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多舛千年,而今绽放
玄武湖,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今天的玄武湖,年轻而美好,古老的城墙将玄武湖从现代化的城市自然而然分隔开,让她逃离城市的喧嚣,与青翠的钟山而遥遥呼应。但是历史上的玄武湖可谓命途多舛,几度更名、忽大忽小、时有时无,但它虽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见证了南京数千年来盛衰成败。
据南京大学历史系贺云翱教授称,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玄武湖的人文历史也有2300多年,最早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此时的湖泊也随之更名为秣陵湖。
三国时期,吴末帝孙皓于宝鼎二年(267)开城北渠,引后湖水入宫,湖水绕宫墙而下,“后湖”之名始见史书。至东晋大兴三年(320),晋元帝疏浚“后湖”,操练水军,并筑堤阻挡北面来水,”后湖“更名为“北湖”。
刘宋元嘉初年(457),宋文帝命建康令张永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大明三年(459),玄武湖修建了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
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美景
玄武湖进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时期。但自此成为皇家园林,与普通百姓无缘。从晋元帝到陈后主,两百多年间,玄武湖上作为皇家阅兵场,六朝的帝王们常在操练水军,有歌赞曰:
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
定知战艇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
湖上秋空丝竹支,江头潮涌鼓鼙声。
隋开皇九年(589)正月,随着杨素率领隋军攻占了陈的首都建康,隋文帝杨坚平定陈朝后,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为了彻底摧毁金陵的王气,下诏将宫殿林立、繁荣豪华的建康城地面建筑被拆毁,夷为平地,开垦成田,供农民栽菜耕种,此即史称的“平荡耕垦”。
隋唐时期,随着国都的北移,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李白《金陵三首》其二
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得田二百顷,分给“贫田饥人”耕种,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这时的玄武湖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农田,农民们春种秋收、辛勤劳作。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
旧地图上的玄武湖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全国能工巧匠修建京城,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玄武湖被修在城墙外,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但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又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一座太平门,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后湖志》中后湖黄册库示意图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存储全国户籍和各地赋税全书的黄册库,也是古代世界史上最大的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人为与外界隔绝了260多年,当时有诗讽喻:
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
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
明亡以后,平民百姓游玄武湖再无阻隔,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太平天国以后,玄武湖迎来她的又一个春天,清末的风云人物纷纷在玄武湖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
玄武湖荷塘盛景
光绪十一年(1886),两江总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到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玄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便。清光绪二十年(1894),张之洞出任两江总督,他在左宗棠修的长堤上修了一座“初日芙蓉”的牌坊。清宣统元年(1909),先后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和张人骏开辟丰润门,筑新堤,扩大湖内绿地。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将湖泊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丰润门(今玄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后来陆陆续续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玄武湖与紫金山、明城墙
”五洲公园“旧照
今天,我们熟悉的玄武门和玄武区皆因玄武湖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将丰润门正式更名为“玄武门”。民国22年(1933),南京市划分为8个行政区划单位,始有区级行政建置。当时,第一区管辖范围就是今天的玄武区。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政府迁都重庆,汪精卫政权相继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玄武湖成了汪伪政权接待“友邦”军政要人的重要场所。侵略者可以肆意在园区内从事一切活动,日军不顾公园游人众多,时常在园内练兵,驰马纵横,臵游人生命于不顾。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蒋介石政府还都南京,玄武湖再次成为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南京市政府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1947年,国民政府在翠洲投资建造了一座式样新颖,呈半球型状的音乐台,配合“首都第一届菊花大会”投入使用。一系列的环境改造和新增加的设施,使战后的玄武湖逐步显得生气盎然。随着玄武湖环境的不断改善,游人也日渐增多。
抗战胜利后的玄武湖游人如织
玄武湖画舫旧照
1946年的玄武湖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人民政府接管人员进驻玄武湖。在接管人员的指导下,玄武湖工作人员发动湖民,对园区内的一切设施、绿化进行调查、登记、更新,短期内使玄武湖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玄武湖遂成为金陵山水佳丽地,成了载誉遐迩的“金陵明珠”。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新建了梁洲盆景园、观鱼池、武庙闸等景点。2005年底,玄武湖公园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
很多人说,到了南京不去玄武湖游玩一番就等于没去南京,节假日期间玄武湖公园一天的迎客量可多达二十多万人,是南京旅游景点中的“人气王”。今天我们看到的玄武湖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就像南京这座城市,积淀了厚重的历史,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章来源:《江苏地方志》 部分图片来源:《南京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