便居住在我的家乡,山东鲁中地区南部的一个山村。村庄属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高。家中有共有四个兄弟姐妹的王明发,小时吃过野菜,吃过高粱。

“穷”这个字能被他讲述的绘声绘色。他告诉我,即使改革开放之后还是穷,一亩地能收五百多斤小麦,卖不到一千块钱。穷的时候,面不够吃,菜舍不得用油炒,他试过把馒头卷进煎饼里,两种主食一起吃,“好歹咬起来能软和些”。

最离奇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穷到就着山野里捕来的蚂蚱喝酒。正喝着,停电了,蚂蚱掉到了桌子腿下面,他抹黑捡起来继续咂摸着喝。等来电一看,摸起来的是一根蚯蚓。

为了脱贫,王明发种过菜园,1997年之后又把菜园改成葡萄园,后来换成苹果园,樱桃园,直到现在的草莓大棚。收入越来越好,种葡萄的时候一亩地能有两三千,苹果上万,樱桃最多能到两三万。

王明发家有一儿一女。地里两三万块钱的收入,外加每逢秋天,当地商贩收购苹果,王明发老婆跟着前去打零工,负责苹果包装,也能赚个七八千。这已足够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开销。

前前后后投入近十万,建两个草莓大棚,是王明发这辈子“赌”的最大的一次。据他说,他不得不“赌”,儿子再过五六年就到了成家的年纪,而县城的房价也早到了八千一平米。

目前,“赌”输了的王明发时而哀叹,时而乐观。他把这次疫情看作和冰雹、暴雨差不多的天灾,天灾往年他遇到过很多次,早就习以为常。克服克服就过去了,是他最近常说的话。

去年猪肉涨价,今年过年他家便没灌香肠。“吃鸡肉也挺好,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他说。此外,他还庆幸,自家是小本买卖。电视里,还有网上,他看到过真正的大户,上百斤的水果往地里倒。“那才是真正的运气不好。还不是得克服?”

话音刚落,他又为银行利息肉疼,“一年快三千呢!”

更多时候,他还因为同村的人“心里来气”。

村里总有人来到他的大棚感叹两句,为他可惜。但乡村人的同情,很快就会回归现实。

替王明发感慨完了,乡亲们总会絮叨一句,“幸好不是下樱桃的时候(阳历五月份),要是那时候赶上疫情,樱桃肯定也不让卖了。”转头开始操心起自己地里的果树,为自己庆幸。

气不过的王明发最近几天从大瓦房里,搬进了草莓棚旁边的果园屋。因为是温室大棚,草莓棚内有二十多度,搬个马扎坐进去吃饭喝酒,很是舒适。比之北方农村时常零下的室内,要“享受不少”。

“草莓虽然卖不出去了,我好歹也住进了暖气房。”王明发自嘲道。

(以上人名皆为化名)

*文中图片为作者拍摄

推荐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原文

原标题:《草莓红了,疫情来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