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唐招提寺“再现”上博,极简抽象呈现古根海姆
在上海,继“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之后,上海博物馆的年底大展“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即将在下周二正式对公众开放;在北京,除了故宫历史上第一次古琴展,国家博物馆新展“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以300余件文物揭示3000多年前的芮国历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周秦汉唐”文物展正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在海外,卢浮宫的“达芬奇”大展外,大英博物馆的“特洛伊”特展,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极简主义抽象艺术展”等均值得一观。“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为您梳理一周展览与讲座精选。
上海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二楼

此次上海博物馆以鉴真营造的唐招提寺为具体背景,遴选了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此外,展览还将展现东山魁夷为唐招提寺创作的隔扇画,以彰显中日文化交流的渊源,续写中日两国的友好篇章。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 第一展厅

程十发艺术系列大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起
地点:程十发美术馆

“程十发艺术系列大展”包括四个展览,分别为“海上标程——程十发艺术大展•程十发作品、文献”“海上标程——程十发艺术大展•程十发捐赠作品”“星光璀璨——程十发和画师们艺术文献展”“灿若晨星——林风眠特展”。
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点:西岸美术馆&蓬皮杜中心(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后浪
展期:2019年12月8日—2020年2月9日
地点:上海摄影中心(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1)

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7楼

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3楼

大汉王朝:中国汉代石刻画展
展期:2019年12月6日 - 2020年1月5日
地点:上海鲁迅纪念馆

龙跃凤翔齐唱鸣——徐昌酩诞辰九十周年回顾展
展期:2019年12月10日-12月17日
地点:上海市文联展厅

传承·接力——何元龙 张索 吴聘真书法作品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2020年12月28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残念”—黄腾辉艺术回顾展
展期:2019年12月14日-2020年1月
地点:新天地壹号艺术会所

王小松个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15日
地点: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

隐匿的时空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1月31日
地点:城市创艺空间(兰溪路138号)

北京
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 - 2020年3月1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2月29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
展期: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展厅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展期:2019年9月10日 - 12月17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展期:2019年11月1日 - 2020年5月3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太原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
展期:2019年12月12日—2020年3月12日
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临展厅

南京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展期: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28日
地点:南京博物院 特展馆3楼11展厅

桃花源——朱新建艺术展
展期: 2019年12月15日—12月28日
地点:金陵美术馆3号展厅

苏州
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3月15日
地点:苏州博物馆

杭州
无界之归——2019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期:2019年11月26日—2020年2月9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南山路138号)

连州
不期而至:第15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1月23日
地点:广东省清远市中山南路120号

广州
约瑟夫·克里班斯基:伊甸园之梦
展期:2019 年 12 月 12 日-2020 年 3 月 31 日
地点:广州 K11

台北
经典之美——新媒体艺术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起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第一展览区

巴黎
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
展期:2019年10月24日—2020年2月24日
地点:卢浮宫

伦敦
特洛伊:神话与现实
展期:2019年11月21日 - 2020年3月8日
地点:大英博物馆

纽约
海之艺术:加勒比地区的艺术交流
展期:2019年12月16日 - 2021年1月10日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极简主义抽象艺术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 - 2020年8月18日
地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讲座信息
上海
唐招提寺与奈良的寺院——历史与魅力
时间:2019年12月15日(周日)时间:14:00-16:00
地点:上博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松本伸之(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

位于奈良的唐招提寺即由鉴真创建的。以唐朝样式建造的精美的金堂、珍贵的佛像与工艺品等许多重要文物流传至今。
本次特展不仅有日本代表性画家东山魁夷(1908-1999年)赠送给唐招提寺的御影堂障壁画,这是东山魁夷为缅怀鉴真大师丰功伟业花费10年时间创作的风景大作,是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公开展示。同时还有唐招提寺收藏的绘画和佛具等在内的一流文物。
值此良机,本讲座将回顾以唐招提寺为首的,东大寺、兴福寺、药师寺、法隆寺在内的于7-8世纪创立的奈良寺院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些寺院收藏的文物的魅力。
考古资料在馆藏青铜器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19年12月2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上博学术报告厅

本次讲座将举例介绍考古资料在馆藏青铜器断代、定名、辨伪研究中的运用,以及考古资料对馆藏青铜器文化属性和性质认识的作用。兼谈馆藏青铜器对考古资料的补充以及在运用考古资料作馆藏青铜器研究中也需要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等问题。
鉴真和尚与唐招提寺
时间:2019年12月21日(周六)时间:14:00-16:00
地点:上博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内藤荣(奈良国立博物馆学艺部长 )

