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校来一场跑步比拼吧,中国大学生越跑越快了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9-12-03 15:16
来源:澎湃新闻

“高百”比赛现场。

四年前,当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下称“高百”)第一次举行时,主办方还要打着“中国版箱根驿传”的头衔在学校里宣传;四年后,当全国最强的高校跑团聚集上海,没有人再提“箱根驿传”,他们奔跑只为争取那份“高百”的荣耀。

上个周末,历经上海、西安、北京、成都、武汉、广州六个分站赛,全国26支优秀参赛队从百余支跑团中出线晋级总决赛,最终北京大学-博雅少年队摘得年度总冠军。

日本长跑之所以在亚洲强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箱根驿传”培养的校园跑步人口;如今,“高百”这项中国的高校跑步赛事也肩负起了相同的使命。

复旦大学在比赛中。

中国的学生跑者越来越快

“今年明显感觉强队太多了,咱们这叫不进则退!”在今年“高百”决赛的现场,特意前来为复旦参赛队加油的老学长潘景峰为学弟学妹们做了一番总结。

潘景峰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多少也是因为曾经在第一和第二届斩获冠军的复旦大学-日月光华队在今年的决赛上直接跌出了前三,爆出了一个不小的冷门。

事实上,并不是复旦的参赛学生们变慢了,而是中国各大高校的学生都变快了。

数据不会骗人。在第四届决赛当天,夺冠的北京大学-博雅少年队总成绩为9小时50分41秒(总共10人成绩相加,其中包括两位女选手),要比3年前的冠军成绩整整快了34分钟,换句话说,参赛队伍里的每一位选手平均快了3分多钟。

“前几届男子选手一棒(约16公里)跑进64分钟也算过得去了,今年能跑进60分大关在某些队伍里只能当替补。”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样是赛事组织者们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女子最快的选手一棒能跑到61分钟,比过往几届大部分男子选手都要快。”

成绩快速攀升的背后原因不难发现——高水平的新队伍更多了,老队伍的重视程度更高了。

就以上届冠军清华大学-无体育不清华队来说,今年一共组织了两次为其近两个月的阶段性集训,集训期间一周至少三训,由校内的专职教练带队;为保证最强阵容,队伍在经过多次选拔后才敲定最终参赛名单;而且“清华选手”比赛当天清一色装备最新款的“高科技跑鞋”,一双价值2000多元人民币。

与国内其它高校赛事相比,“高百”有着更大的包容度——任何学校任何对跑步有热情的学子、校友都可参与,而不是各名校间体育特长生互相PK的“小众舞台”。

因为这样的特质,“高百”才能在短短四年里,从只有1个赛站、20多所高校参与,到今年全国范围内设6个分站和1场年度总决赛、超过200所高校参与。

现场大屏幕时时更新赛况。

学习日本长跑,让更多在校学生参赛

如果那些热爱跑步的大学生可以越跑越快、越跑越好,那么精英竞技层面的跑步能力也会稳步提高,这就是拥有百年跑步历史的日本长跑正在践行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学生跑者不仅仅活跃在“箱根驿传”之上,日本的各种长跑比赛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这就像今年的日本上尾半马,57人跑进64分钟,120多人跑进65分钟,180多人跑进66分钟,350多人跑进70分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一如前几年,这项赛事的优秀成绩都被日本在校学生垄断。

而如今,“高百”也同样意识到了在校学生的跑步能力对于中国长跑的影响和帮助。正因如此,主办方制定了一条看似不合理的赛规——“每支总决赛伍里,第一棒和第五棒年龄上限为30周岁。年龄每高出一岁,则团队总成绩增加30秒。”

换句话说,谁上老将谁吃亏。

“这主要缘于过去大部分队伍中,校友们的实力和参赛热情普遍强于在校生,我们是希望鼓励更多的在校生能够上场。”赛事组织者的“良苦用心”其实希望刺激更多在校学生的运动热情。

不久前,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就提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增龄递减’现象存在,从2016年、2017年、2018年3年调查数据来看,随着学段升高,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很明显。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2.1%,中学生为88.0%,大学生为74.4%。”

幸运的是,经过三年的培养和宣传,“高百”确实用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爱上了跑步,直接体现就是:今年总决赛在校生的参赛比例大大上升。

“我们现在每年都能挖掘在校生加入我们,团队氛围好,大家干劲足。”同济大学-同跑济天下队在本届总决赛创历史最佳地夺得团体第三,学校95级的老学长卞云州说自己今年从队员变成了拉拉队的一份子,“‘新鲜血液’加入让我这样实力不足的老队员退居二线了。”

高科技赛事团队。

重视科技的“高百”,值得国内借鉴

或许,四年的时间维度对于校园跑步热情的培养和在校学生跑步能力的提升还太短了,但这场“高百”对于中国跑步的帮助远不止于此。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赛事组织者对于科技办赛的执着。

在今年总决赛现场,起跑检录点和终点观赛区的一幕幕场景就是最好的缩影——一位迟到的选手,因为马上就要登场的他手忙脚乱起来,谁知工作人员用手机朝他按下了快门键,“检录完成了,上赛道等候即可”;而在终点硕大电子地图上,每一支队伍每一位选手的比赛轨迹正在实时显示,“咱们的队员在哪儿一目了然。”

的确,“高百”能成为全国高校圈子里的热门话题,靠的不仅是“母校情结”,还有办赛方每步科技推崇的“专业体育+互联网思维+科技基因”的全新方式。

每一年,“高百”赛事的技术升级都会让参赛者和观众眼前一亮,今年也是如此——首创性的实现了人脸识别选手运动轨迹追踪,在不给选手增添额外硬件负担的基础上实现了精准轨迹描绘及选手运动状况预判;人脸检录从PC端优化到移动端,整个流程更加快速便捷。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也应用于现场照片的分类检索,通过选取多张照片可生成短视频进行即时分享;场外观众可通过高百小程序实时了解场上选手的跑步状况及赛事的实时数据分析;每步科技自主研发的专业计时系统具备接力赛等复杂计时环境的算法,可实现精准计时……

这种“用科技服务赛事IP”的理念,其实在国内的大部分路跑赛事中还没有运用,但它对于赛事的帮助确实不言自明的,就比如提升赛事服务体验、组织专业度等。

“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赛事品质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方向,今年赛事运营和服务方面引入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对赛事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赛事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整体升级。”每步科技CEO马京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了希望赛事更加科技化的一份野心。

    责任编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