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乔伊斯的世界与世界的乔伊斯

李子建
2019-12-04 10:59
来源:澎湃新闻

“想象密切地注视着存在的真理或可见的世界。”作为后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和“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深远。这位爱尔兰作家以其对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的细腻刻画闻名于世,他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与叙述视角让无数读者叹服。

自今年春节起,收藏家、草鹭文化董事长王强先后三次以手提行李的形式从美国运回了其收藏的乔伊斯作品珍本。截至今年十月,共16种珍本书被带回国内,在展览中与读者近距离接触;草鹭文化则分两次在北京为这些珍本书拍摄了书影以作展示。

11月29日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锋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戴从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吕国庆副教授和王强一同做客“乔伊斯的世界与世界的乔伊斯”主题论坛,在上海图书馆报告厅与读者一起走进乔伊斯的文学世界。

从左至右:张亚哲、吕国庆、王强、戴从容、刘锋

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英雄

活动伊始,主持人张亚哲给出了我们仍然需要“乔伊斯的世界”的理由。在他看来,二十世纪初质疑“理性”概念的西方思想潮流带来了很多艺术形式的革新,意识流小说就是其中极具吸引力的一种。对于今天我们面对的种种问题,一百年前的文学作品已经在试着解答。

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文化参赞Alison Meagher也来到现场为活动致辞。据她介绍,乔伊斯不同于叶芝的浪漫主义,他并不去描绘一种理想中的爱尔兰。相反,乔伊斯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他捕捉爱的力量,以及人们在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

在她看来,乔伊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读者,是因为他有一种普遍性,特别是他塑造的“布鲁姆”这个人物,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面对嘉宾和听众,她感慨地说:“今天在座的人很多,说明乔伊斯在中国学生和读者心目中仍然充满活力,为此,我代表爱尔兰总领事馆向今晚的嘉宾致谢,我们非常珍视你们的研究和工作,并且非常感谢你们。”

乔伊斯活动现场图

《尤利西斯》:无法翻译的“天书”

据刘锋介绍,乔伊斯在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和批判产业,关于乔伊斯的论文专著数量仅次于莎士比亚。这体现着乔伊斯对于世界文学的重要性。《尤利西斯》这本书的知名度也远远超出了他的读者的范围,成为世界名著。

刘锋认为,《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最经典的作品,小说的内容如同“天书”:为了模拟主人公的内心意识活动,书中甚至会出现几十页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这让翻译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尤利西斯》对于出版商来说是文化史上的奇特现象,可以说是文化史上最成功的的一次“营销”。有人认为它是跨时代的巨著,同时也有批评说《尤利西斯》拿掉晦涩的字词就只剩下空壳。

刘锋坦言,《尤利西斯》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布鲁姆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给我们信息特别丰富;如果说《尤利西斯》保卫了人性,那么我们正是在阅读布鲁姆时对人性有着最丰富的认识。”

为虚构人物腾出一个现实空间

吕国庆向听众介绍了乔伊斯写作时特有的“自觉纪律”。乔伊斯始终坚持叙述者的知识与虚构人物的知识划出界限,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件事虚构人物不应该知道,作者就不能让他知道。这个关于叙述逻辑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被乔伊斯以近乎偏执的方式落实。

吕国庆举例说,小说中布鲁姆离开家的时候忘记带钥匙,他回来要跳过铁栅栏。乔伊斯为此专门询问他的舅妈,一个一米七六的人从铁栅栏上跳下来会不会挫伤。此外,小说中,布鲁姆一家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17日凌晨两点居住在艾克尔斯大街七号,实际上,这间房子在1904年一年间都是无人居住的状态。换句话说,乔伊斯专门为他的虚构人物腾出了一个现实空间。

通过这两个例子,吕国庆告诉我们,在阅读《尤利西斯》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细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因为乔伊斯将这个关系处理得相当精确。这也是为什么艾略特在为《尤利西斯》辩护时说,《尤利西斯》不是混乱的,它用神话的方式形成当代与古代的对照,用一种额外的形式来控制整个文本结构。

吕国庆坦言,“正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尤利西斯》的文本细节本身就可以自成一个世界,所以有的时候我在读《尤利西斯》的时候感觉到这些细节像有万有引力一样,彼此连在一起。”对于吕国庆来说,《尤利西斯》在外在形式上没有控制文本实现一个确定的统一节奏,但是有一种力量让这个文本获得了一种统一性。

