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延水一脉牵,何家冲里话“长征”!今晚,回望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追寻初心精神!

2019-11-16 17:27
河南

85年前的今天,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这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这是长征中唯一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增员的队伍,这是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队伍。

今晚,在河南罗山何家冲大礼堂里,来自陕西延川、陕西丹凤、甘肃泾川、河南卢氏、河南方城、河南泌阳、河南罗山七个红二十五军长征沿途县区的近200位演职人员将会为何家冲及信阳人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纪念晚会。

11月15号,三省七地的领导和嘉宾一起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大银杏树下,举行“三省共培一捧土,银杏树下话初心”纪念活动,先将来自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七个地方的土混在一起,每人捧起一捧,培在银杏树根部,然后又把七桶取自淮河、延河、汭河、灌河等河流的水浇灌到银杏树下,寓意着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万里河水一脉牵,红土黄土紧相连。

11月15日下午,在何氏祠前,河南广播电视台”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何家冲照片展开幕,这40幅照片充分展现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沿途县市的历史古迹和人文风貌,记录了此次河南广播电视台”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主题活动的全过程。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张大宝观看影展

今天,来自河南、甘肃、陕西三省七地的“亲人们”共聚何家冲,并带来长征途径地人民对红二十五军深深的思念。

今晚,来自河南罗山的歌伴舞《忘不了那碗红军茶》,是根据发生在何家冲的真实故事所创作。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来做军粮,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去战场。85年来,何家冲的那碾红军碾、那口红军井,无不在向后人诉说着当年何家冲人民为红二十五军长征所做的贡献。

音乐快板《鏖战独树镇》,是河南方城人民根据85年前发生在方城独树镇七里岗上的那场恶战所最新创作的节目。1934年11月26号,一股寒流席卷中原大地,雨雪交加、气温骤降,即将跨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的红二十五军3000名将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在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数次奋勇冲锋,最终冲出重重包围,杀出一条血路,挺进伏牛群山。这正是“白刃寒光耀九天,红旗漫卷涉中原。乌合数万驰围阵,劲旅三千破楚兵”。

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这两句话形容的正是河南省卢氏县境内伏牛山崎岖的山涧小路。85年前的隆冬时节,红二十五军将士面对着前有重兵把守的朱阳关,后有五个旅的追剿之敌,在危难时刻,是人民群众拯救了红军。在当地货郎陈廷贤的带领下走一条油盐小道,冲出了敌人的包围顺利入陕。货郎陈廷贤的事迹,被载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陈廷贤作为普通百姓被载入军史,堪称“军史布衣第一人”。今晚,陈廷贤的外孙陈晶和20多位卢氏各单位退伍老兵,将把情景剧《红货郎》搬上何家冲礼堂的舞台。

1935年9月16日,在陕北延川永坪镇。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与一天前刚刚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正式会师。陕北人民打起腰鼓扭起秧歌,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会师。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红二十五军“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红二十五军圆满完成了中国革命北上先锋的使命。今天,热情好客的陕北人民也来到了何家冲。热情的腰鼓、高亢的民歌联唱将响彻何家冲。

今年8月份,河南广播电视台组织台属8家媒体开展“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有全媒体62名记者,从罗山何家冲出发,沿着红二十五军当年长征的路线,横跨河南、甘肃、陕西三省十一县,历时一个月行程5200公里,最终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采访团顶烈日、冒酷暑,共发表报道1100多篇,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活动引发了热烈反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的热潮,也受到了省委相关领导的肯定,其中王国生书记先后四次点名表扬该活动。王书记指出,河南广播电视台组织得力,策划充分,宣传到位,今后要继续发掘好、宣传好我们本省的红色资源。今晚,来自“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主题报道团的9位记者也将把《我们的长征》这首由报道团记者原创的现代诗朗诵给大家。

今晚,在何家冲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来自三省的“亲人”们一起“回家”相聚。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追寻初心,回望光辉岁月。今晚7点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将在大象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直播,敬请收看。

总监制/张克宣 主编/武钊

编辑/王岳 周昱昊

原标题:《淮河延水一脉牵,何家冲里话“长征”!今晚,回望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追寻初心精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