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S2019 摄影展·活动|地对空:城市景观与媒介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0-01-05 11:37
来源:澎湃新闻

座谈:1月5日(周日),下午16:00-18:00

绿之丘(原烟草仓库)二楼,SUSAS2019 摄影展展厅

范文兵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博导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

周海晏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研究员

(座谈活动主办:上海城市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澎湃新闻市政厅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9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已闭幕。而作为“相遇”的一种总结,“SUSAS2019 摄影展:对话”还在杨树浦路1500号绿之丘进行。此次展出的照片中,包括本次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即市民对杨浦滨江的景观叙事。而本次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为杨浦滨江留下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影像,也在其中一一呈现。

影像是对时间的记录。我们把艺术季摄影展的照片拉到时间的维度上看,就会发现,正如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徐妍在本次摄影展开幕式上分享的:上届艺术季的参赛影像作品,有许多是从空中看上海,而这一次,视角又回到了地面。

我们由此也反观自身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拜技术所赐,人们已能通过各种不同的视角,探索城市的景观。各色城市宣传片中,充斥着太多城市地标的航拍画面。它们也自然进入了人们对城市的记忆。那么,无人机对城市而言,仅仅是一种猎奇式的观看,一种宏大叙事的手段,还是有更深的、未曾被注意到的意义?

进一步说,艺术季的摄影展本身,可视为借助影像媒介记录城市空间实践。那么,包括无人机航拍、短视频在内的各种媒介,对城市和建筑、对建筑学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摄影展的发生地,杨树浦路1500号的绿之丘,已经是一个自拍的地标。正是所谓的“网红建筑”。这有时会让人想到,建筑作为取景地的价值,似乎超越了其本体属性。

从天空到地面,从建筑到传播,这个周日,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研究员范文兵,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海晏,展开一次座谈。欢迎随时来看杨浦滨江和杨浦滨江的照片,来旁听关于空间和媒介的分享。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