吕国庆认为,这个给予文本统一结构的“安排者”可以被我们视为某种“雅典娜的变体”:“它既不化身也不具身,而是像幽灵一样在叙事过程中点染它的个性色彩,它自己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如果他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他就可以把一个主人公共享经验共享给另外一个主人公。”通过“雅典娜”的形象,吕国庆解释了,为什么按照个人及时经验(意识流)进行叙述的《尤利西斯》文本仍然具备着统一的结构。

《尤利西斯》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条生活的长河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戴从容打趣道,“很多人说我是乔伊斯在当代的红颜知己;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乔伊斯复活,我会不会嫁给她”。戴从容坦言,她深深地被乔伊斯的精神所吸引,有时甚至会问自己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乔伊斯笔下的人物是神秘的、令人着迷的。戴从容说,“我现在明白,《尤利西斯》不是一个我曾经看过的作品而已,它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条生活的长河,从未有作品像它那样磅礴、细致。”

戴从容回忆起,最初决定研究乔伊斯时就意味着必须要读《芬尼根的守灵夜》,而这本书的难度是空前的:“如果《尤利西斯》是把生活之河打开,那么《芬尼根的守灵夜》是把整个宇宙打开,那种震撼是无法遗忘的。”据她介绍,对于读者而言,能够将《芬尼根的守灵夜》前几行读完甚至都很难,因为有一半的词汇就是乔伊斯自己造的。想要为大家讲这本书的故事也很难,因为故事实在太简单了。换句话说,这本书的丰富性不在于情节。

戴从容决定用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一文来解释《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主人公在某一刻突然明白,那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就是他祖先写的那本书。可是,一本书如何能成为一个走不出的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给出了四个方法,而这四个方法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都可以找到对应。

第一个办法,书的最后一页和第一页正好接续;第二,在正中间的一页重新开始讲故事;第三,口头文学作品;第四,小说主人公同时选择很多可能性。通过这“四个方法”,戴从容向听众解释了《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第一个句话为什么需要和最后一句对读、书的中间为什么放有一封信、这本书为什么需要被读出来、以及乔伊斯为什么要制造那么多含有多种意义的新词。

戴从容历时多年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译本第一卷现已出版,他这样介绍自己的翻译工作:“它(芬尼根的守灵夜)没有尽头,没有结束。让我翻译的话,我只选择一种可能性,这是对乔伊斯的误读,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到注释,我要把它所有可能性尽可能保留出来。”

文学是世界的构造者

董桥曾在《最后,迷的是装帧》一文中说,“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本次论坛缘起于王强多年来的私家珍藏,活动现场,王强以自己的乔伊斯珍本书为媒,向听众讲述自己的与乔伊斯的渊源、与藏书的故事。

在王强看来,乔伊斯和康德一样,探讨了可知世界的有限性。他的语言不是要去描绘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而是希望实现语言与生存世界的合二为一。王强坦言,“我痴迷收藏是因为我觉得文学是世界的构造者。乔伊斯在我的收藏中只占很小的部分,但是我收藏中让我非常自豪的部分。”

部分珍本书书影如下: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1922年2月,初版一刷;此刷印数1000册,其中顶级荷兰手工纸本(作者签名豪华宽纸本)编号1-100,法国阿诗布纹美术纸本(Verge d’Arches,宽纸本)编号101-250;希腊国旗蓝向内折边纸封;毛边。此册编号为255号,即普通纸板的第五册。

纽约:兰登书屋,1934年;美国初版,三刷(与一刷同月);红色摩洛哥皮全皮装,书封以“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装帧。

纽约:限印版俱乐部(The Limited Editions Club),1935年初版;此版限印1500册,此册编号1221 。此版含有二十六帧亨利·马蒂斯整页插画,六帧软底蚀刻画(soft-ground etchings)以及蓝色纸与黄色纸复刻的马蒂斯人物构思素描稿。

伦敦:Faber & Faber Ltd.,纽约:The Viking Press,1939年;初版一刷;乔伊斯签名425册,此册编号2,曾为纽约书画藏家Ward Cheney入藏。封面封底以无色印压苏格兰民谣“芬尼根的守灵夜”五线乐谱为边框上下两栏,并以线条勾勒乔伊斯半身像,叠加彩色音符。

伦敦:Jonathan Cape Ltd.,1928年六刷(此著初版由伦敦自我主义者出版社于1916年推出)此册是乔伊斯题赠本。书框中以彩色镶皮呈现源于中古爱尔兰的手抄本首字母,以此彩饰的魔鬼与地狱之火的图案是冲动的象征。

伦敦:Grant Richards Ltd.,1914年,初版一刷;印数1250册。装帧设计以都柏林市景及酒瓶、自行车、房舍大门口、教堂等元素构成。
    责任编辑:彭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