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的油门也“暖和”不了BAT电动汽车的“寒冬”

2019-12-06 18:02
北京

原创: 看懂君 看懂经济

文章来源:iFeng科技

一些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大亨把数十亿美元资金投向了电动汽车公司,希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但是现在,随着汽车销售放缓,政府削减补贴,一场清算似乎即将到来。

中国富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许家印的旗舰公司赌定,电动汽车将成为“带轮子的智能机”,能够把乘客连接到公司的其他业务上。但是如今,他们越来越难以从这一押注中谋取利润。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BAT造车核心的点在于造车本身,无论BAT流量多大,造车都属于工业制造业当中难度最高的一类产品,它包括技术研发本身,市场开拓,售后,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等多方面,属于综合性的行业。与一般的IT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之前生产手机不同,靠纯网络方式去做,没有自己的工厂,纯靠代工的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目前看来,无论是定位在高端的蔚来,还是说定位中低端的小鹏汽车,威马汽车,其实都遇到这种问题。

一方面全国整体制造业水平下滑,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目前需求不旺,这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反思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定位问题。之前很多人讨论蔚来的问题,蔚来最大的问题是定位不明确,造一台车赔一台车的钱。反过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只依靠互联网的方法可持久吗?也许一次两次可以,但从长远来说,供应链问题,生产制造,售后,零部件的技术等问题是否可以过关,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互联网上半场提到的方式,方法,包括流量思维,平台思维,融资理论,上市理论等,这过去二三十年当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互联网红利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是面对未来的互联网下半场,当我们的人口红利,发展红利,互联网红利衰竭之后,我们更多地面向存量市场。

在未来,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会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对于用户来说,大家不仅仅是买一辆车,更多地是在买第二辆,第三辆车,若此时的服务跟不上,技术跟不上,肯定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如今的互联网巨头BAT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桂浩明

申银万国首席市场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电动车之所以会火,像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能够快速崛起,与资本大佬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BAT几乎全部投资了电动车。但电动车不是靠砸钱就可以成功的,这里需要技术的积累以及品牌的打造,不是靠砸钱,靠大手笔的买买买就能够成功的。BAT在其它领域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它们在电动车上也能够成功。因此,对于当前仍然在发烧的电动车热,人们还是要保持冷静。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