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保群《梦忆》拾屑︱海东青、千里独行

栾保群
2020-01-03 15:06
来源:澎湃新闻

《梦忆》卷一《越俗扫墓》一篇中言越人清明扫墓之后,要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然后乘上坟船回城,云:“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

上坟归来必用鼓吹回城,好像大将军凯旋归来似的,这习俗实在少见。周作人在《上坟船》一文中专门提及此节,说:“鼓吹后世仍用,普通称吹手或鼓手,有两种,一是乐户,世袭的堕民为之,品最低,二是官吹,原是平民,服务于协台衙门者,唯大家得雇用之。窃意此当本名鼓手,乐户是吹手,后来乃混为一称耳。上坟用官吹者,归途必令奏《将军令》,似为其特技,或乐户所不能也,《海东青》等名目则未曾闻。”

《海东青》《独行千里》这两个曲名,《梦忆》注本少有人解释,此处就我所知,略做介绍,或者对理解《梦忆》及越中民俗有些帮助。

据杨典先生提示,《海东青》当即琵琶独奏曲《海青拿天鹅》,《千里独行》则是昆曲关公戏《挑袍》一折中的吹腔曲。

关于《海青拿天鹅》一曲,最早的记载见于元人杨允孚《滦京杂咏》下卷,其诗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原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杨允孚是元代后期人,他既说是“新声”,我想应该是元代作品。但在网上又看到“湘上孺子牛”的博客有《中国古代最早的琵琶曲〈 海青拿天鹅〉赏析》一文,对此曲的产生年代上推至金代,也可备一说。此文配有海东青拿天鹅的图片,读者自可检读。

海青拿天鹅,图片来自“湘上孺子牛”博客

但这首琵琶曲,在明代就为民间改编为唢呐曲了。明人田艺蘅《留青日札》卷十九《海东青扑天鹅》云:

今鼓吹曲中锁剌(唢吶)曲有名《海东青扑天鹅》,音极嘹亮,盖象其声也。此北鄙杀伐之声,乃元曲也。元之鹰房养禽名曰海东青,每放之以获天鹅,有重三十余斤者。以首得者为贵,以进御膳,故名曰头鹅,赏黄金一锭。海东青,鹘之一种,亦名曰鹘,有玉爪、黑爪之别,与金眼鸦鹘皆能以小击大,食天鹅、鹚䳓之属,然独畏燕。

《越俗扫墓》一文中说的《海东青》,看来当时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唢呐曲《海东青扑天鹅》。

至于《千里独行》,元杂剧中有无名氏《关云长千里独行》,此剧后为各地方剧种所移植。明人王世贞《曲藻》列举南曲中自北曲移植之剧目,其中言:“……《敬徳不伏老》《黄鹤楼》《千里独行》,不著姓氏,皆元人词也。”

据张永和先生相告:昆曲《千里走单骑》,或叫《曹营十二年》,包括《挂印封金》《灞桥挑袍》《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带《训弟》结束。而《挑袍》一折,关公既离曹营,曹操追送,赠锦袍一领,欲关公下马接袍。关公心疑有诈,于马上用刀挑袍受之,然后辞曹上路。此剧我没看过,肊测关公在辞曹之后,当有唢吶吹腔一曲,慷慨激昂,以壮行色,人们或将此曲特称为《千里独行》。不知确否,还望高明指教。

    责任编辑: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