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大一学生来这里参观,准备做成幻灯片分享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杨帆
2019-11-13 19:5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9年11月13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何雪飞正在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图

11月13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中午时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里,背着双肩包的何雪飞在展品前驻足,不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这里正展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英烈文物史料展》。

为筹备这场展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馆藏12万余件藏品中遴选出70位英烈的160余件文物,通过展现文物史料和历史图片,讲述近代以来英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的事迹。

何雪飞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大一学生,主修新闻学。九月一开学,学校教师就给她们布置了一道实践课作业:参观红色地标。

国庆假期,何雪飞专门与朋友到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通过文字和实物的陈列,我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何雪飞说。

今天也是她第一次来一大会址纪念馆,给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纪念馆二楼的缅怀墙了。这里陈列了近百名历史人物的头像照片,从早期的李大钊、陈潭秋、何叔衡,到后来的孔繁森、华罗庚、钱学森等都在其中,每个英烈名字,都无声地述说着当时的历史故事。

“这么多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何雪飞说,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令自己感触颇深。回到学校后,她还打算把自己的参观经历制作成幻灯片,与师生进行分享交流。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