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浜上话楚园,上海城史钩沉

2020-01-17 11:03
上海

原创 张光武 张光武行走文史

午后是不宜久坐在家里的。特别是那种有点小阳光,半开半阖的窗口飘来丝丝柳絮杨花淡香的时候。春天的脚步近了。

其实,春天的暖意,春天的诱惑一直就在身边,就在脚下。

对街新会路上的长寿街道活动中心,原来是新会中学,是一栋有年份有历史的建筑了,最早的屋主,跟我有隔代的渊源,是是外公徐乃昌的妻舅、舅公刘世珩(聚卿),这是位少年得志的英才,年十三,补贵池诸生,二十岁,中了举,做过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总办,江宁商会总理,湖北、天津造币厂监督,加上又是出身世家,父亲刘瑞芬,曾任上海道,清末外交家,藏书家;姐夫、我外公徐乃昌,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姐夫和舅爷二人都是藏书家,文学家,收藏家,真是往来尽鸿儒,谈笑透义理,那眼界和才具是不消说得了。

徐、刘二位,早年深得两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信任器重,又积极匡扶南通张謇、张詧弟兄兴办实业、教育、盐垦诸项事业,遂与张家结为儿女亲家,母亲徐姮,就是徐乃昌的爱女。

刘世珩

徐乃昌

张謇

张詧

左一刘世珩,右一张謇。

张之洞

刘坤一

刘公天资聪颖,于学问、事业两路俱是顺风顺水,生平刊刻书籍和著述甚丰。刘公喜文学,尤工词曲,曾得两部宋刊《玉海》,遂名其藏书楼为“玉海堂”,又有“赐书台”、“宜春堂”、“聚学轩”、“梦凤楼”等藏书处,赐书台系刘公获宋刊本《魏书》得名,《魏书》、《玉海》是他赖以自豪的镇库之宝。雅好如此,性情其中。

刘公民国后迁居沪上,在这海纳百川、中西文化交融的上海滩置地造屋,在旧名草鞋浜地段造了一排主楼和角房相连的中西合壁的建筑,以其别号楚园名之,铭曰:“购田数亩,筑楚园以贮金石书画,藏书十余万卷,收购金石、古器物,恒自署曰楚园云。”当年楚园所在,就是今天的新会路江宁路口。

刘公1926年殁于上海,年仅52岁,此后家道中落,楚园数易其主,虽历百年风雨,巍然如故。

楚园

楚园

楚园内景(右侧为入口)

那天我走在楚园对街,细察其主楼角房,布局雅致工整,逶迤相连,气息互补,高下贯通,暗合文气画意其中,而其灰墙红砖,西式廊柱,中式檐牙,左顾右盼,隐灵动其间,极尽设计巧思,建筑工艺,大气恢宏中,有一种引人遐思历史沉淀,风格与我家南通故居城南别业相近,成遥相呼应之趣,想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连这屋舍楼宇,竟也是刀刻斧斫,隐于心中,泛于神思,而跃然图纸,筑为实观具景了。沪上楼宇风格各异,邬达克系列之外,楚园应为不可多得之一大中西合璧奇观。当然,更有意思的是,细看之下,楚园建筑风格,竟与城南别业、濠南别业极为相似,可见建园之初,即心存知己,居停留馨,天涯比邻。

楚园

城南别业

城南别业

城南别业

濠南别业

濠南别业

随想世事倥偬,岁月如逝,王谢堂燕,百姓檐下。旧日达官贵人、王孙公子,甚或某人某人子息,终不敌岁月侵蚀,风吹雨打去,虽富比陶朱,权倾朝野,其实都是昨日黄花,湮没无迹。真正传世的,是是先贤手创的民生大业,道德文章,千秋百代,仍为后人知晓。譬如南通大生,南通师范,南通纺织学校,南通博物苑,二十多个中国第一。又如徐乃昌、刘世珩学问传世,《积学斋丛书》、《随庵丛书》、《小潭栾室汇刻闺秀词》,《玉海堂景宋丛书》、《聚学轩丛书》,《西厢记五剧五本图考据》、《大小忽雷曲谱》、《通天台曲谱》……至今仍被学苑称道,藏界奉为至宝,拥趸无数,流芳至今。所谓一心向学,文道可传百世。

大生集团内张謇铜像

吾友余之,年来整理编著“上海咖啡史话(不日成书),近引熊月之先生大作《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中一则:格兰特(美国两任总统)1879年5月游上海,上海道刘瑞芬用“菜分满、汉、洋三种”共计37道菜,招待格兰特及随从,“最后上的是水果、茶、咖啡”。趣而读之,以为文尾。

春日渐近,莺飞草长;到了夏时,蛙鸣蝉唱,何妨出门走走,上海这座城市留给我们的,真是很多很多。

原标题:《草鞋浜上话楚园 (上海城史钩沉)》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