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职“山东实践”:民情APP一键下单,代表2小时接单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2019-11-11 20:26
来源:澎湃新闻

10余名人大代表上街“摆摊”,近百名群众面对面“请愿”。11月8日清早,一场特殊的“赶集”在山东聊城高唐县梁村镇开场:一边是民情诉求,另一边是代表支招。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指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结合地方实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10余名驻高唐县五级人大代表在梁村镇参加“千名代表听民声”赶集活动

新近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近日,澎湃新闻随全国人大赴山东多地采访基层代表履职情况,观察地方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前述人大代表“赶集”活动在山东多地市得以广泛推行,代表与群众实现“零距离”沟通,民生大小事得以现场回应、化解,人大工作更接地气、彰显活力。

在淄博地区,代表工作还搭建起了“双联”创新格局:市、区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相对固定联系3-6名本级人大代表,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每年至少“面对面”一次;人大代表相对固定联系所在选举单位和选区6-10名人民群众,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每半年至少“面对面”一次。

不止于此,与时俱进的还有代表履职的形式、方法。在淄博市博山区,民情的表达从线下“赶集”转向线上“发单”,群众只需登录“顺风车管家APP”,即可达成“民情一键下单,代表两小时接单”的效果。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尚龙江直言,开展代表工作关键是紧扣本地发展和改革实际,知民情、集民意、聚民智,抓实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促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代表“赶集”: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1月8日,一场特殊的“赶集”在高唐县梁村镇拉开,百余名群众陆续从周边赶来与10余名驻高唐五级人大代表“面对面”。

闹市街头,数张长桌,一条“千名代表听民声”红色横幅,人民代表与普通群众在此相视而坐,直奔问题。

据澎湃新闻观察,一早赶来的村民几乎都带着问题,有的是关于低保,有的是反映拆迁补偿,还有不少是专门前来请教农事技术。

大刘二村村民赵爱芹正在为麦苗种植和防虫问题忧愁。“播种时麦苗发黄,今年还出现了虫害。”赵爱芹想在这场“赶集”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巧的是,十九大代表、高级农艺师杜立芝就在现场,她正忙着接待群众的轮番咨询。在高唐,杜立芝被誉为“问不倒”的农技专家,农作物患病后,她开出的“处方”,保证药到病除。

约十分钟后,赵爱芹坐在了杜立芝面前,她一口气把问题说完了,“能不能请您去我们村讲一堂课啊,村里不少农户都遇到麦苗虫害的问题。”赵爱芹提高嗓门,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联苯菊酯20、阿维菌素20、戊唑醇20/桶。”杜立芝一边在纸上写下“药方”和手机号,一边应和着说:“今年逢高温干旱,麦苗营养跟不上,你遇到的问题很普遍,我改天去你们村讲讲。”

坐在一旁的全国人大代表池建美已是第二次来参加“赶集”,“人大代表要发挥好传达和督促作用,我们的联系方式都是公开的,群众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记录,建立档案专门督促,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池建美说,前来“赶集”的群众大多反映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包括拆迁、低保、公路建设、农事技术等,“这些问题理应成为基层代表工作的重点”。

澎湃新闻了解到,代表现身“赶集”现场,源自于高唐县人大推行的“千名代表听名声”活动,人大代表通过亮身份、解民忧,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截至今年10月,驻高唐人大代表共解答群众咨询类问题1856件,收集社情民意871件,已解决803件,省内外人大干部、人大代表1646人次到高唐考察学习。

“基层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高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丙成坦言,个别人大干部工作中还存在不想为不愿为,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工作不上心不尽责,“高唐县创新开展了‘千名代表听民声’工作,整合全县1038名五级人大代表和社情民意观察员力量,单月赶集‘摆摊’、双月进站‘拉呱’,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代表“搭桥”:督办民生微实事,确保件件有回音

远在200公里外的淄博市,人大代表与普通群众面对面的沟通形式渐成常态。

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人大主席陈立刚介绍,目前该区共设立10处民情联络站和49处人大代表联络点。为确保沟通实效,博山区还创立了“民生微实事”代表督办机制。

在联络站里,人大代表通过悬挂代表个人情况标牌、发放便民联系卡等多种方式“亮明身份”,公开个人信息。同时,博山区人大常委会还把监督的目光向群众身边事聚焦,组织人大代表分片按月集中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反映,根据职责分工督促责任部门快速办理。

具体的做法是,各镇、街道人大固定在每月的20号,组织辖区3-5名人大代表和镇、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进社区(村)、企业、市场、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接待群众,将群众所反映的民生问题按照一定程序转交相关部门快捷办理。

