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DOC人物|史岩:中国是纪录片的“富矿”

2019-12-25 18:47
广东

近年,随着中国纪录片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类型的优秀纪录片出现在大众面前。纪录片的选题和叙述手法显得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纪录作品能够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而在互联网媒体浪潮中,纪录片如何改革创新?在选题上,纪录片又怎样突破?​在首次成功尝试纪录片与AI配音的合作之后,人工智能X纪录片还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作为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史岩的作品题材独到、内容新颖、表现手法丰富,代表作有《创新中国》《高考》《宋庆龄》《改革开放二十年》《正阳门外》等。

 

GZDOC2019金红棉复评评委史岩

人工智能是纪录片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事纪录片行业近三十年,史岩在选题和叙事角度上坚持创新和突破,通过对选题的独特见解,把记录事物在大众前展现得淋漓尽致。“创新首先不能重复。当面对下一个不同的题材,肯定要琢磨是不是还有什么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方式来进行一些突破。”

 

史岩导演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去年作为“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推优纪录片”,今年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推荐展播纪录片、动画片目录”。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带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它关注中国最前沿的科学突破及科技热点,涵盖信息技术、新型能源、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领域,用一幕幕故事记录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纪录片《创新中国》

《创新中国》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利用AI技术模拟已故知名配音演员李易老师的声音,成为世界上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纪录片。“《创新中国》是科技类的片子,所以我们用AI合成进行配音是很贴切的方式。其它题材用AI我觉得就不如这个科技类的题材那么贴切。”

 

在初次与人工智能打过交道之后,史岩认为人工智能会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人重复性体力劳动问题,提高效率,比如对素材的初步剪辑。“现在已经有很多使用AI的初剪,尤其是在新闻领域,已经出现虚拟主持人和智能分发平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直播中也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了。在纪录片或影视创作中,大数据的运用可以为选题和故事创作提供帮助,特别是在声音、剪辑等制作环节。”

 

面对这次全新的尝试,人工智能也不免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最难的是现在人工智能还达不到人的情绪情感因素。而纪录片的配音讲究情绪和情感。《创新中国》解说词初稿里有一句话‘南仁东,走了’,这个‘走了’基本上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机器理解不了,所以机器配出来是毫无感情的出发这件事实,最后只能换一个词它才能理解。机器目前还是无法准确完成不同语境下感情的描述,所以人工智能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创新中国》剧照,天眼之父南仁东

中国是纪录片的“富矿”,选题是核心竞争力

非虚构、由影像讲述,是纪录片的两大特点。史岩强调,对于还是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纪录片行业来说,中国纪录片制作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段差距。中国纪录片要走向国际化,“首先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能力,再者是用影像讲述好故事的能力。能把好故事完整呈现出来的纪录片工作者将带动纪录片生产制作数量和质量的巨大的进步。”

 

作为GZDOC2019金红棉复评评委,史岩表示,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领域有着很大程度的量变和质变,这也是中国纪录片一个巨大的进步。对话中,他不断提到纪录片选题的重要性,面对多样化的世界,选题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如何选择好的选题是纪录片成功的核心。

 

“纪录片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我总是强调选题,因为我认为一部纪录片的成功,好选题是基本必要因素。你的故事是不是有全人类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能不能够打动不仅是中国的观众、还能打动其他国外的观众,是国际化成功的一半。

 

纪录片《高考》剧照

当然,表达方式也很重要,中国许多的纪录片还是太依赖语言解说,与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有差别。我想,如果我们的选题能实现国际化,表达也满足国际标准,片子肯定是能引起国际的共鸣和成功。”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市乡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人生活和心理带来多个层次的变化,我们中国在纪录片选题上有得天独厚之处,有可能会寻找到很多精彩的故事。中国是纪录片选材题的‘富矿’,能挖掘到非常好的且其它国家可能挖不到的选题。”史岩说道。

互联网媒体浪潮下,纪录片新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观众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在电视机前完整观看一部作品。互联网浪潮下,纪录片的传播也面临着转型。

 

“我们还是要把纪录片的本体优势突出表现出来,也就是它的真实性,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开拓一些新的、不同的形态,尤其对如何通过表达方式的创新吸引年轻人收看纪录片上再进行一些探讨。”当然,纪录片不管怎么变化,还是要回到纪录片的本体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情感生活的表达以及人文关怀。

 

纪录片《高考》剧照

同时,在史岩看来,UGC时代利用互联网传播思想或故事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当作品上升到大众传播的方式上,纪录片的创作还是有门槛的。正如他强调的,专业的思考,讲述故事的能力,对影像的把控。

 

面对刚接触纪录片的新手,史岩建议,首先是对于纪录片拍摄要有热情和激情,其次是对选题或者周边事物要有敏感度和讲述故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你感兴趣的东西,是不是能够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是不是能够用影像,把想说的故事表达得充分?是不是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分享的人能不能通过你的片子与你产生共鸣?这些问题是衡量片子质量的永恒的标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立删

编辑:慧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