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复杂在天真面前,只是过度使用的形容词

2020-02-06 17:20
北京

原创 局部3 看理想

《局部》在阔别了一个春节假期后,如期回来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上一集的内容吗?

谈到文艺复兴的曙光乔托以及被他的光芒所掩盖的老师契马布埃,陈丹青说:美术史不总是在进步的,文艺复兴因为过度传播而显得陈旧了,在今天,契马布埃所代表的中世纪绘画成为崭新的艺术。

正如这期将要聊到的大名鼎鼎的马萨乔以及他的老师马索利诺:马萨乔带来了充满人文主义的凝视,马索利诺依然甘愿沉浸在属于上个时代的天真里。

美术史只留下了乔托和马萨乔的名字,但那些属于中古的幼稚与天真就只能成为历史的遗迹吗?

如果说几个世纪之后的塞尚和高更有着中世纪的灵魂,那么你也能从达利的画中看到还未被文艺复兴消灭的古风。

原来过时的过时,就是现代。

墙上的圣徒

马索利诺与马萨乔

局部第三季 | 第4集

讲述 | 陈丹青

上一集说到,中世纪壁画的大风格被乔托破局了,文艺复兴还在等另一位天才动手开局。谁呢?马萨乔。

马萨乔比乔托小134岁,生于1401年,算是15世纪的人。此前百年,乔托的影响如缕不绝,史称“乔托画派”,《局部》第一集曾经提到过布法马可的《死亡的胜利》,就是其中之一。

但这一派或多或少带着中世纪模式,到马萨乔,中古气息一扫而空,15世纪的新样式、大格局,总算确立了。

他确立了什么?放在今天看,很简单:人物比例高度准确,透视法成熟了,画面开始复杂、细节趋向逼真。

日后的佩鲁吉诺、弗朗切斯卡、曼特尼亚,波提切利、基兰达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个个服气,奉他为师。

但这位老师只活了27岁,没见过他的伟大学生。

1.

著名壁画的另一个作者

据说马萨乔落拓不羁,除了画画,什么都不在乎。“马萨乔”是他的绰号,意思是“大汤姆”。

他在奉召去罗马画画的路上不知所终,最离奇的传说是被嫉妒者害死了,当然,野史无从考证。

马萨乔最完整的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布兰卡奇祈祷室的圣彼德系列。那是欧洲美术史范本,直到今天,各国游客一进教堂直接钻进这里,只为看他。

大家看见吗,礼拜堂大小比不上北京富豪的客厅,却是美术史圣殿,当年达·芬奇就站在此刻我们站的地方,仰着脖子看他,学习他的画法。

可是注意了,其中几幅是另一个家伙画的,名叫马索利诺。

马索利诺生于1383年,比马萨乔大17岁,可是绰号却叫“小汤姆”,早先他是金匠出身,19岁开始学画。他最有名的单件作品是藏于布莱梅美术馆的蛋清画《圣母与圣子》。

说起来,马索利诺是马萨乔的师傅,也算工作伙伴。

1424年,马索利诺接手布兰奇卡礼拜堂的壁画任务,画了几幅,马萨乔接着完成了其他部分,结果后世以为全是马萨乔画的。

据传说,马萨乔性格强势,总要干涉大哥按照他的意思画画,大哥好脾气,处处迁就。以至20世纪专家为了分辨哥俩的画,大费周章。

现在确定,《亚当夏娃》《给穷人布道》《多加复活》《治愈跛子》,出自马索利诺之手。

仔细看,他俩的性格与偏爱很不同。马索利诺用色明艳,有股子仙气和童话感。他曾旅居西班牙,又去过匈牙利,带回了异国气息,钟爱哥特式风格的拉长造型。

马萨乔造型谨严,简朴,刻意树立佛罗伦萨画派的人文气息,用现在的说法,注重写实,发掘人物内涵。从进步论立场看,不愧是文艺复兴美学的始作俑者。

看,这就是马萨乔自己。

大家知道,凡是美术史反复推举的大腕,我都不愿意谈。诸位上网,看书,全是颂扬马萨乔的历史功绩,马索利诺呢,还是杜尚那句话:他被谈论得太少了。

可是我早在画册看过马索利诺,一派贞洁,气息高贵,去年在罗马拜见他的真迹,当下迷倒。

可是那位瓦萨里罗列的文艺复兴大师专章没列入他,半数美术史家不提他,所以史笔厉害,轻轻一勾,一个人永垂青史,另一个人就没了。

但我没资格为马索利诺抱不平,他实在画得好。

2.