活动之前,镇、街道人大会提前5个工作日张贴《人大代表接待群众通知书》,注明接待时间、地点、人员、主题、要求等。

“参加接待的人大代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甄别,符合接待要求的,如实填写登记表,能够答复的现场予以答复,不具备现场答复条件或群众对答复不满意的按转办程序办理,并限于7个工作日完成。”陈立刚说。

不仅如此,博山区各镇、街道人大还定期对转办的“民生微实事”进行汇总,实行对账销号,做到完成一件销号一件,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在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

今年,博山区池上镇人大代表王吉新在大集上接待群众时,得知一些村的群众饮水安全还没有保障,他通过区人代工委将这一情况向区水利局反映。区水利局挨镇挨村调查,向区政府提出了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建设项目的申请,由此被列为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涉及全区9个镇街45个村居。

“现在项目工程量已经完成95%,有效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王吉新说,“民生微实事”代表督办制搭起了一座“民心立交桥”。

民生无小事。今年以来,参与活动的代表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现场答复问题410余个,书面转交53个,解决48个。诸如建筑工地扰民、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村庄垃圾清运不及时等困扰群众的“微实事”得到较快收集和办理。

博山区开发的“顺风车管家APP”:群众有事一键“下单”,代表线上主动“接单”。 图片来源:林平

民情反映APP:群众一键“下单”,代表主动“接单”

时代在发展,代表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更新理念。

在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指出,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使人大工作更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

同样在淄博博山,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具时代感:群众有事通过APP“下单”,代表线上主动“接单”。

这一款名为“顺风车管家APP”平台,开启了代表智慧工作模式:位于锻压厂旁边的乡间小路都是土路,在下雨过后非常泥泞,虽是乡间小道,但却是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遇到雨雪天,出行困难,给老百姓造成了不便却又迟迟得不到解决。

为此,群众通过“顺风车管家APP”的“人大连心桥”板块反映情况,域城镇人大代表沈洪杰、陈立刚第一时间“接单”并深入走访调研。“目前,这条道路已经在各方努力下得到了硬化,村民之忧得到了解决。”沈洪杰回忆,此路原本是村民为了进庄稼地方便,踩出来的一条便道,代表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通过各渠道联系职能部门,仅用了两天时间就着手落实。

沈洪杰介绍,这款APP覆盖了衣、食、住、行、上学、就医等多个板块,在“人大连心桥”板块下,群众只需一键发送自己发现或遇到的小微难事,就会有人大代表主动认领并转交解决。

“群众下单后,两个小时内就会有回应。”沈洪杰表示,如果出现无人接单的情况,他们会视具体情况直接派单,“90%以上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

目前,“人大连心桥”板块每月都会收到约100条群众反映的问题, 顺风车管家APP在博山区的下载量近5万。沈洪杰希望,这一反映民情的APP可以得到大范围应用推广,去链接更广泛的代表,“让民情反映多一种解决渠道”。

议题式接待:解决重大民生事项,实现“由民作主”

在民生微小事之外,处理涉及多数人利益的民生重大事项更加考验人大工作的能力。

在淄博市淄川区,每隔周三就是一次人大代表集中活动日,诸如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群众可以直接与代表面谈,代表通过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淄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涌觉得,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人大代表议题式接待群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他们的具体的作法是,各基层人大根据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议题范围。接待活动的前3天,在相关村(居)发布公告,公示活动时间、地点、议题和参加接待的代表名单。同时,加强跟踪督办,填写《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纸》,作为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最初只是想给群众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给政府一个解释问题的渠道,但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每办一场都是爆满。”淄川区龙泉镇人大主席杜明柱说,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初衷基本达到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基层人大干部应接不暇,疲于奔波,基层财政压力陡然增加。

“只考虑少部分人的具体问题无法让议题式接待的形式持续运行,必须规定一个方向。”杜明柱说。

为此,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这一形式规定为:只讨论涉及多数人利益、带有普遍性的公共问题,属于人大职权范围、政府负责落实的事项。

民生重大事项随即成为议题主角。“参与议题式接待不能仅仅停留在群众反映问题的表面和代表们浅尝辄止的讨论上。”杜明柱说,群众反映问题一般是其直接的感受,代表要进一步深入调研,要形成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比如,一次议题式接待活动中,由群众反映农村孩子上学难,代表们深入实地调研后发现,问题的核心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由此形成了相关建议,焦点是强化政府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这一建议有效推进了淄川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淄川区共开展“议题式”接待活动56次,共有336名的代表参加活动,接待群众556名,收集意见建议127条。

目前,“议题式接待”已成为淄川区每个镇(办)进行重大项目决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规定动作。李涌坦言,探索开展“人大代表议题试公开接待群众”活动,不仅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还实现了重大民生事项由“为民做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责任编辑:钟煜豪