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认知调查·报告|超七成受访者给一线医务人员打满分

“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和个体防疫行为”调研组
2020-01-29 10:17
来源:澎湃新闻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识别文末二维码,或点击这里参与答题。

编者按

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和个体防疫行为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此次疫情的认知与个体防疫行为,重点关注疫情信息的获取渠道、防疫知识的掌握与执行、面对疫情的心理情绪等方面。

本次调查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中国科学院的学者共同设计,并联合澎湃新闻和调研家实施。第一期报告截取2020年1月26日至27日数据。以下为第一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版。

1. 民众对此次疫情的关注度

民众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67%的民众表示“高度关注”,22%的人表示“比较关注”,完全不关注者不足1%。

学历越高的人对疫情的关注度越高,比如,研究生学历者表示“高度关注”的比例比高中及以下学历者高约15%。

2. 民众对疫情发展信息的知悉程度与渠道

2.1 何时开始知晓疫情

在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传言和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先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时的2019年12月,已有1/3 (33.7%)的民众知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更多的人(53.9%)则是元旦过后到1月20日之间,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死亡病例、中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以及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肯定肺炎会“⼈传⼈”后知晓此次肺炎疫情。但也仍有12%的人是1月21日之后才陆续获悉这次疫情。

2.2 是否有确诊病例

截至接受调查时,73%的民众告知其常住地城市已有确诊病例,但也有11%的民众表示不知道或不确定。通过比对常住地城市一级疫情实时动态公布的确诊人数,有78%的民众能够正确知悉其常住地所在城市是否有确诊病例。

2.3疫情主要信息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会从多种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国家对此次疫情的信息发布和防疫宣传也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但在众多信息来源中,若仅考虑最主要的渠道,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微信、微博、媒体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也就是说2/3的民众主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疫情信息。其中,人们从微信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微信群和微信好友的聊天内容,包括文字、视频和截图等。

不同年龄群依靠的主要信息渠道差别较大。微博是青年群体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而电视则对中老年人获取疫情信息更为主要,但在以微信群或微信好友聊天内容、媒体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作为主要信息渠道上,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差别很小。 注:划分青年和中老年的标准是45岁。

注:划分青年和中老年的标准是45岁。

不同学历群体的疫情信息最主要渠道的差别体现在受过高等教育者更多以微博作为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在使用微信上,学历越高者越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则更多以电视作为主要信息渠道。

无论来自哪一个群体,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以周围人口口相传的信息作为主要的信息渠道,学历越高者越不会如此。

3. 防疫知识

国家已经通过各类媒体向民众反复宣传防范疫情的知识。截至目前,民众的防疫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防范的有效途径等知识进行了测试。

98.8%的民众都已正确知晓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还相当比例的民众认为该病毒还有更多的传播途径,比如消化道、血液、皮肤接触。

问卷罗列了一些正确的和广为谣传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式。绝大多数民众都能认识到那些正确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方式,比如,94.8%的民众都认识到“勤用洗手液、肥皂等洗手”是有效的预防方式,74%的民众认识到“室内通风”是有效的预防方式。

然而,民众中还有20.8%认为用盐水漱口、14.3%认为服用维生素C 、10.9%认为喝板蓝根冲剂、7.9%认为熏醋、7.3%认为提前服用奥司他韦、5.5%认为喝高度白酒,以及4.4%认为提前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对各类口罩的预防效果的认识上,80%以上的民众都已正确了解到医用外科口罩和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大于等于95%的口罩能够起到预防效果,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该比例达到91%。但仍有少数人认为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或海绵口罩也能够起到预防效果。

4. 防疫行为

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宣传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其实际效果如何,人们是否做到知行合一?

有66.5%的民众表示只要一出门就佩戴口罩,25.5%的人表示仅在人员密集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但也有将近8%的民众只是偶尔戴戴或者不戴口罩。

在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方面,12.8%的民众表示,自从得知疫情以后,洗手次数明显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增加洗手次数的民众中应该也包括向来勤洗手的人。

在减少外出方面,80%的民众表示因为此次疫情而放弃春节返乡、探亲或者出游。从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三,2/3(66.2%)的民众表示自己或家人没有外出聚餐或串门。

5. 情绪与心理状态

面对疫情,大部分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66.9%)、恐惧感(58.2%)和担忧(71.7%)。其中,非常焦虑、非常害怕、非常担忧者分别占23.6%、22.5%、32.6%。完全不焦虑、不害怕或不担忧的仅占3%-4%。

但另一方面,73%的人对疫情的态度是非常积极乐观或比较积极乐观。在这个方面,高学历群体比低学历群体的态度更悲观些,而低学历群体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要高于高学历群体。有意思的是,常住地或调查时身在武汉的人比在湖北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表达了更积极的态度,身处武汉或常住地是武汉的民众对疫情乐观的比例接近90%,悲观的比例不到10%,而全国其他地区的民众乐观的比例为72.8%,悲观的比例则将近20%。

尽管确诊人数持续上升,3/4的民众(75.8%)估计自己不太可能或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也有20.8%和3.4%的民众认为自己比较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这个方面,高中及以下者中有22.8%认为自己完全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比例在大学本专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者那里仅为8.2%和5%。

对疫情持续的判断上,33.1%的民众认为疫情大概会在1个月或以内结束,更主流的看法(47.2%)则认为疫情会持续2-3个月,还有一些民众则估计疫情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6. 对各方力量在疫情防控表现上的评分

就防控疫情的表现,我们邀请受访者进行打分,分值从0-10,分数越高表明民众对该机构或群体在防控疫情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越认可。从打分的情况上看,民众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评分最高,平均分高达9.5,72.8%的受访者对一线医护人员打出了10分的满分。得分其次的是医疗险系统、中央政府、新闻媒体,其得分均在8分以上。对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的表现评分较低。

7. 调查情况简介

此次网络调查从1月26日10时发起,截至1月27日12时,有超过1.1万名民众参与了此次调查。填答者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也有少量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样本,此次报告的统计仅基于常住地为中国大陆31个省的样本,共11479人,其中常住地或调查时所在地在湖北省的样本有764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扫描文后二维码参与调查)

在填答调查的民众中,30%为男性,70%为女性;91%为45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20-29岁者占59%,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占9%,样本年龄均值为28.4岁。鉴于网络调查通常对中老年人、低学历群体覆盖不足,我们利用2015年1%人口抽样数据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分布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加权,本报告汇报的均是加权后的统计结果。

(“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和个体防疫行为”调研组主要成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春泥、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副教授和经纬、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骆为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汪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洁、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教授、主任谢宇。报告由调研组与澎湃新闻、调研家联合发布。感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周艳亦杰提供的助理工作。)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这里参与答题。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