失落的天真

我身边是罗马的圣克莱门蒂老教堂。看见吗,在道路的尽头,是著名的罗马斗兽场。

传说这里是早期基督教徒受迫害期间秘密聚会的地点,生于四世纪的圣凯瑟琳,是殉道者之一。

传说凯瑟琳女士受过良好教育,精通人文,“优雅得不可思议”,当时的皇帝马克森提乌斯爱慕她,她不为所动,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进门右拐的小礼拜堂,就是圣凯瑟琳事迹的壁画,两面破损严重的墙,不讲了,我们重点看看马索利诺描绘的圣凯瑟琳。

拱形画面的叙述顺序,始于左上图,只见凯瑟琳高举手臂,正与马克森提乌斯皇帝辩论“道成肉身”的问题,四周画着围观者。

左下方:恼怒的皇帝招来50位饱学之士与她舌战,不料全被她说服昄依基督教。皇帝气坏了,在同一画面,可爱的马索利诺画了一扇窗,窗外,所有学士被皇帝命令烧死。

上端右图:凯瑟琳被关起来了。皇后佩服她,探视她,隔着窗户听她说话,结果也被劝服昄依基督教,皇帝盛怒,杀了皇后。

马索利诺再次于同一画面交代了结局:看,这位刽子手身材修长,收起刀剑,姿态简直像个芭蕾舞明星,脚下的皇后,身首异处。

下端正中:凯瑟琳被绑起来,扔向有刺的双轮,皇帝在楼上看她将被车裂。只见她毫无惧色,凛然受刑。忽然,天使飞降,斩断车轮,皇帝遂命将凯瑟琳斩首。

右侧画面,凯瑟琳在一排士兵面前,从容伏倒,等待利剑。背景的西奈山顶站着将要葬她的天使,另一位天使正在徐徐降临,收取凯瑟琳的魂灵,带上天界。

多么天真啊!为什么是“天真”呢?因为古人相信车裂的一瞬,天使会来拯救,而且非要画出来,落实这份相信。

15世纪人文主义猖獗,很多人已不信天国,但马索利诺确信:任何不可能的景象,一旦画出来,就是真的。

是的,凯瑟琳死了。你不忍心接受那一刻,但是看哪:当她匍匐受刑,天使飞来,上帝在画中显灵了。其实呢,显灵的不是上帝,而是画家马索利诺。

文艺复兴每前进一步,就是天真消失的一步。马索利诺根本不知道自己天真,那才是真的天真。

3.

绘画的无辜

相比马萨乔,他确实落后一步,可是六百年后,我以为马索利诺更动人。

这座礼拜堂最动人的画在哪里呢?是入口顶端的《天使报喜图》。

意大利全境不知有多少《天使报喜图》,流传画史的总是名家,譬如安吉利柯、库萨、达·芬奇、拉斐尔。

当然,他们的《天使报喜图》无比圣洁,精美绝伦,在我看,还是不及马索利诺的这幅。

为什么呢?因为他高古,因为他天真。

然而他的《天使报喜图》不过是礼拜堂入口的装饰,显然,马索利诺醉心于门楣的拱形,这拱形被他画成拜占庭风格的圣殿,圣殿的平行线用了纵深透视法,一左一右,对称配上两位女孩——他的想象是对的:传说中的圣母和天使,其实年龄很小。

我早在画册见过这幅画,心里好喜欢,那天一进门,一眼看见,就觉得整个礼拜堂圣洁起来。

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谁是马索利诺,只觉得这座门非常非常“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曙光据说来自乔托,而马索利诺这座门,有如15世纪的清早晨。

伦巴地的老教堂奥洛纳堡还有一套马索利诺的壁画。1435年,红衣主教布兰达·卡斯蒂廖内委托他创作《施洗约翰生平组图》,保存得很完整。

这是我这次节目中,唯一一组我没有提前看过的壁画,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看马索利诺。

在罗马的圣克莱门特也只是隔着铁栅栏看,真是没有办法,印刷品完全完全两回事,没有办法。

这是马索利诺最后的作品,这一组肯定很精彩,可惜三分之一毁损,看不清了,留存的部分依然美不堪言。

礼拜堂正中是约翰为耶稣施洗的图像,作风比“乔托画派”先进,比马萨乔落后。

不过这幅图显示了文艺复兴早期人体画的水准,据说,马索利诺是14世纪第一代描绘裸体的画家,最右侧的男子就是他自己。

鲁迅曾说 ,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实际上是连环画。是的,湿壁画和讲故事的关系我们将在第七集重点讨论。

