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图书编辑应如何优雅地参加学术会议?

2019-12-23 15:27
北京

原创: 社科编辑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底又到了,对不对?学术会议又扎堆儿了,对不对?各位编辑又要奔赴天南海北了,对不对?

如何优雅地参加学术会议,是每一位编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编辑参会指南乃是本编辑数年来参会经验的结晶。

1

参会前建议先熟悉会议议程以及发言者名单,并尽量回忆名单中各位发言者的相貌。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下列场景:当一位学者(作者)热情地呼唤你的名字并疾步向你走来,你却一边张开大嘴,一边大脑飞速运转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姓甚名谁。

2

尽量深入了解所参加会议的主题,并把与此主题有关的本社出版物的宣传文案预先准备妥当。想尽办法加入会议的微信群,并在参会过程中,密切关注微信群中的讨论。当大家谈论到相关话题时,迅速抛出一本书的微信推送文章,恰逢其时,直击要害,得意洋洋。

3

学术会议是编辑催稿和组稿的理想场所。此处的编辑包括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通常,期刊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编辑的参会可以帮助图书编辑在心理上慢慢地成长和成熟。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同时参加学术会议,通常会经历一个惊讶、沮丧、失意、轻度失意、淡定、欣然接受、拈花微笑的心理过程。外人可以通过判断一名图书编辑在此问题上处于何种心理状态来大概推测其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祝各位早日进阶最后一个阶段。

4

大部分学术会议的茶歇食物均能达到让人基本满意的水平,少数会有惊艳的效果。但是,请注意,这不是参会重点。

4.1 重要的是,要抓紧这个时间与你熟悉的作者互致问候,与你认为重要的学者建立联系。嘴里塞满食物说话的情况应尽力避免,与知名教授争抢最后一块茶点的情况应绝对避免。

4.2 建议精益求精,在托盘里放置几样体积不大、不坚硬、无须用力撕咬且味道尚可的食物,然后一边优雅地咀嚼,一边寻找攀谈对象。

4.3 请注意,如果此时兄弟出版社的编辑正在和你心仪的学者交谈,建议不要同时发起进攻。一则容易让兄弟出版社的编辑感到不适,把握不好交谈的深度;二则容易让学者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已经成为被争抢的学术明星。

4.4 在和一位学者交谈时,不可完全投入,要用余光进行360º扫描,并瞅准空当立即切换到另一位学者。

4.5 如果你在三米开外的地方注意到(或者用余光注意到)一位迟迟未交稿的作者正在尽量躲闪、回避你凌厉的目光扫描,不建议走过去热情寒暄,要设身处地地想象、体会对方的难处。如果因各种原因与其距离缩短到一米,不得不发生对话,也不建议直接催稿,而是可以帮其倒一杯咖啡或剥一颗水果,并分享下你对上一个发言的看法,最后以“书稿的事儿您抓紧哈”收尾,然后闪入会场,把对方独自留在歉疚和小感动的复杂心境中。

4.6 茶歇时间是有限的,10分钟较为常见,通常认为交谈对象数量越多,组稿和催稿的效率越高。

5

会议聚餐也是重要的联络感情和搜集情报场合,尤以桌餐更为重要。就餐指南细则如下:

5.1 在聚餐过程中,一定要抓紧时间填饱肚子。原因在于,新编辑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凉菜刚上完,热菜还没上几个,与餐者就开始纷纷起身,开启了敬酒模式。更有甚者,已经开始举着酒杯踱到别桌敬酒。此时,若大家都在找着有一搭没一搭的理由互相碰杯,只有你在埋头苦吃,多少会影响你所代表的出版社的形象。

5.2 一轮敬酒过后,大家通常又会陆续回到桌边并注意到菜肴,尤其是新上的菜肴的存在。这时,新编辑又会惊讶地发现,聚餐刚开始时,大家谈论的主要是最新学术成果、专业发展、学科点建立等问题,且通常充满正能量,此时则转入各种小道消息以及关于某某学者和某某某学者的负面学术信息和非学术信息。通常认为,这类信息并非不重要,反而应仔细倾听、领会。这是获知最新学术(非学术)动态的较好机会。如果一名编辑不了解一位知名学者刚出现了严重的学术道德问题而继续热情地向其约稿,通常会造成对方的尴尬。

5.3 对于学者间错综复杂的师承以及家属关系必须保持敏感,对于没听清楚的地方应礼貌地要求对方再说一遍。在收获了新的信息后,比如A是B的博士生导师、B是C的亲同门、A和D的学术观点不太对付等,务必在脑海中迅速对应A、B、C、D的样貌,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印象。

5.4 建议在聚餐结束后立即回到房间勾画一张学者关系图谱并加注释,以免瞬间记忆很快消失(如果之前已经制作有此类图谱,应注意更新和补充重要信息)。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如下情况:在B的面前抱怨A的水平其实并不怎么样,在A的面前夸赞D真是学术界的希望。否则,你会成为丈二和尚,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被拉黑。哦,如果你弄错了学者之间的家属关系并且说错了话,你会成为什么,嗯,恕我不敢想象。

6

在学术会议的现场宣传图书通常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做法。此处分为两种情况。

6.1 一种是展示+售书。在此种情况下,部分参会者(通常为院系领导、资料室负责人或者实现了购书自由的学者)会指点展台,纵横勾勒,意气风发(出版社真诚地期待这样的参会者越来越多);部分参会者看到自己心仪的一两种新书会两眼放光、立即购买、爱不释手;个别参会者会一边围绕展台踱步,一边嘟嘟囔囔,暗示在学术会议现场有这样一个散发着商业气息的存在显得违和。

6.2 另一种是展示+赠书(主要是教材)。在此种情况下,通常一位摊位负责人不太够用,热情的参会者会攻占展台,积极填表、积极扫各种二维码,并啧啧赞叹,这样一个为广大教师服务的存在真是这个学术会议的完美搭档!

催稿、组稿、宣传(+更新信息),一名图书编辑参加一场学术会议,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欢迎各位编辑交流自己的参会心得,祝大家每次参会都能满载而归!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编辑室,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