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快评|洞察大势,把上海“窗口”擦得更亮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作言
2020-01-18 10:26
来源:澎湃新闻

几天来,看来自上海“两会”报道,“抢话筒”成为一个高频词。昨天下午3个多小时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专题讨论中,21位政协委员争相举手“抢话筒”, 围绕如何把握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如何体现一流城市一流治理,与李强等市领导坦诚交流。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越来越吸引人们目光,对话交流、思考建议日渐深入;这也提示我们,在推进上海这座人民的城市治理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的定位,看问题、出主意、做事情,理应具有更高视野的“窗口”思维。

什么是窗口?窗口是可以开关的,是物质的一种状态;窗口又是交流交往的渠道、途径,各种信息、物资在这里交流交易交换;延伸一点说,窗口更是展示上海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精神状态的舞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要做到能在花繁柳茂处拨得开、雨骤风狂时立得定、掌声雷动际把得稳,正需要擦亮“窗口”,洞察大势、开阔视野、锻炼思维。

首先,要扩大“窗口”效应。回看过往,上海关于道路交通整治、烟花爆竹安全管控、垃圾分类等很多成功的做法,唤起了人们投身城市治理的热情,不少经验现已在其他城市复制推广。从更高要求来看,这座城市系统庞大、川流不息,城市治理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这一切都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其次,要强化“窗口”意识。处身当前,上海不仅承载国家战略,更是作为一座城市,探路先锋的意义更为昭彰,各方面做到排头兵、先行者的定位更为昭彰。不管是有温度的城市、还是落叶文化,不管是城市天际线,还是小区治理,无不有主有次、有源有流、有点有面,在处理过程中还真的需要始终秉持“窗口”展示意识,方能科学运用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去观照、去驾驭、去推进。

最后,要提升“窗口”品质。城市治理是一面镜子,不仅鉴照过往,也拷问当下。往何处?为什么?怎么做?这就是人民城市的一切。这里既有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有治理规律,更有创新创造的新课题、新要求。不少委员提到,在借鉴国外城市经验的同时,更多时候需要探索自己的经验,贡献城市治理的“上海智慧”、提升上海样本的纯度。从仿生学来看,超大城市也是有机体、生命系统,现在棘手的治理难点痛点热点都是不同的环节、关键点,在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敬畏生命,更要学会不断发现、培育决定历史和社会走向的新的因子。

博学慎思,温故而知新;启迪笃行,彰往而察来。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把智能化作为搞好城市治理的突破口,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着力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体现在日常,发展为社会进步的推助器、实现梦想的力量源,体现出一流水准,今天的我们应该有这个心气儿,更应该有这种能力和作为。

    责任编辑:伍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