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中生物课本上的桦尺蠖吗?它的幼虫靠皮肤来“看”世界

2019-12-06 23:25
甘肃

博厄斯曾说过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来。

对于人类而言,眼睛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存在,它可以看到内心,也可以看到外在世界。

但在这大千世界,眼睛这个物件对有些动物似乎不太重要,因为人家不需要用眼睛便够能看到这世界。

就好比这种毛毛虫——桦尺蠖[huò]。

或许大家对这种小家伙很陌生,但它的成年体想必很多人都有印象。

毕竟它在大家的初中生物书上出现过,记得它是在学进化这一专题中出现的,作为一个例子,讲的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由于工业化的出现导致当地环境的改变,桦尺蠖为了躲避天敌,原本白色的桦尺蠖群体中进化出了黑色的个体。

而桦尺蠖的幼虫其实也会变色,专业的说法应该叫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它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植物颜色来改变自身的颜色,棕的,绿的,白的等,这种程度也称得上是生物变色专家了。

科学家还专门做过桦尺蠖幼虫的实验,他们将桦尺蠖幼虫放到不同颜色的杆子上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桦尺蠖确实可以根据其所在的不同颜色的杆子进行不同的变色,就算是在深浅不同的绿色杆子上也会发生细微的颜色变化,这样的变色真的是很精确了。

为了更好的隐蔽自己,有时这小家伙甚至还会模仿树枝,你还别说,这模仿的还挺有模有样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而桦尺蠖幼虫能进行这些拟态当然是有前提的,它必须得先感知到外界,尤其是这种变色,肯定要先感知到外界环境的颜色。

既然如此,那肯定就需要眼睛了。

但是科学家发现桦尺蠖幼虫的眼睛不光很小,它们发挥的作用更小。因为桦尺蠖幼虫的眼睛构造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只有一种结构简单的光感受器——单眼(由视觉细胞、六角形角膜和圆锥形晶体组成的眼部系统)。这种单眼是看不到外物的颜色和形状的,只能感知到光线的强弱。

既然这眼睛这么“不负责”,那桦尺蠖幼虫到底在用什么精确感知外界颜色并完成拟态变化呢?

为此,有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测试。

他们先测试了桦尺蠖眼睛里是否有视蛋白(一种具有感光能力的蛋白),结果不出意外,这种蛋白是存在的。

紧接着他们又对桦尺蠖幼虫与外界接触最多的体表皮肤做了是否含视蛋白的测试,结果真的是出人意料,因为皮肤上有着和眼睛差不多的视蛋白表达量,这就意味着,它的皮肤同眼睛一样是能“看见”东西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桦尺蠖有除眼睛以外的感光器官,科学家还做了个实验。

科学家在桦尺蠖幼虫的单眼上涂上了黑色丙烯酸涂料,以阻止其通过眼睛接收信息,排除眼睛的感光能力,再将其放到不同颜色的杆子上进行观察。

这给桦尺蠖幼虫眼睛上涂料听着挺简单的,但却是个大工程呢。

因为这些幼虫的小眼睛太小,科学家只能盯着显微镜上色,关键是成长中的幼虫还会多次蜕皮,蜕皮涂料就会弄掉,所以说它每蜕次皮就又得重新上色,不过这样也保证了桦尺蠖在实验结束后不会变成瞎子。

涂好了眼睛后,科学家就将这些“看不见”的桦尺蠖幼虫和正常的桦尺蠖幼虫放在不同颜色的杆子上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即使桦尺蠖幼虫“看不见”也可以和正常的桦尺蠖幼虫一样成功变色,完成拟态。

而且它不止可以变为相应杆子的纯色,甚至还可以根据条纹的杆子变为条纹状。由此可以确定桦尺蠖幼虫可以不用眼睛,只用皮肤来完成对外界的颜色感知并完成拟态。

不得不说这皮肤有点强,技能满分啊!

特别声明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19-0502-7

图片来源于

bing图片、论文资料图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本文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

如对本文有所意见或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原标题:《还记得初中生物课本上的桦尺蠖吗?它的幼虫靠皮肤来“看”世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