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长三角沿江滨海节点城市该如何做“主人翁”

澎湃新闻 记者 王琳杰 
2019-11-27 14:12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27日,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在“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   本文图片 主办方提供

11月27日,由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上海市党校系统智库联盟、上海发展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宝山召开。论坛围绕如何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升沿江滨海城市发展新动能、共建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群,如何深化沿江滨海城市党校系统智库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话题展开讨论。

开幕式上,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党校智库协作体正式启动。下午召开的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党校智库协作体首次校长论坛上,与会党校校长共同发布《2019(上海宝山)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党校智库协作体共识》,为进一步加强沿江滨海节点城市智库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体化发展应告别“以邻为壑”,开启“一致对外”

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会上表示,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分布,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合肥、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为节点的“z”字发展轴,“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显著。

曾刚表示,长三角城市群位列国内城市群之首,空间结构质量比别的城市群质量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逐渐上升。同时,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曾刚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明确长三角城市群步入全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二要借鉴德国经验,转变发展思路,告别“以邻为壑”,开启“一致对外”新时代。三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快园区开发经营机构资本互换、相互投资、合作重组等。四是借鉴日本经验,清除官产学研用一体化障碍,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五是加强跨区域生态管控合作,实现绿色发展。六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推动园区建设与运营升级。

此外,曾刚强调,要增强江海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借鉴G60科创走廊建设经验,瞄准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大势,建立江海城市发展共同体,建设长三角水陆一体化示范带。

启动仪式现场。

优配港航资源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牛鼻子”

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指出,无论从现实需要看,还是长远意义看,优配港航战略资源,都是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关键先手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亟需跨域的重大项目引领推动,”成长春说,“优配江海港航资源是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推力。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必须在‘跨域优化配置港航资源、跨域优化产业布局、跨域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三个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

对此,成长春提出了五个长三角跨域优化配置港航战略资源的主要路径:一是创新区域港航管理体制,强力推进全域港航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各省市都成立了港口集团,跨域整合没有展开,未来可以推动跨省港航重组,成立跨省港口集团或港口联盟;二是扎实推进沪苏港航一体化,提升集装箱处理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协同打造上海智慧组合港;四是协同推进江海生态经济带建设,构建江海“大保护”体系,包括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建立生态治理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多部门联动机制等;五是宝山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为建设综合性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出新贡献。

宝山作为连接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

上海今年获批了中国首个邮轮发展示范区。宝山是上海联系长三角和沿江滨海区域的重要门户和节点,也是面向“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指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宝山作为上海与江苏连接枢纽作用将更为凸显。依托沿江临海区位优势,加强与苏州、南通、舟山等沿江城市的对接合作,共同打造沿江协同创新带。

汪泓指出,宝山在重大项目布局、战略空间统筹、优质服务供给等方面多项规划,积极打造国际邮轮之城和智能智造之城,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产业发展新高地、产城融合新示范,成为引领沿江协同创新带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表示,宝山区委党校从智库论坛的角度出发,主动对接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党校系统智库,打造智库协作体,对共推共建沿江滨海协同创新带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上海宝山、浦东、崇明以及苏州、南通,舟山等沿江滨海城市(区)的党校校长,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社科院、万里智库、澎湃研究所和上海市党校系统等200余位国内智库专家和实践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此次论坛是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实施以及《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颁布的背景之下举办的,旨在通过加强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市的交流,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人才流动、智库建设、党建联动等重点领域提升融合发展新动能,共同打造沿江协同创新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田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