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 抖音快手时代的深度内容创作

2020-01-05 13:36
广东

抖音快手时代,在短视频的容量之内,如何能冲破流量至上的思路,打破人们的“信息茧房”,产出与长视频同等质量的严肃内容?

在论坛“抖音快手时代的深度内容创作”上,来自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的宋晓晓,Figure CEO兼出品人张悦,箭厂视频总制片人钟伟杰,Aha视频总导演许悦,4位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对这一主题做了各自的思考与分享。

 

论坛现场

在2019年,

越来越多制作专业内容的人在制作短视频

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的总制片宋晓晓首先提出了短视频内容在2019的一个变化,“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以前的短视频有一部分是网友用手机自发拍摄,做自我传播,但是在2019年,越来越多制作内容的专业人士也在制作短视频,短视频的内容从10秒钟以上到10分钟以内不等。”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总制片 宋晓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宋晓晓分享了企鹅智库2019年10月最新的数据,短视频的资讯从去年的47%增长到今年的73.4%,相比较其他图文资讯,长视频资讯和音频类资讯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把短视频不单单看作休闲、娱乐和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它也成为了信息的来源,而这种变化对短视频本身提出了生产深度内容的需求。

 

图片来源:企鹅智库·企鹅调研数据

从观看方式上来看,在一、二线城市,对于深度内容渴求更大的城市群体中,他们对于资讯的需求是资讯视频化。宋晓晓认为相较于阅读一篇10万+的文章所需花费的20分钟,而在一个短视频中能做到的是把每秒、每分钟获取信息的单位量、营养量放大,加厚,这正符合了年轻一代网络用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

对于腾讯谷雨的计划,宋晓晓也介绍到谷雨工作室尽管更多是的关注非虚构的图文报道、人物特稿和纪录片。在2019下半年,谷雨工作室把曾经做过的人物特稿、新闻特稿做了归类,找出可以被纪录片化或者是被纪实短视频化的内容,进行孵化。

过去做深度报道的人,

在这个时代可以做什么?

“非虚构影像化”是张悦给出答案。

曾是南方周末的记者,现为Figure的CEO兼出品人的张悦分享了来自“资深媒体人”的思考。

 

Figure CEO兼出品人 张悦

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选题是关键。而张悦的标准是“我们要寻找这个时代的好故事,有一种选题叫做时代标本。” 张悦进一步阐释道:“这一类选题,我们会追求选题的意义半径,以小见大,或者它是一个圆心,通过描摹一个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很远。第二类则相反,不追寻所谓的宏大叙事,反而是落到实处,因为你要给读者一个好故事,这样的故事必须要抵达人心深处,即有更强烈的普适性,同时它也可以转化成普世价值的普世性,我们希望在这两头找到重合的部分。”

即“时代标本和个人故事合二为一”。

身为资深媒体人的张悦,对于视频内容怀抱的理想路径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可不可以就像当年的新新闻主义、非虚构写作,突破过去比较刻板的“倒金字塔结构”或者消息体结构的新闻写作体例那样,今天可以用突破纪实、文学的非虚构影像或可称为纪录片讲述方式进行一次演进。” 用文学的方式去描述一个新闻,最终让纪录片更好看,就像过去的特稿。

在长远角度来看,

深度内容是一个教育过程

箭厂视频的出品一直以视角独特,兼具新闻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社会、商业、体育、消费等诸多领域产生独具一格的影响力,积累了一批颇具情怀的忠实"箭厂粉"。

 

箭厂视频总制片人 钟伟杰

短视频的深度内容创作,箭厂视频的总制片人钟伟杰提出的重点是“怎样让观众在这样一个内容的汪洋大海里找到我们的东西。” 钟伟杰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深度内容其实是一个教育过程,包括对观众而言也是一个教育过程。而这个教育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平台,二是内容生产者。

对于平台,“以理想化角度,在平台占据大量流量空间的情况下,接下来需要思考怎么样在内容上,为观众做到更好的匹配,而不只是在某个平台里,全部充满着同质、短平快,或者吸引眼球的内容,可能腾讯谷雨的出现,就是这方面思考的产物。” 钟伟杰谈道。

对于内容生产者自身,钟伟杰也坦言“尽管我们不是最大流量的,还是希望给观众有选择的权利,这是我们想做的。” 箭厂视频找平衡的经历则是找到一个选题之后,尝试用比较有趣,甚至带些猎奇的角度切入内容以吸引观众。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

Aha视频的许悦关于内容创作也有其自身的认识,“我们就想找一些平凡世界里,你觉得它好像不会发生,它又确实会真实发生事情的那个时刻,它能给你灵光一闪的感觉,这就是我们Aha视频在做的事情。”

“现实比虚构更精彩”是Aha视频的口号。在许悦眼中,老天爷是最好的编剧,深度内容的创作应该更贴近现实生活,应该能提供不同思考角度和更多思考空间的东西,比如Aha视频制作的《深夜的麦当劳》“深夜12点以后,我们推开麦当劳的门会遇到什么人?”Aha视频的编导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北京各地麦当劳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这即是口号中践行的例子。

 

现场嘉宾合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编辑:陈素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