讲座将主要围绕鉴真创建唐招提寺的史实展开。
唐僧鉴真与舍利信仰——高僧传的史实与虚构
时间:2019年12月22日(周日)10:00-12:00
地点:上博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王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佛舍利为佛之化身,与转世信仰密不可分。鉴真携带大量的舍利赴日,应与其转生信仰有关。由此着手,考察鉴真对肉身像的憧憬以及对坐亡的渴求,揭示鉴真浩瀚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考古大会讲座
韧性与脆弱:毗奢耶那伽罗帝国都城的兴衰
时间:2019年12月15日(周日)时间:10:00-12:0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卡拉·辛诺波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
位于印度南部半干旱的德干地区的毗奢耶那伽罗城(Vijayanagara),在其200多年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城市之一。毗奢耶那伽罗城是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同时也是贸易、朝圣、军事和王权的中心。公元1565年,毗耶那伽罗城突然被废弃。在这次讲座中,主讲人将通过其在毗耶那伽罗城市中心和腹地进行的三十多年的考古研究,来思考促成毗耶那伽罗城在公元14世纪中期迅速崛起,以及在大约两个世纪后突然废弃的因素。在此过程中,尝试探讨考古学中有关城市空间的韧性和脆弱性的更宏观的理论。
卡霍基亚:美国原住民城市和气候变化的警示
时间:2019年12月14日(周六)19:00-21:0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蒂莫西·普科塔特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古代北美有各种各样的早期文明,从西北部的板房村庄到西南部的砖石城镇,再到密西西比河谷茅草屋顶的房子和社区,都受到公元800-1300年中世纪暖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卡霍基亚城(Cahokia)建于公元11世纪,美洲移民、朝圣者和当地人在密西西比河漫滩中部建造了三个由土丘、直立木柱、广场、堤道组成的大建筑群和数以千计的茅草屋。伊利诺伊大学的大规模考古发掘揭示出城市核心区的社区遗迹,以及距离城市50公里内的农场和村庄。卡霍基亚的一切都依赖雨水,因而城市崩溃的原因很可能是11世纪末和12世纪的持续干旱,灾难使一些后代移居到北美大平原,另一些人在古城的南部和东部建立了属于密西西比文明的城镇。然而,这座城市的传说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文献。
念祖佑灵:玛雅文化永久的神灵
时间:2019年12月15日(周日)19:00-21:0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帕特里夏·麦克纳尼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
祖先以一种考古学上可见的方式被编织进了古代玛雅社会中,这对当代玛雅人也很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中国大同小异。供奉过去政权统治者的神龛和陵墓是玛雅景观的标志,尽管埋葬的方式较为隐秘,祖先的遗骸也被埋葬于居民区内。对玛雅地区祖先遗骸的中心地位的解释通常围绕着权利、权威、特权和资源在几代人之间传递的观点展开。在此,还有另一种解释——与对逝者灵魂的持久性和复活的信念有关——这可能是精心创建、筹办和管理葬祭情境的原因。灵魂本体论在当代讲玛雅语的人中得到了民族学上的证实,此外,古典时期的玛雅文字、图像学和考古发掘发现的遗存也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中国古代民间何时、如何开始使用金属器
时间:2019年12月15日(周日)19:00-21:00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钱伟长图书馆三层
主讲人: 罗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考古学可以通过对当时物质遗存的研究来追踪这些变化。例如,金属在古代中国被使用的最初几个世纪里(公元前2000年起),其使用几乎仅限于精英阶层,功能也只与祭祀和战争有关。然而,在公元前850年至前250年间,金属(先是青铜,随后是铁)在民间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非传统功能的金属器也越来越常见。此段时期的后半段,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金属制品的大规模生产是通过新兴的市场体系分配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这些发展?它们是否可以被解读为更广泛趋势的象征?古代中国金属消费的这段历史,与孔子时代到秦大一统时期之间思想潮流的关系是怎样的?
苏州
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鉴赏
时间:2019年12月14日(周六)上午9:30至11:30
地点:故宫学院(苏州)

湖南长沙
汉代帝、王、侯墓葬的制与逾制
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上午(9:30-11:30)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刘瑞(旦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在西汉墓葬制度研究中,虽从数量看,皇帝、诸侯王、列侯墓葬甚少,但因其规模庞大、陪葬品众多而一直引人注目,成为西汉考古学墓葬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因传世和出土文献都保存了较多的相关记载,使得从文献与考古结合而开展制度性的分析成为可能。
在收集、整理西汉天子、诸侯王与列侯考古资料后,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出土《葬律》等文献,对不同时期的各级墓葬规模、陵园设施等开展分析。认为,在变化的墓葬制度中,制与逾制,不仅受法律约束,也受天子、诸侯王、列侯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影响。判断,在规矩之中有超越,应是高等级墓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