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新年写贺笺

2020-01-22 20:56
北京

刘涛 中华书局1912

《古代风俗百图》,王弘力绘,新星出版社出版

新年之前,书写贺卡是我的压岁节目,寄呈长辈与朋友,传送新年祝福之意。

今人有幸,过上两个新年,舶来的阳历新年叫元旦,传统新年称春节——先民那里,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新年,而以立春为春节。共和以后,国人把元旦这个古老名号转让给了阳历新年,习称阴历新年为春节。传统悄悄在变,不留心,毫不察觉。

写贺卡,两个新年怎么办?我从简,合二为一,其间一月有余,时间宽裕,可以从容写。有时正月初一想起谁谁,又提笔写,落款元日,别有情致。

年节致贺,吾国早有的习俗。古楼兰遗址出土的文书有两件名刺形制的贺蜡拜帖,用途与今天贺年卡相似。一件隶书体,上端双行写“贺大蜡”,中空,下署“弟子宋政再拜”;另一件是木简,多正书笔意,上端残,犹见“蜡”字,中空,下署“弟子新(?)珍再拜”,“弟子”二字左侧写有“贺”字。蜡通腊,“大蜡”即腊祭。《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看注文,蜡祭的八神居然包括猫虎和昆虫。东汉许慎《说文》称:“冬至后三戌为腊,祭百神。”意谓腊祭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汉简中有没有贺蜡书迹呢?我未遍检各地所出的汉简书迹,不能断定。按情理推测,魏晋“贺大蜡”的风俗习尚应当源于汉朝。魏晋书吏写的这两件贺蜡拜帖,也许可以视为现存最早的贺卡。

魏晋《贺蜡》残纸 魏晋《贺大蜡》残纸

腊祭这天又称“蜡节”,是一年一次的重大节日,举于岁终十二月,捱近新年。楼兰魏晋文书中有件尺牍残纸提到“蜡节”,文不全,说到“蜡节皆亦同”,估计写于蜡节之后。东晋大将军王敦有件草书尺牍名为《蜡节帖》(《淳化阁帖》卷二收刻),言及“蜡节忽过,岁暮感悼,伤悲邑邑”,写于新年之前,却语涉伤悲。东晋士人对无常的人生特别敏感,自恋自怜是他们的时髦,辞旧迎新犹自陈“比苦腰痛”之类,“愦愦”伤感一番。王敦从子王羲之也是如此,《兰亭序》前段文字“快然自足”,写到后面却“临文嗟悼”,“悲夫”起来。

魏晋残纸所见“蜡节”残纸

羲之有不少尺牍写于正月(羲之因避祖父王正之讳,正月写为“初月”),有的写于正月初一,竟毫无喜色:“初月一日羲之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际,致叹至深,君亦同怀。”(张彦远《右军书记》,编号214)还有更伤感的表达:“初月一日羲之顿首,忽然改年,感思兼伤,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编号353)今人辞旧迎新之际,心中“感思兼伤”或有之,与人言病叹悲却难启齿。年节民俗,岁尾了结一年的烦恼,新桃换旧符,喜庆为好。

东晋王敦草书《蜡节帖》

说及年俗,这文化风俗的一课,在我,启蒙于小时候随祖母回老家过年。1963年除夕的记忆最深,现在想来还是那么清晰。百年的砖木老屋里,人出人进,笑逐颜开,厨房飘出的鱼肉香味弥漫在空气里,外面不时传来鞭炮声,一片年节气氛。从武钢回老家过年的堂叔,把一张用了几代人的八仙桌搬到青条石铺地的天井里,沐着阳光,铺开红纸挥笔写春联。堂叔写了很多“福”字,年龄与我相差无几的堂叔堂姑跑前跑后,把写了吉语的红纸贴到老屋大门的门框上,正厅的神龛上,每个房间的门板上,后门也要贴上。还有“灶爷在此”,贴在厨房洁白的灶壁和烟道上,“开门大吉”贴在正厅的雕花格子门上,“太公在此”贴到老屋大门外两边墙上,木板鸡笼上也贴了红纸,写着“六畜兴旺”。邻里也来讨,笑哈哈拿走一副副对联,连声谢谢。

我不明白何以如此,问祖母,答道:贴了这些写字的红纸,房屋不招火灾,鸡鸭猪牛不得瘟病,盗贼不会来家里偷窃,保佑大人事事顺当,小孩平安无灾……少年的我,当然不知道这些红纸招贴在百姓心里有着这么多的期待,现在想来,人们赋予红纸招贴以符箓般的神力,这样的观念,当缘于道教。

那时,我已经在父亲的督促下练毛笔字,特别羡慕堂叔指挥毛笔进退裕如,怎么写我都觉得好看。堂叔见我看得认真,边写边和我聊,说我父亲的字写得如何比他好,问我练不练毛笔字。知道我在练字,逗我:“你把字练好了,明年让你写。”如今我写贺卡,每当阳光洒上书桌,就浮现老屋里写春联的一幕,好像自己今天的书写,接续着老屋里长辈的挥毫。

