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到飞机的友谊!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建成中国-中东欧通航产业合作链条

2019-11-25 11:26
河北

原标题:《建成中国-中东欧通航产业合作链条》

来源:中国民航报 记者:田以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座农场的发展变迁展示了中国速度,一段长达63年的友好情谊证明了,合作为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而在新时代,通航产业成为合作发展的新引擎。日前,第二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举办,其聚焦无人机、轻工机器人、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通用航空等领域。论坛举办期间,共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72.92亿元。

政策利好释放

持续走深走热商贸线

11月9日上午,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展会现场,一台老拖拉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台见证中捷友谊的拖拉机。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倡导下,中国与原捷克斯洛伐克在沧州合作建设了中捷友谊农场,由此拉开了沧州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序幕。

通航圈注:1956年8月2日上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赠送给中捷友谊农场的机器受礼大会在河北沧州隆重举行。(新华网)

通航圈注:陈列在中捷博物馆的捷克热特25k拖拉机。(新华网)

通航圈注:捷克农机专家到我国援助中捷建设,,时任总理周恩来给时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理的感谢信。(中捷产业园区)

通航圈注:这台拖拉机甚至成为中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票面素材。(新华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捷友谊农场完成从一个国际合作农垦企业到新型产业园区的蜕变。中捷农场因此被称为“承载友谊与合作的热土”。

《中国农垦》称,这是全国唯一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简称命名的国有农场,中捷农场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中国速度。河北新闻网发表题为《沧州:从拖拉机到飞机 合作向高端升级》的文章,其中评论道,借助历史机遇期和区位发展优势,中捷产业园将以“拓荒牛”精神不断创造新的“神话”。

中东欧国家作为我国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与河北省有着众多发展契合点。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对话合作机制日趋完善。新华社报道,《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明确指出,鼓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加强交流合作,建设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区。而本届论坛就是要进一步落实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搭建长期稳定的发展平台。

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特别在航空工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河北经济日报》在11月9日用一个整版详细报道了此次论坛在航空技术领域起到的带动作用。文章指出,渤海新区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齐鲁,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战略新兴地区。借助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外事资源,可在通用航空领域实现大发展。报道称,在中捷双方的合作全面铺开后,沧州市多次派团赴捷克考察,与捷克鲨鱼飞机公司成功签约。而中捷通用机场的建设,有助于打造集通航飞机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航空服务、文化旅游、娱乐飞行于一体的高端通用航空城。

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介绍,河北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快沧州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渤海新区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通用航空是合作区的“七大主导产业”之一,沧州市也把通用航空列为重点培育的五大新引擎之一。

论坛举办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现场画面;当日观看网易直播的观众达到21万人次,各类网刊文章、专栏专题、互动话题的阅读量及网络直播点击率总数突破800万人次。

通航圈注:11月9日,河北省省长许勤,斯洛伐克副总理理查德·莱希,黑山驻华大使达尔科·帕约维奇,克罗地亚经济、创业与技术部部长助理安娜·曼达奇,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等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并分别致辞。

牵好友谊线

构建对外开放桥头堡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拥有大量中小企业,它们是拓宽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渤海新区是河北省打造的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样板。澎湃新闻报道,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河北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提位升级,渤海新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通航产业发展更进入了跨越腾飞的“加速期”。

《沧州日报》等指出,合作区在区位交通、承载空间、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河北省对外开放最具潜力的发展平台。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区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国际合作机会。

通航圈注:2018年6月,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启动发布会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举行,由国家工信部批准设立的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揭牌。合作区旨在加强与以中东欧国家为重点的欧洲各国在现代科技与服务、通用航空、高端制造、绿色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新华网)

自2012年以来,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通用航空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中捷通航产业园,重点引进了通用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整机制造,延伸引进大型客机改装货机、航空零部件配套制造、航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展航空运输、培训业务。合作区致力于建成集飞机制造、维修、销售、培训、物流和客改货等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以航空制造业为依托,科研、信息、高端制造综合发展的全国知名通航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自2016年起,中捷两国在航空领域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并确定其为产业合作的三大优先项目之一。新华网观察到,在论坛展会上展出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种产品中,中捷联合研发的鲨鱼飞机、“天空保卫者”无人机受到人们青睐。报道还提到,鲨鱼飞机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轻型运动飞机,也是中捷产业园的重点培育项目。其性能卓越,飞行品质优异,运行成本低,是对飞行员培训的最佳选择,也是旅行、地域监视、巡逻等的理想飞机。《河北经济日报》采访了捷克鲨鱼飞机公司董事丹尼斯·吉巴杜林,他指出,2017年8月24日,鲨鱼飞机取得了中国民航局型号认可证,为其在中国生产铺平了道路。

通航圈注:鲨鱼飞机相关资料,包括中国、捷克和德国的型号认证证书

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太龙表示,将以合作区为重要纽带,建立起中国-中东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中东欧产业合作基地、中东欧国家产品展示贸易合作基地、中国-中东欧文化交流中心。

通航圈注: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外宾到中捷友谊农场参观访问。(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指出,随着“17+1合作”这一跨区域合作平台的搭建和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合作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上下联动,政府、企业、民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新格局。河北新闻网评论,作为全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中东欧合作区正充分发挥河北省乃至全国面向中东欧国家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作用,为促进河北省乃至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务实创新

加速成果转化

合作区建成后,为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合作区自成立以来,引进了60余个涉外项目,总投资超580亿元,显示出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强劲的合作动力。国际在线网报道,在本届论坛的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合作与发展对接会上,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25.48亿元。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河北新闻网报道,在合作区,包括北航教育园、中捷通用机场二期改扩建在内的“五大先导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捷克鲨鱼飞机、斯洛伐克VRM飞行模拟器等优质中东欧合作项目先后落地,《DA40飞机航材保障合作协议》《飞机经营战略合作协议》等签订,预示着合作区发展具有强劲活力和广阔前景。网易报道称,本届论坛围绕通航教育培训、装备合作、飞机经销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产业动态、前沿发展理念,旨在促进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在人才互通、资源互换、产业互助上达成更多共识。

通航圈注:2018年9月14日,中捷通用机场获取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

通航圈注:中国与捷克飞行培训合作项目“斯洛伐克VRM飞行模拟培训中心项目”和“捷克鲨鱼飞机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筹备及硬件建设。(新华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成果走深走实,人们对这一合作机制也寄予越来越高的期待。通过建立协调机制,促进资金流动和贸易往来,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经济日报》号召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利用合作区这一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坚持创新驱动求突破、优势互补谋共赢、互利务实可持续的理念,高效地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务实成果,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全球经济中更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获利者。《河北日报》在题为《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互利共赢》的报道中写到,坚持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根本原则,增进友谊、分享机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中小企业共赢发展。

来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原标题:《建成中国-中东欧通航产业合作链条》。

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网、通航圈前文及网络。

关注公众号

原标题:《从拖拉机到飞机的友谊!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建成中国-中东欧通航产业合作链条》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