眼前这一墙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我们来看看马索利诺怎样在墙上安排希律王、施洗约翰、希罗底和那位著名的莎乐美的关系:

请看,在几道转折的墙面上,约翰施洗、布道、就捕、入狱、惨死,先后出现了五次。

当描绘约翰在铁窗内向外凝视,马索利诺利用了礼拜堂那扇小小的真实窗户。

黑衣武士出现了三次,在这面窗角,他抓住约翰;接着墙面一转,他锁上了牢门;越过真实的窗户,墙面再次转折,他已收起刀剑,脚下是约翰的尸体。

诸位还记得圣凯瑟琳系列中那位英俊屠夫吗?这位武士同样凶残俊美。

为什么马索利诺一画屠夫就会才华横溢?200年后的卡拉瓦乔也爱画杀人,论天真、论古风,到底不及马索利诺。

现在墙面平坦了,希律王希罗底再次出现,而莎乐美形象两次出现在同一面墙。美丽的廊柱左右分割了这面拱墙,交代了故事的顺序。

又一次,马索利诺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情节,画在同一画面。

左侧的宴饮图,他并不画著名的莎乐美舞蹈,右侧,杀害约翰的真凶希罗底面无表情,姿态美极了,捧着约翰的首级,递给沙乐美,身后的两位女孩惊恐地跳开。

在这里,马索利诺的想象又是对的,传说的莎乐美,被他画成无辜的女孩,并不邪恶,也不很迷人。

每位女子的身姿都被拉长了,简直有东晋顾恺之“轩轩霞举”的风姿,完美展现了马索里诺的哥特式美学。

他还还特意把死的图景放得很远,看上去又好玩,又凄惨。

大家看,马索利诺在叙述中突然压低了嗓音,在景深处的山腰,他偷偷画了约翰的葬礼,这一处理,使全图说不出地冷漠而高贵——

既是凶案现场,又像迷幻的童话。我不知道马索利诺怎样使他的神秘获得一种绘画的无辜。

奇怪,他总有几分马萨乔完全没有的现代感,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和藉里柯,想必懂他,而且自愧不如,因为马索利诺的超现实想象,浑然天真。

4.

在这里,表情是多余的形容词

可是学者总有学者的说法,他们如此评论这组壁画:

马索里诺之前创作的组图中——尤其是布兰卡契礼拜堂——表现了高度的整齐与清晰,为什么到了奥洛纳堡就失去水准?

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种“倒退”,那么就有一种可能:他在创作布兰卡契系列时是受了马萨乔的影响。

或许可以认为,他在伦巴第受到崇古风潮的影响,回到了传统哥特式风格。

学者所谓的“倒退”,是典型的进步论。

说马索利诺居然失去水准,什么水准?以上评论倒是点出了关键:当马索利诺摆脱马萨乔的干涉性合作,他立刻享受中古美学的余韵,甘愿倒退。

是的。马索利诺画的人脸很少变化,表情单一,他没有马萨乔刻画表情的本领,那是欧洲绘画史最早的写实自觉。

用今天的分类法,马萨乔写实,马索利诺唯美,他笔下的呆相,他安排的场面,高古、清纯,带着迷人的仙气。

画家刻画表情,有如作家使用形容词。在薄伽丘、拉伯雷、乔叟、塞万提斯那里,在中国先秦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很少很少使用形容词。

到了小说语言日趋复杂的19世纪,托尔斯泰认为无可企及的简洁性,只能在民间传说中寻找。

要论刻画表情,19世纪沙龙画家最能干,可是对比马索利诺的元气与真气,那只是过度使用的形容词。

无可置疑,文艺复兴绘画是进步的过程,好比渐渐长大的人。

乔托,虎头虎脑的娃娃,马萨乔,雄心勃勃,长成19岁壮汉,未来将无所不能。马索利诺的艺术呢,正当17岁,半大不小,青涩而性感,诸位一定见过17岁少年那股千金难买的英气吧。

好了。契马布埃与乔托,马索利诺和马萨乔,我的偏爱、偏袒,都是落后的那位,简直大逆不道。

好在以下讲述的十几位大师都是15世纪最骄傲的天才,他们一步步离开天真、幼稚、青涩,走向成熟。

咱们从第五集开始,就要告别马索利诺的大清早,走向文艺复兴湿壁画如日中天的时代。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完整内容请观看节目视频。

内容编辑:荞木

监制:猫爷

第一次面对如此近距离的马索利诺

忍不住一看再看的陈老师

观看《局部3》

原标题:《陈丹青:复杂在天真面前,只是过度使用的形容词》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