写贺卡是心甘情愿的事情,自娱而娱人。我喜欢写毛笔字,慢慢写,用心写,不满意就重新写。以前多用印刷的贺卡,也用过明信片,总觉得受了印刷品设计者的限制。遂用平日写字余下的小片宣纸替代,柔软的宣纸渗透着笔墨趣味,祝辞与名款大小错落,钤上红色的印记,像件书法小品,也算别致。我特地向绍刚兄讨了一方“阿涛拜年”朱文印,用了好多年,去年石裂,承绍刚为我粘好,却残了笔画,怕不吉利,也怕辱没印家名声,不再钤用。

最近几年,每到元旦前,和内子去趟琉璃厂,买回几札木刻水印的彩色信笺,写几行字分送朋友。用彩笺纸作贺年片,我戏之曰贺帖。彩笺纸半生半熟,写起字来大小咸宜。素白的宣纸上,传统图绘木刻水印,松竹花鸟山水人物文佩,色彩各异,写来心情格外愉快。图绘映衬毛笔手写的新年祝辞,清新文雅,养眼,讨人高兴。

朋友们知道我喜好彩印的信笺,师道、铸公、吟方、绍刚诸位偶有赠与,我也曾向上海的陆灏兄讨要。吟方兄送的竹纸笺,印有他画的几种小品,上十扎,写来畅适,但墨色偏淡。国家图书馆印制的水浒人物笺纸,也好用,但所绘白描人物挥刀舞枪,用来贺年不太相称。老辈出版家范用先生自印的信笺很雅,右下角印有丰子恺的风俗漫画,非常别致,我有几张,舍不得用。

用得最多的是“荣宝斋彩印信笺”。家住宣南报国寺,去琉璃厂不远,可以随时采购。荣宝斋近年所出新品种,笔墨僵硬,不如旧品种氤氲雅致。一问,告知旧版坏了,无以为继。琉璃厂东街的安徽四宝堂也售彩笺,品种不如荣宝斋丰富。其他私营店家所售,多是油墨印制的信笺,图案单调乏味,写信尚可,不好用来写贺笺。近年两次去南京,匆忙中还与吟方兄同往十竹斋购彩笺,毫无收获。

投寄贺帖,如同代我趋前向前辈鞠躬拜年,向朋友祝福致意。贺岁祝辞,对长辈多用现成语,仁者寿,寿而康,柏寿松姿,文章泽世之类,表示祝福,表达敬仰,自觉有些老套,但一想,老人高兴就行。熟悉的朋友,抄段古辞借题发挥,编两句俚语调侃,似无大碍。一位在深圳工作的美院建筑系学生寄来贺卡,说那里冬天有太阳却见不到北京的雪,颇有遗憾。我回寄贺帖,写下“香格里拉之美”六个隶书大字,化借孟子语作跋:“雪,我所欲也;太阳,亦我所欲也。欲得兼,可往云南香格里拉,阳光下眺望雪山。香格里拉不能至,神往可矣。”

贺年笺(2007年)

我也留心别人的贺岁之辞。王羲之研究专家王玉池先生集二王帖名为联句:“右军初月,奉橘二谢;大令中秋,送梨海盐。”人民文学出版社弥松颐先生通晓古典文学,近以“韩卢勇奋”寄内子贺年,亦用彩笺,毛笔书写,并录“韩卢”典故出处:“马之骏者曰骐骥,犬之骏者曰韩卢——孔融。”丙戌是狗年,借用典故,既妙且雅。社科院文学所扬之水女士研究古代名物见称文史学界,贺以细书汉镜铭“日有喜,宜酒食,长富贵,乐无事”;又有宋诗好句贺我与内子:“花事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

笺纸上写新年贺辞,不独“文”可传情,手写的“字”也有表情。为了表示恭敬的诚意,我喜欢采用小篆、隶书、楷书。这三种书体,历史上担当过正体字角色,体态大方规矩,认真写来,寄与亲友,仿佛衣冠整齐地上前行礼,像个拜年的样子。

(本文选自《书法学徒记》)

刘涛先生的新春祝福

《书法学徒记》

刘涛 撰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39181

69.00元

书法应该怎么学?历来聚讼纷纭。著名书法史学者刘涛先生,将个人学书经历与书史、书论、书迹相为映发,就执笔、临摹、描影等基本问题现身说法,力图打破历来对于书法学习的刻板认识,寻求简要朴素的学书方法。作者讲述书法往事,披露学书心得,并以一百余幅书法作品,再现数十年习书轨迹,可谓“与古为徒”的典范,对于学书者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统筹:陆藜;编辑:郭思槐)

原标题:《刘涛:新年写贺笺》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