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哲学|中央党校

2019-12-31 11:31
内蒙古

12月27日,“数字化转型与绿色经济”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哲学》首发式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等出席本次活动。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结合生态文明课题研究及实践,在会上作专题发言。

周晋峰博士认为,哲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现今世界观和方法论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世界观方面,现在世界至今未能完成让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放缓的任务,有100万种生物濒临灭绝。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已成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从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到现在并未改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召开,尽管生态大局没有改变,但人类已意识到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比之前五次都要严重,世界观上已经改变。

说到生态价值观,周晋峰博士以绿会在普洱市开展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例,讲述了方法论的变化。GEP包括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食品、水)、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空气、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文化价值)。周晋峰博士强调方法论应从城市发展规划开始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给人的路修好了,鱼的路有没有?新的哲学强调在保证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今天的世界观将生态放至首位,这种认识的变化导致方法的变化,所有工作要以生态为第一。”

周晋峰博士还结合中国绿发会在塑料书皮、集中休假、双十一过度消费等问题上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强调工业文明时代的一些做法与生态文明思想是相悖的,由此所带来的大量浪费及环境破坏情况更是生态文明时代所应该摒弃的,比如塑料吸管等一次性餐具,随着时代的改变,文明的进步,也必将进行变化。“如果不能以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问题,那么不论是生态康养、草皮植被绿化,还是共享单车等项目,虽然其带有绿色属性,且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发展都容易走入与生态文明相悖的方向。”周晋峰强调,“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以新的方法论适应新的生态文明世界观。”

文/Tammy 审/Wendy 编/Angel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